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铭 张娟 于金海 朱孔凯 何文兴
[摘 要]为了解决地方高校大三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强烈诉求和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课题组教师在教授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内容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介绍对应的深造专业和就业方向,在综合运用案例、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改革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具体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科研思维深入学生内心,最后紧密衔接生产实习课程,深化学生对工作的了解。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新药研究;职业发展;课程内容改革;药物研究思想;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053-03
医药产业的发展动力源于新药研发这一重要环节,我国新药研发水平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新工科”战略、全球市场机遇、产业升级需求等都对制药工程学科人才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升华教学理念,推进教学实践改革,让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工作接轨,成为药学类人才成就事业的起点。因此,药学类专业(包括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本科开设综合应用性的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是新时期药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2]。
新药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渗透、多领域相互协作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是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程。它也是一项特殊的科学研究。新药除了具有商品化属性以外,其研制过程要求科学规范,研究试验及程序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伦理道德;同时,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具有明确的应用属性,直接对接药企中的各项工作,应用性强,而且知识体系迭代迅速。鉴于新药研究与申报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探讨其教学理念、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尤显迫切和必要。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上,必须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知道国家最新的战略部署,了解自己未来在企业中从事的工作。
为响应国家“新工科”战略、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济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药工程系于2017年为大三第二学期学生开设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完成学生由理论向实践应用的转变。然而,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笔者发现大三的学生此时大部分都在进行考研复习。根据笔者的调查,准备考研的学生占比逐年升高,有意向报考一流大学的学生人數接近100%;而2019年开始一流大学大幅增加保研名额,减少考试录取名额,使地方高校学生报考这些大学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面对严峻的形势,保考研、弃听课的现象日益严重。是否听课,已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无关,而与教师讲的内容是否与考研有关。因此,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强烈诉求和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
一、问题的深入调查和解决方案的设想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地方高校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考研专业、未来工作、人生规划感到迷茫,以及自身的科学思维欠缺。反观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内容,是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程,其知识体系包含了药物化学、药剂学等考研课程,应用体系直接对接考研涉及的各个专业方向以及药企中的各项工作,而新药研究中的案例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故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能够完美解决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课题组要做的只是在讲授新药研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对应的考研专业和就业方向模块导入内容[3]; 同时讲解各种专业方向需要具备的能力、适合的性格,以及如何进行选择;还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复习相应的考研内容;最后,在案例教学中将药物研究思想抽取出来[4-5],并将其植入学生心中。
二、方案的实施
(一)学情分析
课程组对课程进行了改革,课前用Zuvio(出题优)软件[6] 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对于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的内容(专业知识、考研、工作、能力方法),你最感兴趣的两项是什么?” 。结果显示:地方高校大三学生的考研压力很大,对考研的关注远超其他几项(75.27%),而对于未来工作的重视程度次之(52.69%),对于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关注要略小一些。这说明地方高校学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先考研,再就业,所以关注度上有个优先级。而双选考研和工作的人数占38%,也是远高于第二名17%(双选考研和能力方法的人数),但这也说明学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为了考研而考研。教师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研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不是大家都考所以自己就考,而是为了就业;应先选择未来从事的职业,再选择相应的考研专业,考研是为了让未来的工作更上一个层次。
(二)实施方案
课程组制订了以下改革内容,从根本原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率。
1.在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知识中加入对应工作和研究生专业资料,以及考研课程的总结
以“新药的工艺与质量研究”一章为例,对应情况见表1。
利用学生对工作和考研的关注,通过结合生产应用实际,讲授课程知识,引导他们回归课程内容本身,使课程内容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以及考研深造息息相关。
2.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7]并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8-9],将教学与工作紧密结合
为了培养工程人才,吸引学生,课程组借鉴了CDIO工程教育经典模式,在部分章节全程贯穿了案例和PBL的教学方法,将教育过程放到新药研发工作领域的具体情境中。以“新药的工艺研究”中“小量试制”一节的讲述为例。为了让学生将实验室中做过的合成小试与实际生产联系在一起,本节课以工艺选择问题为切入点。同样是一个药物合成工艺的选择,在拿到候选药物前后、小试工艺确定、中试放大等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和要求,串起各个知识点,说明小试的目的和工艺选择的原则,最后将工艺选择问题作为大作业,模拟真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提前进行分组(三个班,每个班三十多人,各分成五组,每组自选一个组长,五个组长由班长领导),团队协作完成大作业。有这种对应关系,学生更容易进入一种真实工作的情景,从作业内容到团队的组建、组长的权限、组员的分工都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实操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新药的中试放大内容学习做准备。此后仍然沿用此药物的合成作为例子,做到知识点连贯,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生产工艺选择的实际问题。
