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3AlF6-SiO2熔盐中Si(IV)的电化学行为

2021-10-12 00:42高运明秦庆伟李光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熔盐阶跃扩散系数

何 林,高运明,秦庆伟,李光强

(1.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81;2.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81)

熔盐电沉积法制备硅因具有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备受关注[1-2]。迄今为止,有关硅电沉积的研究工作大多在氟化物熔盐体系中进行,特别是Na3AlF6熔盐体系,其不仅对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SiO2有较高的溶解度,而且在铝电解中已获得成功应用,有望成为理想的熔盐体系而应用于硅制备。但目前,有关在Na3AlF6熔盐中利用溶解的SiO2电沉积硅的研究,主要采用石墨坩埚作为辅助电极或阳极,Pt作为准参比电极,由此引入因碳参与反应而带来的COx等污染气体排放,以及熔盐电子导电性所导致的CV曲线峰位不明显、有关电位不稳定等问题[3-7]。基于此,本文拟利用Y2O3稳定的ZrO2固体电解质(YSZ)管集成构建Pt,O2(air)│YSZ作为参比、辅助电极的三电极新型电化学池[8],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在完全无碳条件下研究了1323 K下Na3AlF6-5%SiO2熔盐体系中Si(IV)的电化学还原行为,以期为硅的绿色电沉积技术开发提供依据。

1 实验

1.1 熔盐与电极制备

将分析纯试剂SiO2和Na3AlF6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73 K下分别烘干12 h后,配制成95%Na3AlF6-5%SiO2(质量分数,下同)的混合物,充分混匀后压制成块,在Pt坩埚内于1373 K下保温熔化3 h;随后,将熔盐倾倒于置于冰水上的不锈钢盘中急冷凝固,得到Na3AlF6-5%SiO2预熔盐碎块备用。研究显示,1253 K温度下SiO2在Na3AlF6中的溶解度为3.0%[9],1273 K时其溶解度为5.9%[10],故本研究选择在1323 K熔体中添加5%的SiO2。

1.2 实验方法

本文构建的电化学池示意图与文献[8,11]的装置类似。所用YSZ管含8 mol%Y2O3(全稳定型),YSZ管内外径分别为8、10 mm,长度为100 mm。为密封与操作方便,将YSZ管与刚玉管(内外径分别为11、15 mm,长度420 mm)通过高温水泥密封连接。

将质量约1.8 g的Na3AlF6-5%SiO2预熔盐(或纯Na3AlF6试剂)装入YSZ管,通过与YSZ管相连的刚玉管,将YSZ管封闭端放入硅碳管管式炉内恒温区。高温炉以5 K/min的速率升温,在673 K及923 K各保温1 h,除去盐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同时以25 mL/min流速向YSZ管内通入经硅胶干燥的高纯Ar气进行保护;YSZ管外(炉内)通入流速为200 mL/min的空气,形成稳定的氧分压气氛,构建Pt,O2(air)丨YSZ参比电极。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后续提到的电位均指相对Pt,O2(air)|YSZ参比电极的还原电位。当温度升至1323 K,恒温10 min,Ar气流速调整为17 mL/min。将电化学池装置的各电极联接到Ivium型电化学工作站,通过开路电位法确定熔盐液面,Ir丝工作电极在熔盐中插入深度为7 mm(对应表观面积为0.112 cm2),随后进行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流(CA)电化学测试。此外,将装有Na3AlF6-5%SiO2熔体的YSZ管在1323 K下静置30 min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切割装有熔盐的YSZ管并制成金相样品,利用Nova 400 Nano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结合其配备的INCA IE 350PentaFET X-3型能谱仪(EDS),对凝固盐的微观组织及微区成分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

图1为Na3AlF6-5%SiO2熔盐于不同扫描速率v下的CV曲线,此外,图中还显示了Na3AlF6(空白渣)的CV曲线作为对照组。由图1可见,Na3AlF6在扫描过程中(v=30 mV/s),电流值维持在0附近,表明此范围Na3AlF6的电化学稳定性高,未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扫描速率下,Na3AlF6-5%SiO2熔盐的还原峰C清晰可见,且峰电位在-1.6~-1.7 V之间。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SiO2在1323 K的还原电位为-1.70 V,结合本实验采用的熔盐体系,可判断C峰对应于Si的一步还原,即Si(IV)→Si,这不同于Sokhanvaran等[3]得出的Si(IV)还原是Si(IV)→Si(II)→Si分步进行的结论,并且该文献中,所测熔盐的CV曲线峰形并不明显。图1中,C峰前-1.20~-1.42 V电位对应的小电流,可归因于Si在Ir工作电极上轻微的欠电位沉积;C峰后的还原峰(峰位约为-1.8 V)则对应Al的合金化析出。A峰是对应C峰的Si的再氧化峰,具有典型的不可溶沉积产物氧化剥离的特征。Si、Al的析出电位已另行通过-1.4、-1.6、-1.8 V等恒电位下的电解实验证实(将在另文中详细介绍),本文主要研究Si(IV)的电化学还原行为,因此,下文主要分析对应于Si(IV)的还原峰C及Si的再氧化峰A。

