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融媒体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探究

2021-10-12 07:06李飞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新的传播业态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媒体队伍结构、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有力保障。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人应整合媒体理念,争做具有传统媒体素养、新媒体制作技能和一定管理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展开论述,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区县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178-03

一、引言

面对媒体格局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这一全新的概念,为新时期的媒体融合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即媒体要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一体化融合,推进资源平台的不断整合,实现由内容到管理的全方位融合,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集团。换言之,伴随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方式和路径日益多元化,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求随之提升。时代的进步对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须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团队综合素养。当前,如何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媒体面临的重要一题。

二、融媒体、传媒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一)融媒体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載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比如,为激发活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重庆市南岸区融媒体中心应运而生。按相关的规范建设要求,原有的20个科室被全部打散,重新精简为全媒体采访部、全平台编辑部、公共事业部等7个部室,设置标准从以宣传平台划分转变为以工作职能划分,搭建起集主流传播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政务信息枢纽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新架构。南岸区融媒体中心通过“中央厨房”统筹指挥调度,重塑采、编、播、发全流程,同时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突破平台界限,摘除“报纸记者”“电视记者”“新媒体记者”等标签,统一转型为“全媒体记者”,负责各平台信息的采集和后期制作发布,真正实现融合生产及全平台推送。

(二)传媒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即具有有机交织的多种能力的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业涉及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广泛,逐渐呈现出跨学科、知识融合等特点。新时代要求媒体从业人员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素质,只有具备多种专业技能,才能在行业立足。换言之,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区县融媒体而言,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其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三、当前国内基于新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的研究

笔者对国内研究新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探讨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其中,杨强在《做复合型人才——浅谈融媒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素质提升》中强调,增强脑力是融媒体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新要求,而为达到此要求需要从业人员采编播一体化,做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应从校园开始,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不断整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提升,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李华则认为,在新的时期,多种媒体的融合对于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加大对于媒体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满足新时期的媒体融合发展需求[2]。李茵总结,培育复合型人才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调整课程设置并建立完备的实践体系,比如建立音视频实验室,借助校级媒体平台和建立校外的新闻实训基地[3]。李燕指出,媒体人才需求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新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二是传统媒体的人才不断流失。破解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困境需要多方合作,学校和媒体应当联手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4]。

另一部分研究重点关注媒体从业人员能力的培养。比如,刘江提出,目前媒体很多岗位都面临人才老化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传播工作,媒体须稳定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5]。牛凤鸣、仝文瑶指出,新时期的媒体人才培养,应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将专业化、复合性、创新性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6]。赵志勇指出,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采编的优化把关策略应具体落实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新闻采编人员的培养力度,尽可能多地组织新技术技能培训;二是做好新闻播报的实质内容,以内容为王,多元化、多角度地剖析信息,提高受众对新闻产品的接收度;三是实行定向推送,重视受众体验[7]。

此外,跨专业、跨学科也是专家学者关注的领域。陈璐在《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人才培养——浅析融媒时代传媒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路》中表明,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培养融媒体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要充分了解融媒体发展和传媒人才培养现状,并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要学习和应用有效的方法,如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培养效果[8]。

四、重庆市南岸区融媒体中心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实践

(一)实现全媒体采编人员转型

2020年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市南岸融媒体中心全体采编人员提前结束春节休假,全员出动奔赴抗疫一线,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采访报道。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南岸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主动转变角色,向全媒体采编人员转型,不惜“脚力”、淬炼“眼力”、开动“脑力”、锻炼“笔力”,从信息筛选、新闻策划、全媒体采编技能等方面发力,为融媒体中心各平台提供了不少优质的稿源,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内宣任务,还刷新了外宣记录。据统计,该时段打造的新闻产品是2019年同期的两倍,在各级各类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外宣的数量是2019年同期的五倍,其中人民日报2条,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34条,重庆日报、华龙网等市级媒体200余条。

为呈现元宵节当天南岸区基层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状况,记者深入南岸区某镇,真实地记录了当地6名社区党委书记从早到晚的工作状态;为做好企业赶制口罩保供的报道,缓解市民因物资缺乏产生的恐慌情绪,记者多次前往该企业采访,最晚的一天采访到次日凌晨两点;为展现南岸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真实情况,南岸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了“直击一线”专题报道,采访南岸区援助湖北医护人员,但受客观条件限制,无奈只能通过手机通话和微信聊天完成采访;而针对南岸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南岸区疾控中心病毒检测点等普通市民不得随意前往的风险地,记者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义无反顾地“钻”进去,采写出《医生+警察夫妻双双“逆行”》《夫妻俩同抗疫:5天相见不到5小时》《5700名驾驶员坚守一线把好公交安全运行关》《穿着尿不湿战“疫”》《南岸首例新冠病毒阳性样本这样检出》等可读性强、传播力广的精品稿件。其中,《南岸企业日夜返工日产口罩七万片》《迎龙镇老夫妻 2000斤蔬菜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等报道先后刊载于人民日报。

