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闫福磊
1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产后康复 251700;2山东省滨州市胡集卫生院办公室251706
围产期属于产妇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产妇不管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会出现显著改变;特别是初产妇,这一表现更加明显[1]。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科的要求也随之显著升高,在产科的服务内容方面也开始逐渐呈多样化,开始更多关注患者在社会支持及心理方面的问题[2]。所以,产科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一项全新课题就是改变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质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是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所提供一种监护方法,其将整个妊娠、分娩及新生儿监护作为健康、正常的一个的生命活动[3]。本次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产妇自我效能、分娩恐惧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分娩的88例产妇,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依据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3~35岁,年龄(29.3±1.6)岁,孕周范围为29~42周,孕周(35.3±1.5)周;受教育情况:中专及以下7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24例。研究组年龄范围为23~35岁,年龄(29.1±1.4)岁,孕周范围为29~42周,孕周(35.2±1.4)周;受教育情况:中专及以下8例,大专14例,本科及以上22例。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纳入标准:①孕周范围为37~42周,均为初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均为正常胎位;②整个孕期过程中体质量增长≤15 kg,孕妇体质量≤75 kg;③有相关阴道分娩的条件,且孕妇自身有经阴道分娩的主观意愿;④未合并相关剖宫产手术指征者;⑤可正常沟通交流,可以独立性的完成相关问卷调查的填写;⑥家属认知正常,均知情且自愿参加此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人为性地选择分娩方式者;②存在相关剖宫产手术的指征表现者;③合并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者;④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或者不全者;⑤既往合并相关精神类方面的疾病病史者;⑥无法正常交流、沟通者。本研究经滨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1)安排在普通产房入住,维持产房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提供陪护椅。(2)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左右时,将产妇转入到产房待产,产后2 h转回病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实施常规住院及产科护理健康宣教,待新生儿出生后,统一入住到新生儿科中进行管理,观察24 h确认生命体征无异常后送回病房。(3)在产妇分娩后的住院过程中,每天定时给予产妇及家属集中健康宣教,产妇及产妇家属自愿交流及聆听。(4)在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宣教。
1.2.2 研究组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1)产妇入院后,为产妇提供家庭式的环境,在传统病房的基础上配置多功能产床、陪护床、会客厅、分娩区等,确保整个病房环境舒适、温馨,且允许全程有产妇家属陪伴。(2)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产妇、主治医师1名、主任医师1名、初级助产士2名、高级助产士2名、护士长1名。研究者负责对产妇介绍相关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知情书,研究制定方案;护士长的主要任务为负责物资及人员的保障及协调;高级助产士负责产妇全部住院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指导;初级助产士负责辅助实施干预内容;主任医师负责查房。除产妇外,所有成员均接受相关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培训,且考核合格。(3)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方案,制定手册,内容为产前教育、产时分娩支持、产后护理、产后访视及出院指导。(4)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实施。①产前教育:对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相关医护人员职责。责任护士仔细询问产妇,对产妇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其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专职助产士通过引导及讨论的方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通过模拟互动的方法,医护人员先向产妇及产妇家属示范如何吸氧、数胎动、呼吸法、分娩体位及新生儿沐浴抚触等内容,然后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及家属亲自模仿并进行反复性演练,直到能够熟练掌握;同时发放相关健康宣教手册,与产妇交流,鼓励其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给予耐心解答,消除其焦虑。②产时分娩支持:为产妇实施导乐陪伴分娩,由助产士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整个分娩流程、可能在临产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及相关应对方式;同时及时说明产程进展,配合应用分娩球、音乐疗法、分娩呼吸及自由体位等方法,调整产妇的身心状态。全程家属在旁陪伴,给予其安慰及鼓励,当发生宫缩阵痛时,在护士指导下家属为产妇按摩骶尾部,并记录产妇的阵痛情况,缓解家属等待分娩时的焦虑,待新生儿出生之后,可由家属剪断脐带。③产后护理:为产妇实施24 h母婴床旁护理,筛查、预防接种、脐部护理、喂养技巧、新生儿抚触及沐浴等均全部都在产妇床旁完成,鼓励产妇家属参与新生儿的喂养及尿布更换,由护士协助共同完成。④出院指导及产后访视:产妇出院当日,由责任组长再次确认并满足产妇及家属的健康宣教需求,并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其建议及意见;并对产妇及家属实施出院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产妇休息、产后卫生、产后营养、母乳喂养、产后复查、新生儿护理等,同时发放保健手册,向产妇说明咨询电话、网络服务方式等,为产妇及家属随时提供支持服务。