3.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引入能力建设和思政方面的内容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比如:合成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些探索和承压能力,质量分析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细心和耐心的素质。其次,让学生了解一些选择技巧,比如:“如何确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中的四个思想实验、统计学中的决策学等。最后,让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和就业观,针对一些普遍困惑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引导,比如:药品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新药实验必须符合伦理道德[10];考虑清楚到底是上三年研究生再进企业好,还是直接进企业工作三年好;女性的歧视问题;企业的996模式和724模式,等等。总之,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正确选择自己职业和规划人生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先进行人生规划,再选择考研专业或者工作内容。
4.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对接生产实习课程
学生从课程中认知的工作和实际的工作相比仍然会有差别,实地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让本学期的生产实习课程紧密对接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同时对生产实习课程进行改革,实习方式由“总—总—总”改成“总—分—总”。由从前都去大而全的企业、蜻蜓点水的参观实习,改为中间一次实习去一个政府平台——济南“药谷”;精选四个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由学生根据兴趣报名,由教师带队分别去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深入座谈实习,了解想象的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差异,从而重新调整目标,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5.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引入科研思维的训练
学生未来无论是从事研发类工作还是考研,科研思维都是必备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一门课程的灵魂。而这对于马上要步入大四,专业课即将学完的大三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一些药物的研发实例,引入思维模式的讲解,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讲胰岛素的研究时,重点讲了对照实验以及医学手术和化学对科学的贡献;在讲瘦素的研究时,重点讲了模型小鼠的培养、血管的连接和科研实验的思路;在讲新药的质量研究时,讲了一篇药剂药分方向的SCI论文[11] ,重点介绍科研文章的实验内容、撰写,以及书本知识和科研实验的关联。
三、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解决了地方高校大三学生诉求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课堂出勤率高,提问活跃。期末考试不及格分数段的人数下降了4.00%。2.与实际工作连接更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开发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掌握。3.学生对未来工作有了具体的认识,明确了考研和工作目标,会提前进行尝试,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改革后2015级比2014级总体就业率提升6.37%。4.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内容调整、各模块比例基本满意,没有认为哪一方面内容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而在收获方面,57.5%的学生对未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0.1%的学生也对考研专业选择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所有的学生对工作和未来的方向至少有了一定的认识,其中44.4%的学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70.8%的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做未来规划,这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强。当然,仅通过一门课的承载内容,很难让学生真正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关键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工作,很难判断是否喜欢和适合。学校的教师、实验室都有限,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去教师的实验室体会和未来工作较接近的实验内容。今后需要进一步和公司合作,解决实习场所问题。
四、结束语
新药研究与申报类课程作为制药工程、药学类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唯一一门综合应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组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专业应用、考研深造学习内容相互渗透和衔接,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科研思维,系统连接生产实习课程,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能力和学习成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当然,这次改革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将各模块有机结合;如何将前后的课程系统串联起来,让学院的教师和学校的相关部门都参与进来,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如何借助企业的实习场所等。对这些问题,课程组将在未来几年进行不懈努力和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小平,冯承涛,常跃兴. 探析新药研发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 99-101+135.
[2] 周见至,张海港,张建祥,等. 开设《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8): 3570-3572+3545.
[3] 张忠山,王晓梅,李敬芬. 对普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考研问题的思考[J]. 药学教育,2012(5):11-13.
[4] 吴素香,熊阳,魏颖慧,等.CDIO结合案例教学的《新药研发概论》教学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4): 451-453.
[5] 王萍,杨海燕. 科研课题案例法对学生中医科研创新思维素质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7):1620-1621.
[6] Chang T,Tsai Y,Wu F. Interaction Design of Digital Teaching Improv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A]//.Antona M, Stephanidis C, Antona M, Stephanidis Ceditors[C].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15-22.
[7] Bankel J,Berggren K F,Blom K,et al. The CDIO syllabu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xpected student proficiency[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3(3): 297-315.
[8] 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 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J]. ADV HEALTH SCI EDUC,2005(3): 189-214.
[9] Barrows H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2010(68):3-12.
[10] 付春梅,錢广生,赵媛媛,等. 药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 药学教育,2018(4):10-12.
[11] Wang G,Zhao D,Chen H,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UPLC–MS/MS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mcitabine and its L-carnitine ester derivative in rat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al pharmacokinetics[J]. ASIAN J PHARM SCI,2017(5):478-485.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20-05-22
[基金项目]本文受济南大学教研项目高中、大学、企业多主体“直通式”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济大教研JXGK1807)和基于云班课的新进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济大教研JZC1931)资助。
[作者简介]王凯铭(1979-),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制药工程实践教学。通信作者: 何文兴(1973-),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发育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