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森,熊娟
(1.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 消化内科,重庆 500243;2.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急诊科&ICU,重庆 500243)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外周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浅表静脉扩张、下肢肿胀和疼痛[1]。在急性期,肺血栓形成很容易与肺栓塞结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四肢抬高和介入治疗,但由于患者的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影响,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有限。并且并发症在长期住院的患者中尤其常见[2]。急性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肺血栓栓塞,可导致死亡。在后期,它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四肢严重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溃疡,丧失工作能力[3-5]。因此,为了减少并发症,应强调初始标准治疗和长期常规治疗。因此本文以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所接收治疗的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3~78岁,平均(50.56±2.5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4~79岁,平均(51.52±2.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医护人员需要给予两组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病将患肢抬高约30°。严禁患者进行按摩、挤压、热敷等动作。且注意食物应该清淡易消化,尽量应避免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20万u尿刺激酶+250 mL正常盐水进行溶栓来进行治疗,该药物需要连续10 d,每12 h用浅表静脉穿刺脚一次。给药时,需要使用止血带来绑住患者的脚踝和膝关节,达到阻断浅静脉的效果,并将药物放入足够深的静脉中,以切断浅表静脉。通过皮下注射500 u低分子量甘油钙,每12 h注射一次,连续10 d进行抗凝治疗。每5 d检查一次凝血,以防止出血。4周后卧床休息,做活动,根据患者下床活动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去穿弹性袜,治疗后1天指导患者脉管复康片口服120 g/次,3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治疗。西药的治疗同对照组一样,并给予患者中医治疗。主要包括给患者服用中药制备祛湿活血通脉汤,使用的药剂主要为以下几种:土茯苓、薏苡仁、赤芍各30 g、紫茎泽兰、益母草、牡丹皮各20 g、苍术15 g、黄柏12 g、牛膝凉头尖10 g、陈皮8 g、甘草6 g处理。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早晚各服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医护人员需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大类。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状况得到好转则视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好转,则视为有效[6-7];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则视为无效。计算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8]。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水肿、疼痛和皮湿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分数越低则说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对比(±s)
?
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回流障碍。大多数病例是骨折、重伤、长期骨折和恶性肿瘤。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与下肢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血管壁损伤和凝血状态有关。抗凝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和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设备的技术要求较高,医疗成本较高。尿激酶和其他溶栓治疗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溶栓不能完全进入血栓,旧的溶栓效果不佳。低分子量甘油可以延长凝血时间,防止血块的复发和增殖,但不能完全溶解已经形成的血块,导致出血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对手术中或介入治疗不能得到痊愈的患者,需要给予其早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9]。同时针对其另外一方面来说,中医上认为这种疾病是一种属于“静脉麻痹”、“肿胀”等领域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时间久坐、长躺又或是外伤等,而导致其出现气损血虚等症状。并且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在很大的程度上会使气损而导致血瘀。血瘀可导致静脉和四肢血液循环的停滞和阻塞,从而引起体液的溢出和积聚以及潮湿。湿热的倾盆大雨会导致这种疾病。因此,湿热瘀阻是本病的根本病因病机,治疗应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拟采用祛湿活血通脉汤治疗。祛湿活血通脉汤主要是以益母草、赤芍、牡丹皮、泽兰等,因为其具有活血化瘀、活络通络的功效;并且同时予以菝葜、薏苡仁、苍术、黄柏,这具有清热利湿、利尿消肿的功效;而陈皮又能理气,牛膝能将药引下患处,甘草能调节各种药物。全方具有化瘀活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血、疏通经络等功效,消除了一切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赤芍、益母草也有抗凝作用,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促进溶栓,激活纤溶系统活性。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结合治疗能够得到较高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
综上所述,给予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患者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