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实施低血糖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21-10-12 08:54程丽红刘琳楼丽琼章玉玲叶索娜钟彦嘉
当代医学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低血糖规范化流程

程丽红,刘琳,楼丽琼,章玉玲,叶索娜,钟彦嘉

(1.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南昌330006;2.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 南昌330006;3.江西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江西 南昌330006)

糖尿病属于终身代谢性疾病[1],患者需终身用药治疗,除给予药物干预外,还需施行饮食控制[2-3],调查发现,部分患者在控糖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易诱发心血管事件,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4],故对糖尿病患者加强低血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护理糖尿病患者以常规管理为主,但疗效不佳,因此,需优化管理模式。基于此,本研究探究糖尿病患者实施低血糖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6—12 月本院收治的1 41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施行常规低血糖管理)和2020 年1—6月本院收治的1 3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施行低血糖规范化管理)。对照组男756例,女654例;年龄52~80岁,平均(65.65±7.73)岁;病程4~18年,平均(8.95±0.61)年。观察组男702 例,女658 例;年龄49~79 岁,平均(65.68±7.68)岁;病程4~17 年;平均(8.89±0.58)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年龄40~80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2型糖尿病;均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包括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排除标准:语言沟通能力障碍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激性高血糖者;精神异常者。

随机抽取30名护士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29.65±7.73)岁;工龄2~16年,平均(8.89±0.58)年。所有护士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离职、外出学习等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遵医嘱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护士给予其讲解低血糖相关知识,若患者出现低血糖,需立即询问病情,并立即测量血糖,上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对症干预,如进食含糖食物等,15 min后再次测量血糖。

观察组实施低血糖规范化管理培训,①组建规范化管理小组:内分泌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30 名联络护士为组员,对其开展糖尿病知识及低血糖知识培训,同时,对组员施行糖尿病低血糖专项质控培训、信息采集及上传培训、低血糖识别培训、低血糖处理流程培训。此外,组织组员设计“低血糖知识问卷”,调查低血糖管理现状,结合2013 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低血糖急救流程》的要求合理设计院内低血糖救治盒,如在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救治盒的4个面及内部分隔区域,正面注明“低血糖救治盒”字样,右侧面标注盒内用物表(如50%葡萄糖及数量、止血带、注射器、酒精棉片、血糖仪及采血针等),左侧面贴上低血糖处置标准流程,盒内放置血糖仪1 台及配套采血针、标准化升糖食物、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器、低血糖处理预案卡等,便于护士取用,并制定低血糖预防方法及处理流程等。②建立个性化档案: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主动询问病情及日常血糖监测次数,调查其低血糖出现的原因及自我管理知识掌握程度等,并对其开展低血糖风险及自我管理行为评估。③护理实施:护士对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如对于病程长且自我管理能力欠佳者,施行一对一教育,并对其家属开展糖尿病及低血糖知识教育,每天检查患者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若患者出现服药依从性差等问题,应及时督促用药。同时,在病房内张贴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流程,借助多媒体向患者讲述糖尿病知识及治疗方法,演示胰岛素注射方法,并重点讲述低血糖预防及处理方法,此外,结合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及运动,在处理低血糖过程中,严格按照15∶15 原则(15 g 含糖食物及15 min后复测血糖),并注意监测患者低血糖恢复后1 h血糖值。④加强护理改进:护士长每月组织护士参加微信群会议,了解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统计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整改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专项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培训前后护士低血糖知识水平、低血糖处理流程执行情况[低血糖发生后15 min 及时复测率、15 g 食物血糖升糖达标率(安全值血糖≥4.4 mmol/L)]。①低血糖专项护理质量评分:使用自制问卷(总分100分)对护士疾病知识宣教内容(20分)、低血糖处理流程(50分)、低血糖预防措施(30分)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佳。②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问卷(总分10分)对护士服务态度(3分)、工作能力(4分)及工作积极性(3 分)进行评估,≤5、6~8、≥9 分分别表示差评、中评、好评。满意度=中评率+好评率。③自我护理能力评分[6]:使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总分172分)对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技能、责任感及自我概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明能力越强。④低血糖知识水平:规范化管理小组使用自制问卷对低血糖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流程及原则、低血糖识别等知识进行考察,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低血糖知识掌握程度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专项护理质量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1.84%)低于对照组(7.73%),观察组低血糖专项护理质量评分及管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专项护理质量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hypoglycemia special care quality scores and self-care abil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98.82%)明显高于对照组(9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培训前后护士低血糖知识水平得分比较 培训后,护士低血糖知识水平得分为(93.36±2.52)分,明显高于培训前的(88.24±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4,P=0.000)。

2.4 两组护士低血糖处理流程执行情况比较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后15 min及时复测率和15 g食物血糖升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低血糖处理流程执行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ypoglycemia treatment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nurses[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2 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膳食结构存在明显相关性[7]。大量研究[8-10]显示,低血糖事件可增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可能引发摔伤、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心理健康,故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还需做好低血糖预防工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1.84%)明显低于对照组(7.73%),且低血糖专项护理质量评分及管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实施低血糖规范化管理培训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为,在低血糖规范化管理模式中,护士经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后,能详细评估患者以往低血糖发生原因,识别低血糖风险,从而更好对患者开展个性化宣教工作[11],不仅便于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还能增加其认知度及重视程度,对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12-13]。同时,还能结合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最大化避免低血糖发生。研究[14-16]发现,经低血糖规范化管理模式干预后,护士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获得显著提升,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还可增加患者对整体护理工作的好评度,对和谐护患关系及维持医院良好服务形象具有较好促进作用。培训后护士低血糖知识水平得分高于培训前(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后15 min及时复测率、15 g 食物血糖升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施行规范化管理培训后,护士对低血糖处理流程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更佳,并能显著提升护士工作责任感及业务能力。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施行低血糖规范化管理培训有助于减少低血糖发生,增加其自我管理能力,并有助于提升护士综合业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低血糖规范化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