1.3 观察指标(1)干预前及产后24 h的分娩态度量化评分。评估工具为分娩态度问卷,包括胎儿健康、产痛伤害、自我控制及医疗护理4个维度,评分方法为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提示产妇存在更高的分娩恐惧感[4]。(2)干预前及产后24 h的分娩自我效能量化评分。评估工具为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包括结果期望及分娩自我效能期望2个平行分量表,得分越高提示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更高,对自然分娩更加有信心[5]。(3)两组的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娩态度量化指标 研究组产妇的医疗护理评分、自我控制评分、产痛伤害评分、胎儿健康评分、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及产后24 h的分娩态度量化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及产后24 h的分娩态度量化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a为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b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c为研究组干预前后比较,d为两组产后24 h组间比较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a t值a P值b t值b P值c t值c P值d t值d P值时间干预前产后24 h干预前产后24 h医疗护理9.0±2.4 8.1±1.6 9.1±2.7 6.9±1.1 1.577 0.921 19.357 0.033 18.345 0.045 16.487 0.041自我控制5.9±2.2 4.6±1.3 5.8±2.3 4.0±0.9 1.031 0.745 18.247 0.024 16.746 0.036 17.245 0.036产痛伤害9.3±2.4 8.1±1.6 9.4±2.3 7.0±1.1 1.845 1.002 16.849 0.011 17.241 0.018 18.002 0.047胎儿健康12.1±2.6 11.1±2.0 12.2±2.9 8.7±1.3 2.336 0.697 17.002 0.016 19.220 0.022 19.321 0.022总分33.6±5.4 30.1±3.8 33.5±5.1 26.1±2.7 1.152 1.152 16.846 0.021 18.415 0.014 17.162 0.021
2.2 分娩自我效能量化指标 研究组产妇的结果期望评分、分娩自我效能期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及产后24 h的分娩自我效能量化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及产后24 h的分娩自我效能量化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a为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b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c为研究组干预前后比较,d为两组产后24 h组间比较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a t值a P值b t值b P值c t值c P值d t值d P值时间干预前产后24 h干预前产后24 h结果期望95.1±17.5 111.2±20.6 96.2±16.4 132.1±21.5 0.325 0.715 18.034 0.035 17.221 0.029 18.001 0.026分娩自我效能期望85.4±25.1 103.4±36.7 84.6±26.2 124.6±16.8 1.574 0.486 19.225 0.021 19.472 0.016 16.322 0.024总分180.5±51.4 204.5±45.9 180.4±50.9 251.7±65.2 2.032 1.021 17.263 0.011 16.215 0.024 17.821 0.017
2.3 分娩结局 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40例(90.9%),高于对照组的33例(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2,P=0.015)。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人们开始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始更加重视在其他方面的要求[6]。在产妇完成分娩之后,产妇及新生儿就成为整个家庭的关注重点及核心,因此,给予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各项分娩态度量化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产妇的分娩恐惧程度。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属于全新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不仅从硬件及环境方面给予产妇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多次转运,使得产妇能够放松心情,减少其对分娩的恐惧[8];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实施规范化的健康宣教,让产妇能够充分地掌握分娩技巧及知识,降低其对分娩的恐惧;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为产妇提供全程陪伴分娩,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产妇的疼痛,缓解产妇的疼痛及恐惧[9]。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家属均参与其中,让产妇可以从情感方面得到家属支持,消除其不良情绪[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各项分娩自我效能量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产妇的分娩自我效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相关产前选件使产妇对分娩流程有所熟悉及了解,增加相关分娩知识,增加其分娩信心。而助产师为产妇实施的全程陪伴分娩,给予产妇持续鼓励,及时告知产程,让产妇可以产生一种“我能行”的心理暗示[11]。同时配合相关干预措施,缓解分娩所导致的疼痛,从而让产妇更加积极的面对分娩。此外,家属的有效陪伴可以协助产妇降低负性情绪,使得其分娩自我效能水平增加,提高其自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时,有丰富分娩经验的助产士给予产妇全程陪伴,并给予相关分娩技巧及知识的指导及讲解,跟产妇之间建立信任[12];同时还能够掌握其心理状态,解疑答问,消除其恐惧,增加自信心,从而实现顺利自然分娩。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产妇的分娩恐惧,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及顺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