图1 Na3AlF6及Na3AlF6-5%SiO2熔盐的循环伏安曲线

从图1中提取相关电化学参数列于表1,表中Ipc为还原峰电流,Epc为还原峰电位,Epa为氧化峰电位,Epc/2表示半峰(I=Ipc/2)处的电位,ipc为电流密度(ipc=Ipc/A,A表示电极面积,取0.112 cm2),α表示传递系数(表中显示为式(3)的计算值)。

表1 图1中提取的还原峰C和氧化峰A的相关电化学参数

根据表1数据,可作还原峰C的Epc-lgv和ipc-v1/2关系图如图2所示。由表1可见,氧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Epa-Epc)始终大于2.303RT/(nF)的计算值(0.0656 V);结合图2可知,Epc和lgv呈线性关系且斜率不为0,表明Si(IV)的还原不是可逆过程[12-14];此外,扫描速率范围内,ipc与v1/2也呈现线性关系且拟合直线过原点,表明Si(IV)的还原并非准可逆过程[13],同时说明该反应是受溶解的Si(IV)在熔盐中扩散控制的[12,15]。由此可见,Si(IV)的还原是受扩散控制且产物不可溶的不可逆过程,其扩散系数D一般由下式(1)和式(2)(Delahay公式)计算[12-14]:

(1)

ipc=0.4958nFC0(αnαFD)1/2(RT)-1/2v1/2

(2)

上述式中:T为温度,T=1323 K;R为气体摩尔常数,R=8.314 J/(mol·K);F表示法拉第常数,F=96 485 C/mol;n为电极反应交换电子数;nα表示多电子电极反应还原过程中,电子传输到速率控制步骤并包含速率控制步骤的电子数,这里C峰对应于Si的一步还原,取n=nα=4;C0为电活性Si(IV)的体积浓度,mol/cm3。

(a)Epc-lgv

(b)ipc-v1/2

参考Korenko[16]和Grjotheim等[17]的研究工作,取Na3AlF6-SiO2熔盐体系在1323 K时密度为2.05 g/cm3;本文熔盐总质量约为1.8 g,体系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5%,计算得到本文熔盐中Si(IV)的初始浓度C0=0.0017 mol/cm3。将图2中斜率值分别带入式(1)和式(2),即得到Si(IV)在1323 K时的扩散系数D=7.2×10-7cm2/s,传递系数α为0.21。值得注意的是,这里Si(IV)并不代表SiO2在熔盐中均以简单Si4+离子形式存在,实际往往很可能以含Si、O的复合离子形式存在[10,18]。

此外,对于不可逆体系,利用式(3)与式(2)组合,可计算得到其扩散系数D[14]:

(3)

此情形下,D的计算值处于4.0×10-7~6.0×10-7cm2/s,α为0.26~0.39,D和α均与前文计算结果相近,处于同一数量级,且扫描速率越大,α的计算值越接近前文的计算结果(0.21)。

2.2 计时电流法测试结果

图3为Na3AlF6-5%SiO2体系在不同阶跃电位下初期的CA曲线。由图3可见,当给工作电极施加阶跃电位时,电流持续降低直至稳定,未发现双电层的充电效应,表明此熔盐体系下工作电极与熔盐之间的双电层未对CA曲线产生明显影响。当施加的阶跃电位在-1.0~-1.4 V范围时,极限电流均很小,接近于0(背景电流),表明在此阶跃电位范围内,所施加的电位未能使Si元素沉积,这与前文的循环伏安法所得结果一致;当阶跃电位负移至-1.5 V和-1.6 V时,电流明显增大,表明此条件下有电子转移发生,二者的CA曲线较为相似,电流相差较小,到达极限电流的时间接近,结合前文的CV分析可知,此阶跃电位范围工作电极上有Si开始沉积。当阶跃电位负移至-1.7 V及以上时,CA曲线形状开始改变,到达稳定电流的时间相对更长,表明很可能有新的沉积反应发生。由于该过程所涉及的离子反应较多,沉积机理也更为复杂,故本文仅针对-1.5、-1.6 V阶跃电位下Si的沉积规律进行分析。

