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丰,张晨昀,吴娓娓
(福建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中西医科,福建 厦门 361005)
老年痴呆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行为障碍、失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该病发病率约为4.6%,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目前该病主要采取西药治疗,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治疗效果不佳,同时,易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传统中医中认为该病属于“呆病”“健忘”范畴,病机在于血气不足、脏器亏虚,治疗原则为活血益气、补肾益髓[2]。补髓益智汤可起到活血祛瘀、益气养精等作用,而耳穴埋籽通过对耳穴进行刺激,调节脏腑,活血通络,但目前关于二者联合运用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补髓益智汤结合耳穴埋籽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对认知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A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26±4.2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2±1.15)年;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8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9例。B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5~81岁,平均(73.01±5.74)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4.10±1.25)年;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7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策略》[3]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老年痴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与思考》[4]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气虚血瘀;主症:智力减退、纳呆腕胀;次症:动作迟缓、神情呆板;舌脉:舌质紫暗、脉沉迟或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诊断标准;②无过敏体质;③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者;②血液循环障碍者;③存在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者。
1.4 方法 B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946、20170573、20190348]治疗,每次1 片,每天2 次。A 组在B 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髓益智汤结合耳穴埋籽治疗,方剂组成:葛根30 g、石菖蒲10 g、女贞子20 g、山萸肉15 g、熟地20 g、蒸黄精20 g、丹参30 g、远志10 g、川芎15 g、何首乌20 g、炒枣仁15 g、新鲜猪脑50 g炖服。每天用水煎服,去渣取汁400 mL,分早晚服用。耳穴埋籽:取心、枕、肾、肝等相关穴位,使用探棒压定耳穴,对反应点进行酒精消毒后,使用放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进行敷贴,每天3次,每次2 min,以患者略有疼痛,酸胀为宜,两耳交替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研究》[5]评价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志清晰,生活可自理,可进行一般社会劳动;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可有效回答问题,生活基本可自理,但行动迟缓,仍存在一定认知障碍;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6]测定患者认知功能,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1分,共30 分,分数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7]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共100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MMSE及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MMSE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MSE及ADL评分比较(x±s,分)
老年痴呆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多认为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该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目前,对于该病尚未有特效药,主要以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为主。传统中医认为该病与肾相关,脑为髓之海,肾主藏精,精可化髓,肾虚则智衰[7-8]。有研究认为,该病主要与患者肾精亏虚、肝阳上亢、新脾不足有关;该病为本虚标实,血气不足、脏器亏虚是为本虚;痰阻血瘀是为标实。因此,该病应以补血益气、补肾养精、祛瘀化痰为主[9]。
补髓益智汤由11 味中草药组成,其中葛根归胃、脾经,可起到通经活络、散热解肌的作用;石菖蒲归肝、心经,可醒神益智、祛痰开窍;山萸肉、女贞子归肝、肾经,可补益肝肾、消热解渴;熟地黄归心、肝、肾经,可补血养阴、养精益髓;黄精归脾、肾经,可健脾补肾、养阴益气;川芎、丹参归心、肝经可活血祛瘀、通经镇痛;何首乌归肝、肾经,可润肠通便、解毒;炒枣仁归心、肝、脾经,可宁心安神、养心补肝;诸药联合能起到补肾益髓、活血补气、祛瘀通络的功效。在现代药理中,川芎含有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10];远志含有皂苷、远志醇等物质,可起到镇静、祛痰的作用。据《灵枢·口问》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可见,耳与人体经络密切相关,可通过耳穴对脏腑进行调节,平衡患者脏腑,改善临床症状。耳穴埋籽通过对耳穴进行刺激,起到活血通络、填髓补肾的功效[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且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表明补髓益智汤结合耳穴埋籽能有效提升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补髓益智汤结合耳穴埋籽能有效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