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岸区融媒体中心打破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策划模式,鼓励所有采编人员开展头脑风暴,积极参与新闻策划。 每天下午,采编人员在工作群里召开策划会,交流新闻线索,集思广益为将要进行的采访“把脉”。融媒体中心先后策划了“南岸192小时”“直击一线”“‘疫’地恋”“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复工复产”等专题、专栏。其中,1月31日推出的“南岸192小时”,由于当时处于疫情暴发高峰期,该主题策划将重点放在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南岸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迅速行动上,复盘南岸区192小时里抗击疫情的重要动态。“直击一线”栏目连续推出十期,主要报道对象为南岸区第一批援鄂医护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疾控中心防控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可以说,该栏目中的精品好稿共同绘制出南岸区疫情防控的全景图。2月14日,推出“‘疫’地恋”专题,采访三对疫情之下的夫妻的故事,稿件真挚感人,三篇均被新华网、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媒体平台转载。在全国工作重心转向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后,融媒体中心开展“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复工复产”策划,为南岸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不断增强记者的全媒体采访能力

为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南岸区融媒体中心将工作重心由纸端转移至网端,让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多兵种配合,最大限度地开发记者的生产力。要求记者将原本的综合报道三小时成稿压缩至一小时成稿,消息报道一小时成稿压缩至十分钟成稿,第一时间保障网端平台稿源。同时,要求新闻报道尽可能图文并茂,增强作品可视化、可读性。这些高标准、严要求极大地锻炼了记者的全媒体采访能力。

在以往的采访中,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虽是一同出动,实则各自为战。如今,记者需在对新闻题材进行研判的基础上,打出“组合拳”“配合战”。例如,记者在采访南岸区迎龙镇老菜农夫妇收菜送医时,为确保新闻的时效性,提高外宣采用概率,在到达现场了解清楚事实后,当即决定先采用图片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半小时后,这则图片新闻发布于南岸网,并经推送在华龙网、上游新闻、重庆日报客户端上推出。当晚,该事件的视频新闻在南岸网推出。随后,记者又以通讯形式对该新闻进行了延展性报道。次日,人民日报刊出相关组图。

目前,南岸区融媒体中心的摄影记者在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文字记者也基本掌握了视频拍摄的方法,其中部分文字记者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后期制作。团队业务技能的提升让南岸区融媒体中心接连生产了不少优秀的新闻产品,外宣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各级各类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外宣200余條,其中人民日报2条,人民网、新华网、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网端34条。这些成果与融媒体中心着力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息息相关。

五、区县融媒体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的路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全媒体人才培养要提速,要增效,要下功夫。融媒体时代,需要跨学科、知识融合、技术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融媒体时代下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的能力;应将社科知识作为理论支撑,不断学习、丰富传媒知识,从而形成专业能力过硬的复合性优势。那么,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强政治意识,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思维重塑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媒体人的政治意识当居首位,必须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在此方面,媒体要加强全员政治素养培养和政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采编人员政治素质,努力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媒姓党、导向为魂,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做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中国故事的生动叙述者、综合传播的深度实践者,要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新进人员要打好思想基础,传统媒体老员工要做好意识、思维的转变引导。在人才引进方面,选拔具备互联网运营思维、能够掌握新媒体新兴技术的人员充实现有队伍。

(二)全面提升媒体人“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四力” 是媒体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四力”也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必须由“一专多能”向“十八般武艺”方向奋斗和努力。媒体人要始终保持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各种技术,从而提高媒体综合传播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此外,还应加强培养“新力”,如策划力、文案力、营销力等。要知道,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营销思维是传媒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思维逻辑,媒体人要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者本位转变,摈弃自嗨式传播方式,将受众的需求作为媒体产品的首要参考指标,脚踏实地分析受众需求,研判受众反馈,从而增强团队运营意识,输出有价值、有影响力、有传播力的新闻,增强媒体自身造血功能。

(三)建立合理高效的人才培训机制

培养传媒复合型人才还需相关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明确制订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培训目标、方式与方法、对象类别、实践项目、培训实录及效果评估等。参与培训的人员不只是一线采编人员,应包括各级各环节人员,做到全员参与。传统媒体人可到新媒体部门轮岗锻炼,开阔全媒体思路和视野。相关主管部门可采取项目制、工作室等方式,给予人才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研判分析实践成果,健全培训机制;可与高校相关专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骨干人才参与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参与媒体融合发展相关项目的研发、生产、制作营销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共同探索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四)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管理机制

传媒复合型人才要源源不断地涌现,就一定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让人才培养的基底更扎实,源头有活水。媒体要逐渐转变传统管理思路,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探索学习,建立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如实行“用实绩考核晋升的梯形模式”“中层干部职级分离的干部制度”“职称评聘分离”“全员竞聘上岗”等多项人事改革制度。

六、结语

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推动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有力保障。于区县融媒体中心而言,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流动优先战略,建立健全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通过政策和良好氛围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从而为自身建设提供更好支撑。于新时代的媒体从业人员而言,融媒体飞速发展是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广泛学习和掌握与融媒体相关的知识,转变思路,更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唯有媒体与从业者共同发力,才能成就更多传媒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楊强.增强脑力,做复合型人才——浅谈融媒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素质提升[J].硅谷,2020,06(02):117-119.

[2] 李华.基于产业学院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3(02):18-20.

[3] 李茵.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5(2):17-18.

[4] 李燕.“融”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探析[J].传媒论坛,2019,02(13):37-38.

[5] 刘江.浅谈县级融媒体中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J].中国周刊,2020(07):58.

[6] 牛凤鸣,仝文瑶.构建“四型”融媒体人才队伍[J].网络传播,2019(07):90-91.

[7] 赵志勇.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媒体采编[J].祖国,2018(04):67.

[8] 陈璐.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人才培养——浅析融媒时代传媒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路[J].传播力研究,2019(18):189-190.

作者简介:李飞云(1970—),女,重庆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融媒体时代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