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王一涵,鲁思彤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1)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突感心前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中。心脏血流灌注减少、脂质代谢异常、吸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冠心病[1]。冠心病可损害心脏功能,引发心力衰竭或猝死。冠心病治愈难度较大,临床治疗可采用药物、介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重建血运,抑制疾病进展的目的。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临床实践表明,两种药物使用后疗效差异较大[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1 例。氯吡格雷组男16 例,女15例;年龄61~79,平均(68.75±2.15)岁;病程1~5 年,平均(2.43±0.96)年。合并症:糖尿病8例,高血压15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5 例。替格瑞洛组男12 例,女19 例;年龄62~80 岁,平均(69.15±2.76)岁;病程2~6 年,平均(2.98±1.08)年;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血压11例,心绞痛7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CT/MRI 检查,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3];临床资料完整,可参与本研究;无药物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器官发育不健全者;恶性肿瘤者;其他脏器功能衰竭不耐受治疗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解痉、抗感染、抗血小板凝聚、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抗血栓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30020,规格:90 mg×168 片)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次90 mg,每天1 次。30 d 为1 个疗程,连续用药3 个月。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10片)治疗,口服,每次75 mg,每天1次。30 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肘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使用迈瑞全自动分析仪BS240,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HCY、hs-CRP、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CY、hs-CRP、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替格瑞洛组HCY、hs-CRP、IL-6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冠心病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差等特点。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项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发生冠心病后若治疗不当,可引发心脏破裂、心室壁、心肌梗死综合征、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有研究[5]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冠心病患者血液高凝、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凝聚等表现密切相关。因此,临床治疗以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为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药物、纤溶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断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用药后可稳定心绞痛症状,抑制血小板凝聚,避免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恢复血流,预防心律失常,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机体炎症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活性可直接影响IL-3、IL-4、IL-6 等炎性细胞活性。机体患病后,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高表达,可刺激炎性因子水平上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IL-6 直接参与肝脏产生血浆纤维蛋白及急相蛋白的形成,加速血栓形成[6]。同时,IL-6还可刺激心肌细胞粘附因子高表达,增强心肌细胞的粘附作用,加重心肌负担。作为临床常用的冠心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直接参与心血管炎症反应,通过调节单核细胞活性,刺激炎症因子释放,选择性结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引发血管内膜损伤。HCY 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CY高表达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刺激炎性因子释放,促进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7]。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均为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为,用药后经氧化生成2-氧基-氯吡格雷,之后,水解形成活性代谢物,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ADP 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 复合物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氯吡格雷还可阻断其他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用药后可在1 h内达血药浓度峰值,起效快,疗效突出。但氯吡格雷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不可逆,用药后可直接影响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生命周期。用药后患者易出现心绞痛、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加重机体负担,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8]。替格瑞洛为新型的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属环戊三唑嘧啶(CPTP)类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为,用药后能可逆性地与血小板P2Y12ADP 受体相互作用,刺激红细胞分泌ATP,ATP经体内酶转化,形成腺苷,腺苷与体内A2a结合,抑制炎症因子活性,阻断信号传导和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凝聚,阻断血栓形成,保护心肌功能。替格瑞洛用药后起效快,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可在30 min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且无需经肝脏激活,药效可持续8 h。替格瑞洛主要经粪便排出,在体内残留率低,对肝肾影响小,药物安全性高[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替格瑞洛组HCY、hs-CRP、IL-6 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提示替格瑞洛对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积极作用,且药物安全性高,用药后机体耐受性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突出。与赵芳等[10-12]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HCY、hs-CRP、IL-6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