董 喆 边丽梅 郑 伟 张丽妍 孟繁盛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赤峰024031)
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 在乳熟后期至蜡熟初期采收食用鲜果穗的玉米品种, 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 鲜食玉米因其鲜香软糯、营养丰富,越来越多地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2016 年,全国种植面积达126.73 万hm2[1]。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发展, 种植鲜食玉米已为成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新手段。
赤峰市位于燕山丘陵北麓, 具有生产优质玉米充裕的光、热、水、土资源,随着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生产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是我国玉米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在玉米抽穗后钻蛀茎秆,可导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且蛀孔处易倒折,在穗期蛀食玉米雌穗、籽粒,易造成籽粒缺损、霉烂。 鲜食玉米上的玉米螟为害较普通玉米更加严重,一年发生2 代,鲜食玉米的虫蛀率更高,严重影响鲜食玉米品质,降低鲜食玉米的商品级别。 生产上目前关于玉米螟的防治措施,主要有3 种,分别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2]。因鲜食玉米是以鲜穗和罐头上市为主, 食用采收期早,在鲜食玉米生长抽穗开花期的中期喷药,易造成玉米籽粒的农药残留。 而且鲜食玉米的出口和加工量增加对玉米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 应用化学药剂引起的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鲜食玉米生产中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 玉米生产过程中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防效最高、 面积最广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3],防效可达到75%[4-5]。
试验于2020 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10 号试验基地(41.30°N、118.87°E)实施,试验地为棕壤土, 前茬为玉米, 土壤有机质 17.4 g/kg, 碱解氮109 mg/kg, 速效磷 17.2 mg/kg, 速效钾 137 mg/kg。2020 年玉米生长季(4 月 15 日至 10 月 15 日)降雨量为412.6 mm。
采用大区试验设计,对照区设60 亩,放蜂区设60 亩,供试材料为松毛虫赤眼蜂,对照区选择距放蜂区上风头500 m 以外的鲜食玉米田,防治品种为鲜食玉米赤糯6 号,其余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
1.3.1 化蛹进度调查 5 月下旬开始在放蜂区域剥查玉米秸秆100 株,统计秸秆内越冬幼虫的死、活虫或蛹(壳)及数量,计算化蛹率。
式中,A为化蛹率(%);P为活蛹数(头);Pm为死蛹数(头);Pd为蛹壳数(头);L为活幼虫数(头);Ld为死幼虫数(头)。
1.3.2 田间卵量调查 6 月上中旬对一代玉米螟进行落卵量调查,7 月下旬对二代玉米螟进行落卵量调查。 调查采取5 点取样法,每点调查连续生长的玉米20 株。 每天下午调查玉米的落卵情况,并做标记。 当百株累计卵量达到1~2 块时,为产卵初期。
1.4.1 放蜂时间 一代玉米螟: 当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 d 或田间达到产卵初期时,为第1 次放蜂时间;间隔5~7 d 为第2 次放蜂时间。 二代玉米螟:7 月末至8 月初二代玉米螟达到产卵初期时,为第3 次放蜂时间。
1.4.2 放蜂数量与点数 放蜂数量: 一代玉米螟防治,一般年份放蜂总量为1.5 万头/亩,分2 次放蜂,放蜂量第1 次占40%,第2 次占60%。 二代玉米螟防治,一般年份放蜂总量为1.0 万~1.5 万头/亩。 放蜂点数:每亩放蜂点2~3 个,均匀分布。
选择晴天无露水时放置蜂卡;高温干旱季节,选择在清晨、傍晚或田间灌水后放置蜂卡。
1.5.1 卵寄生率调查 每次放蜂后5 d 对放蜂区和对照区进行田间卵量和卵寄生率调查, 并计算校正寄生率。 调查方法:随机采集玉米螟卵块20 块,放置培养皿内3 d 后,检查记录玉米螟卵寄生情况。
校正寄生率(%)=(放蜂处理卵寄生率-空白对照卵寄生率)/(1-空白对照卵寄生率)×100。
1.5.2 防治效果调查 收获前,每处理区随机取3 点,每点取 20 株,调查被害株数、虫孔数、活虫数,计算被害株率、百秆虫孔数、百株活虫数,计算防效。
被害株减退率(%)=(空白对照被害株率-放蜂处理被害株率)/空白对照被害株率×100。
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百株活虫-放蜂处理百株活虫)/空白对照百株活虫×100。
虫孔减退率(%)=(空白对照百秆虫孔-放蜂处理百秆虫孔)/空白对照百秆虫孔×100。
平均防效(%)=(被害株减退率+虫口减退率+虫孔减退率)/3。
释放赤眼蜂处理示范区玉米螟卵寄生率平均为83.3%,未放蜂对照区玉米螟卵寄生率平均为10.0%,校正寄生率为81.4%(表1)。
表1 释放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寄生率
释放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见表2。释放赤眼蜂处理对玉米螟被害株、 虫口和虫孔的减退率分别为80.8%、82.9%和81.9%,平均防治效果达81.9%。
表2 释放赤眼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近年来,鲜食玉米发展迅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农业的要求, 种植鲜食玉米将要成为这一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玉米螟作为鲜食玉米田的重要害虫之一, 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导致了产生抗药性及环境的污染,另外化学药剂防治具有成本较高、费时费力等缺点,因此寻找更经济、安全、 有效的防治手段是本地区鲜食玉米田玉米螟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 可以寄生多种昆虫的卵。 释放天敌防治玉米螟,增加了害虫的寄生率,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 余金咏等研究表明,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和夏玉米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明显,玉米螟卵寄生率分别为80.0%和81.4%,夏玉米田的的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1%,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6]。 本研究调查显示,在鲜食玉米田的玉米螟卵寄生率达81.4%,防治效果达81.9%。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仅提高了鲜食玉米果穗的品质和外观商品性,还实现了无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保护了天敌。 放蜂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劳动强度小,可节省大量的人工,防治成本相对较低。 邢华的研究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每人每天可防治200 亩,而使用农药只能防治5 亩[7]。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