(a)-1.0~-1.7 V

(b) -1.6~-2.0 V

图4为根据-1.5、-1.6 V阶跃电位下熔盐的计时电流数据(图3)所作的I(t)-t-1/2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当图3(a)中时间t<2.04 s时,对应图4初始阶段,I与t-1/2不呈线性关系,当t超过2.04 s后,I与t-1/2呈线性关系且近似过原点,表明此时间段内Si的沉积是受扩散控制的,可利用Cottrell方程计算Si(IV)的扩散系数[11,13]:

图4 图3中对应-1.5、-1.6 V阶跃电位下I-t-1/2关系

(4)

计算得到-1.5、-1.6 V阶跃电位下,Si(IV)的扩散系数依次为1.0×10-7、2.0×10-7cm2/s,这与前文CV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2.3 讨论

目前,文献中关于熔盐中Si(IV)还原过程的传递系数α值鲜有报道,一般假定α=0.50[3],仅见Cai等[19]在1023 K下利用CV法研究NaCl-KCl-NaF-SiO2熔盐时也得出Si(IV)的还原是不可逆过程,利用式(3)计算得到其电荷传递系数α为0.30,与本研究Na3AlF6-SiO2体系中Si(IV)还原的α值相近。

关于Na3AlF6-SiO2体系下Si(IV)的扩散系数,Sokhanvaran[3]基于CV曲线,采用式(2)计算得到Si(IV)扩散系数D=1.32×10-5cm-2/s(1313 K,5%SiO2),但其认为Si(IV)的还原是分步进行的;Frazer等[5]通过计时电位法,采用Sand公式得到Si(IV)的扩散系数D=6.4×10-5cm2/s(1293 K)。这两个扩散系数均比本文计算值要大得多,分析原因如下:一方面,上述研究往往使用石墨坩埚,易带来副反应,且C溶解于熔盐会增加熔盐的电子导电性,如文献[3]中CV曲线电流过大,甚至达到-2.5 A,从而影响所得电化学曲线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可能会导致所得Si(IV)扩散系数值偏大;另一方面,本文在完全无C环境下采用YSZ管构建新型电化学池,由于Na3AlF6熔体侵蚀性强,可能会有YSZ颗粒溶解或剥落进入到熔体中,导致熔体性质发生变化,包括SiO2浓度可能会降低。

图5为装有Na3AlF6-5%SiO2熔体的YSZ管在1323 K静置30 min熔盐凝固后的SEM照片及相应点位的EDS能谱。由图5可见,固化盐中存在一定量Y、Zr的氧、氟化物颗粒或结晶析出物,这很可能会使熔盐黏度增大,进而导致Si(IV)扩散系数降低。后续研究中,可考虑采取措施降低熔盐对YSZ管的侵蚀(如向熔体中添加YF3,改变熔体成分等[20])。另外,本文熔盐经3 h高温预熔,SiO2也会因化学反应逸出SiF4而遭受损失[21]。依据式(2),忽略SiO2实际浓度下降也会导致Si(IV)扩散系数降低。

(a)SEM照片 (b)点位1,EDS能谱 (c)点位2,EDS能谱

3 结论

(1)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Na3AlF6-5%SiO2熔盐中Si(IV)的电化学还原是单步骤4电子转移不可逆过程,其电极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还原产物Si不可溶,电荷传递系数在0.21~0.39范围。

(2)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显示,Si(IV)在Na3AlF6-5%SiO2熔盐中的还原峰电位在-1.6 ~ -1.7 V之间。

(3)通过两种测量方法计算得到,Si(IV)在Na3AlF6-5%SiO2熔盐中扩散系数在10-7cm2/s数量级,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接近,但低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原因可能是Na3AlF6系熔盐侵蚀性强造成YSZ管剥落进而改变熔体性质,以及SiO2会因化学反应逸出SiF4而导致浓度降低。

(4)相对于传统电化学池,在本文构建的新型电化学池中获得的Na3AlF6-SiO2熔盐的电化学测试曲线更清晰可见,有利于分析Si(IV)电化学还原机理及计算有关电化学参数。后续研究中,应采取措施降低熔盐对YSZ管的侵蚀以及因生成SiF4挥发而造成的SiO2的损失。

猜你喜欢
熔盐阶跃扩散系数
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肝细胞癌分级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与肿瘤大小关系的分析
熔盐在片碱生产中的应用
SOP制酸工艺中熔盐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熔盐产业发展情况综述
NaF-KF熔盐体系制备Ti2CTx材料的研究
探讨单位阶跃信号的教学
LCSR法响应时间原位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非肿块型强化的乳腺癌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表观扩散系数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