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融合育人的思与行

2021-10-12 07:05陈建雄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家长素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家校共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本文旨在正确认识家校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家校育人的现状,构建思想同心、行动同向、施教同频、资源同聚、育人同行的家校融合育人新样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时代;家校融合育人;思与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可见,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沟通配合、共同促进提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5G网络、大数据、云端课堂等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家庭结构发生深刻调整,婚姻家庭观念发生深刻变革,家长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得教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已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正确认识家校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家校育人的现状、开拓家校融合育人的新路径,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模式

做好家校共育工作,首先要定位好家校关系。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中小学校与家庭关系后,笔者认为,要突破家校合作的瓶颈,必须重新调整学校、家庭的关系模式。家庭和学校正在慢慢发展为教育“合伙人”的关系,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如同一个股份公司,家长(家庭)是公司的董事长,教师(学校)是公司的CEO,家长是公司终身持股人,教师是公司阶段持股人,这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才能更好地突破家校合作的壁垒,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家校融合育人的现状

家校融合教育是很早就被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多年以来,这个概念不断被用于实践中。但家庭、学校教育分离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责任边界模糊,共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1.职责异化

实践中,教育责任的失衡,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实际承担的教育责任不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职责分别是什么?双方的职责边界存在一定的模糊状态,并出现了异化状态。在小学,尤其是低年段有一个常见现象,家长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协助老师工作,家庭教育成为学校的“附庸”和“分部”,而本应由家庭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反而转交到学校和教师身上,出现了教育错位现象:父母在家里辅导功课,老师在课堂培养人格。

2.机制不全

虽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必须要将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甚至专门设立了较为详细的督导评估细则,但学校在落实过程中并不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融合育人机制,进而导致家校融合育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施到位。

3.方式单一

学校通常都是依靠家长会这一方式和家长沟通交流,一般一个学期才开一次,而且还带有某些目的,这样的沟通交流难以将融合育人的效果发挥出来。

4.内容匮乏

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好成绩,因而在家校交流中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能力、人际社交等方面极少过问,更不主动参与学校管理。长此以往,教育体制变得封闭,教育越来越功利。

三、家校融合育人的实现路径

家校融合育人不仅需要学校与家庭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更需要进一步追求家校教育的思想同心、行动同向、施教同频、资源同聚、育人同行,使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育人的新样态。

1.思想同心——贯彻办学理念

由于角色不同、教育目标存在差异、教育需求不一等原因,家校对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家校融合育人需要双方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大家认同的发展目标,这样家校合育才能同心,然后一起向目标努力。

新时代的家校关系,需要学校坚持对家长进行价值引领。所以,学校先要根据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和自身的发展定位,确立既符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现实、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又能得到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认同的学校发展目标,并及时与教职工和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内化成两者的共同愿景,大家才会把所有的热情投入既定的目标、方向中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是家校融合的关键节点,笔者自担任校长以来,在每年的新生家长会上,都会亲自向全体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以及管理模式等,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

2.行动同向——健全融合机制

因为缺乏一个系统规范的运行机制,导致家校教育疏离,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家校融合育人的机制,才能使家校育人同步同向。

首先,健全组织机构。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意义上作用单一的家长委员会建制,成立由学校主导的家校融合委员会、家长理事会、膳食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部、课程部、活动部等部门,统一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家庭教育工作能够定期、有序、系统地开展,打造价值认同、和谐互动、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教育共同体。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深圳香山里小学、玉龙学校家校融合育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家校融合育人制度,用制度化的手段破解家校融合育人的瓶颈。如“协同参与制度”“信息沟通制度”“监督评价制度”“家长学分制度”“表彰激励制度”“公益服务制度”等,从制度层面为家校融合育人提供基础性保障,约束家校双方的权利与行为,确保家校融合育人可持续发展。

3.施教同频——办好家长学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第一所学校中“教师”的素质高低自然影响着教育的优劣。在笔者看来,成功学校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成功地领导了家庭。而领导家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办好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

办好家长学校,首先,要紧紧抓住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研究队伍,研究、策划家长学校的课程、辅导和管理等问题。二是授课队伍,邀请校内外家庭教育专家、资深教师或优秀家长作为家长学校授课的骨干力量。三是管理队伍,由他们来协调安排家长学校的具体工作、課程进程等。其次,要抓好课程建设。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从业特点、家教状况等设计四种课程:基础课程、专题课程、亲子课程、分享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传授基本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专题课程主要对家教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评;亲子课程是举行主题性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方法的能力;分享课程主要是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让家长教育家长。通过系列化的家长学校课程,统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长教育的智慧和水平,为家校融合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的网络化,线上线下交互交融、相得益彰。

4.资源同聚——开发家长资源

当今,小学家长的学历、素质普遍都很高,许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可谓人才云集。这些都是小学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如果能打开家长资源这扇窗,巧妙地将这些宝贵资源加以整合、分类、提取,让优秀的家长走进校园,让他们施展自身所长,可以助力学校教育。

5.育人同行——丰富融合方式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家校融合育人取得更好的效果,创设丰富的融合方式尤为重要,这需要学校搭台,家长上台“当主角”发挥能动性。

目前,家长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活动、学校教学和学校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教育,而每一种形式又可以采取多种具体的活动来推进。如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节庆活动、开学或毕业典礼等形式来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近距离观察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学校教育的育人实效。学校还可以借鉴“义工”“督学”等理念,用公益服务机制把家长和学校紧紧融合在一起。如招募家长义工、聘请家长督学、聘用家长讲师等,家长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教育子女,守护孩子安全,携手共绘学校发展的美好图景。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校长接待日、家校联系手册、家长意见箱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营造家校合力、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融合已是整个世界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在教育事业中,家校融合育人更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家校之间的关系,认清当前家校育人的现状,积极开拓家校融合育人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方华.构建教育“合伙人”[N],中国教师报,2019.

[2]逯改.德育责任视野中的家庭与学校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

陈建雄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莲塘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