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10-12 14:51越小顶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

摘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壮族音乐中孕育的民族历史与人文精神,是族群间建立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壮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音乐内容丰富,种类涉及广泛,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社区活动等融入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树立幼儿为主体的意识,开发原本课程,以启发观察为主要形式,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助力幼儿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壮族音乐,园本课程

民族文化中孕育着民族历史与人文精神,是滋养民族人才的肥沃土壤。民族音乐将民族文化化无形为有形,是族群间建立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身份标识。壮族地区通过对壮族音乐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保障幼儿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助力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壮族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壮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音乐内容丰富,种类涉及广泛,包括民歌、器乐和舞蹈等,对幼儿审美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意义。

民歌题材从近现代英雄人物歌颂到劳动人民辛勤生产,无所不包,如《百色起义》、《丰收歌》,按照体裁又能分为风俗歌、小调和山歌三大类;器乐主要有唢呐、芦笙、铜鼓、七弦琴等,是独唱、合唱和舞蹈等活动的伴奏乐器;舞蹈约为300多种,主要分为宗教类和娱乐类舞蹈两种,宗教类舞蹈以道公舞、师公舞、巫舞最为常见,娱乐类以拟兽舞和模拟劳动舞为主。

二、壮族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途径

(一)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音乐课堂中开发和应用壮族音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将壮族音乐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体现为手指游戏、体育游戏、区角游戏等方式。教师在教给孩子们唱法的同时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故事,而后举办“我唱你听”、“我问你答”的竞赛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壮族音乐与文化的瑰丽。

(二)环境创设

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静态”作用,将壮族音乐融入教室室內和室外环境。鼓励孩子们动手,用画笔将音乐中的人物形象或壮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画在教室的墙上,在校园内布置展板设置文化墙,为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视觉资源,对孩子的感官形成冲击,积累经验,润物细无声,促进其探索、想象和创造能力。

(三)家园合作

父母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互动,将教学视频上传至微信群,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壮族音乐,完成相应的单曲合唱任务,在此过程中,孩子和父母能增进亲近感,双方共同完成任务会收获合作的喜悦与充实。

(四)社区活动

壮族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童声飞扬”的十人一组的儿童歌唱活动,通过音乐刺激小朋友们的大脑发育,锻炼感受力和创造力。每个歌唱队由一名音乐老师和一名社工带队,分别交给孩子们《快长大》《小小尼达妮赶圩忙》《小蜻蜓》等壮族儿歌,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在社区晚会上演出,亲身感受音乐和舞蹈带给大家的快乐。

三、壮族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意识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渠道之一,不仅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更是崇高使命意识的使然。幼儿的心智虽尚未成熟,但他们是教育活动中的完整个体,教师要形成科学的壮族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目标设计上,除了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目标,还要将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在幼儿心中根植热爱民族的种子考虑在内;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针对幼儿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选择耳熟能详、通俗易懂、带有肢体语言的音乐;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示范指导的度,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放任自流,注重营造沉浸式体验的氛围,让孩子主动感受、发现和创造美。

(二)加强园本课程科研力度

国家指定课程虽是学校的首要选择,但幼儿园也不能忽视园本课程的重要价值。幼儿园应成立课程开发小组,深入了解和钻研壮族地区优秀的音乐资源以及幼儿现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符合其认知能力的本土课程。如教师教给孩子们系列动画片《壮锦的故事》中的主题曲《心中发芽都是爱》,可以加入问答环节,“你们是否看过这部动画片?是否去游览过风景秀美的漓江水?”,在内容设计上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连结起来,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唤起其对民族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

(三)以启发观察为主要形式

幼儿教师应摒弃集体授课的教育形式,转为合作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传播,将全班同学分组,集中表达课程安排和目标之后,鼓励每组合作排练小剧场,并在课程的最后展示成果。教师要轮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细致启发引导,在孩子们遇到难题时出谋划策找寻解决的办法,既保障幼儿不偏离教学目标,又使其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

(四)注重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最不同的特征,是对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兼具人格升华与品质锻造。因此,教师要以社会性的评价标准评判幼儿的音乐行为,注重情感态度的记录和表彰,这包括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孩子的表现,认真分析其对壮族音乐的兴趣点,因材施教,以音乐中的美影响其对生活和同伴的态度,涵养美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品质。

结束语

雨果有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字、字母、音符”,道出音乐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壮族音乐承载着壮族地区文化的精髓,是滋养人身心的土壤,选择合适音乐,拓展多样渠道,制定科学策略,以求壮族音乐能融入幼儿音乐教育中,让每一个孩子乘着音乐的翅膀,怀抱民族文化,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增芳.壮族音乐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10):222.

[2]陈尔思. 幼儿园壮族汉语歌曲教学的意义及方法研究[J]. 好家长, 2018(89):257-257.

作者简介,越小顶,1995.12.09,性别,女,籍贯,贵州安顺,

民族,汉族,学历 ,本科,职称职务,无,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GXCVUKY2020B036

壮族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年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在游戏中的反映
民间艺术园本课程建设初体验
本土文化成就园本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海军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民族文化视阈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