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历史课外教学实践探究

2021-10-12 00:03张旭上
速读·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张旭上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历史学科通过课外教学实践落实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三点着手:第一、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观看相关历史视频,举办历史专题展览;第二、将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和学校德育发展计划相结合;第三、利用口述史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课外教学

家国情怀是经过长时间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他表现为家国同构。封建统治者以孝治国,君主被称作君父,臣民既要在家尽孝,更要要为国尽忠。到了近代,西方侵略者的暴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中國人民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在付出了不可计量的代价后终于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不断进步,人民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不断提高。“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不可否认的是,受各种因素影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正面临巨大挑战,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刻不容缓!历史学科以史为鉴,通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家国情怀教育是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增强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能够更持久集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课外实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厚植家国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高中家国情怀课外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第一、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观看相关历史视频,举办历史专题展览。重要时间节点的背后往往有很多感人的事迹,许多历史人物为了正义和理想而前赴后继,为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将这些历史人物背后的事迹挖掘出来,以视频、展览等形式呈现给学生看,既让学生感觉真实可信,又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真正从内心触动学生的灵魂,进而将这种感动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2020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学生对于70年前的那场战争感到好奇:刚刚独立的新中国为什么会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发生战争?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凭什么战胜了这个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针对这些情况,我要求学生搜集抗美援朝相关资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班级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伟大的抗美援朝。通过观看展览,学生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艰苦性、伟大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利用晚自习给学生播放了电影《上甘岭》。播放时,学生被张忠发等英雄事迹深深感动,整个教室从放电影时的兴高采烈到随后的鸦雀无声,在插曲《我和我的祖国》渲染下,很多学生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刻,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二、将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和学校德育发展相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保证和动力来源。习近平同志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立德树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学校德育发展计划的落实,可以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相结合。就具体途径而言,学校的主题班会、道德讲坛、毕业典礼等德育工作可以设计爱国主义、责任感等主题,通过历史知识的串联,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020年12月,在学校政教处的组织下,我给高二学生上了一节《奋勇担当,砥砺前进》的主题班会课。我将这节课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国辉煌,闪耀世界”: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农民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和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第二部分是“民族脊梁,砥砺奋斗”:展示我党在一些列危局和困境中,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力挽狂澜,浴火重生;第三部分是“逐梦少年,未来可期”:展示当今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最后在习近平同志对青少年的寄语视频中结束。这一节课,通过大量历史史实的串联,学生真正的融入了课堂,他们惊讶、惊喜、失望等各种情绪不断的表现出来,家国情怀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培养和升华。

第三、利用口述史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口述史学是指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相对传统史学而言,口述史学注重口述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他往往更突出普通人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经历和感受。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历史研究中更具有直观性,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和参与。学生受囿于自身经历、年龄和知识的限制,对教材上的很多内容缺乏感同身受的认识,历史教师和历史教材受时间、篇幅的限制,对部分内容未能拓展性展开,这使得学生对很多历史停留在感性的了解上,更谈不上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和崇高的敬意。口述史学的合理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类似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要求学生向经历过相关历史事件的亲朋好友了解历史。亲朋好友绘声绘色的介绍既能补充相关事件,又能培养学生的主观感受。在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回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自己的家乡、家庭某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将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整理成文在班级内部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对发生的变化感到欣喜,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的变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体会,对党的正确决策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口述历史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强烈的主观性,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口述史学。

家国情怀的课外探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他更能调动学生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变抽象为具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历史,升华情怀!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庞卓恒,李学智,吴英.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注:本文系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家国情怀”的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JKT2020-087。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