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沈阳二四五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40)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外科手术,该分娩方式与胎盘的位置、母体情况等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剖宫产手术,该方式麻醉效果较好,可保证母婴安全,但由于手术过程中孕妇意识清醒,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导致患者心率、血压等明显升高,不利于妊娠结局。因此,如何缓解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疼痛,降低心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1-3]。基于此,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66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至2018 年6 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66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 例。对照组年龄20~36 岁,平均年龄(27.36±3.64)岁;孕周36~40 周,平均孕周(37.93±1.61)周;体质量50~80 kg,平均体质量(65.31±6.58)kg。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36±4.6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47±1.64)周;体质量51~81 kg,平均体质量(65.31±5.31)kg。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手术室内温度调整至23~25 ℃,进入手术室后先对产妇的生命特征进行监测,若无异常则于上肢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提前做好急救准备。然后指导产妇取左侧卧位,在脊椎L2~3间隙行硬脊膜外腔穿刺,观察是否存在回血现象。穿刺成功后指导产妇调整为平卧位,于导管内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58,规格:2 mL∶4 mg)3 mL,观察5 min,确认麻醉未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可根据产妇情况加入局部麻醉药物。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37,规格:10 mL∶100 mg)进行麻醉,将15 mL 罗哌卡因与1 mL 0.9%氯化钠融合稀释。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将15 μg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规格:2 mL∶200 μg),与15 mL 0.75%罗哌卡因融合后行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评价标准[4]:优,产妇在麻醉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肌肉松弛度良好;良:产妇在麻醉过程中有轻微躁动,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肌肉松弛度一般;中:产妇在麻醉过程中感到明显疼痛,并出现躁动,检测指标存在异常,肌肉松弛度较差,需结合辅助药物完成手术;差:麻醉失败,需重新进行其他麻醉完成手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镇静时间及心率变化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rturients[n(%)]
2.2 两组产妇麻醉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麻醉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静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麻醉指标比较(x±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maternal anesthesia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rturients(x±s,min)
2.3 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比较 麻醉前,两组产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5、10、15 min,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比较(x±s,次/min)Table 3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before and after anesthes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rturients(x±s,times/min)
硬膜外麻醉是常见的一种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该方式具有穿透性强、毒性小、维持时间长等特点。临产产妇易产生焦虑心理,剖宫产手术需缓解镇静,还需减少对母婴的影响[5]。目前,临床上局部麻醉药物常见的方式是罗哌卡因,该药物镇静效果较好,对母婴影响较小,可减少产妇镇静感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但由于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易误入蛛网膜下腔,导致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等,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镇静,部分产妇不耐受,因此,该药物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
临床实践表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产妇麻醉效果明显[7]。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在手术过程中可发挥镇静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有利于缓解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恐惧心理。局部麻醉时,右美托咪定不仅可降低注射时的疼痛感,还可减少罗哌卡因的麻醉用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 即可改善肌肉松弛,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避免过于肿胀压迫神经元,抑制神经兴奋,减少术后疼痛[8]。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强化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延长麻醉用药时间,适合术后镇静,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静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产妇应激反应导致组织细胞兴奋,释放活性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缩短产妇术后苏醒时间,改善麻醉前后心率的变化,降低交感神经活性[9-10]。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与罗哌卡因的协同作用从而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手术过程中互相影响,手术后镇静效果更明显。本研究中,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手术,镇静效果显著,能明显缓解疼痛,还能稳定血流动力学,临床运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