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早癌筛查联合经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术的治疗效果

2021-10-12 03:02江南芳李蜀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丙组甲组检出率

江南芳,李蜀豫

(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在恶性肿瘤中,胃癌属于多发且常见疾病,其患病率居于第二,而受医疗条件、经济水平等影响,大多数人对该病症认知不足,且早期筛查率相对较低,但该病症一旦发证,则患者5年生存率<20%[1-2]。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对于疾病防治发挥着积极作用[2]。而对于确诊的患者,通过对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剥除术(ESD)治疗,则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3]。因此本文以住院行内镜诊治及胃癌高风险就诊的85例患者为对象,即分析了早期消化道肿瘤经ESD联合早癌筛查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内镜诊治及胃癌高风险就诊的85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患者均接受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检测结果分为3组,即PG(-)且G-17(-)为甲组,PG(+)或G-17(+)为乙组,PG(+)且G-17(+)为丙组。总结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甲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57.8±6.8)岁。乙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5岁,平均(57.9±7.2)岁。丙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0~75岁,平均(58.4±6.4)岁。经统计软件处理各组相关数据,结果P>0.05,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3组均取活检并内镜精查确诊,必要者行内镜下ESD手术。具体为:①内镜检查:行局麻处理,麻醉药为利多卡因凝胶,借助NBI放大内镜,向十二指肠降断常规入镜,对黏膜表面气泡和黏液经生理盐水100 mL+二甲硅油5g混合液冲洗,对病灶清晰白光画面予以采集,一旦发现可疑病灶,则对其表面血管微细结构经NBI放大内镜进行观察,并对其浸润程度经超声内镜观察。②活检:于人工智能染色以及内镜下取样活检,将喷洒管置入活检孔,以生理盐水在直视下吸引、冲洗,清洁黏膜表面,喷洒0.2%靛胭脂溶液,观察2~3 min后摄片。采用超声小探头对局部病灶检查,采集1~2块未染色区或浅染色区组织送至病理检查。③ESD手术:对确诊为胃癌者,叮嘱其术前禁食水8 h,采用局麻药和去泡剂于术前0.5 h口服,必要者可采用肌松药行肌注,常规监护,行全麻处理,对病灶经电凝标记,将0.01%肾上腺素+靛胭脂+甘油果糖注入边缘3~5 mm黏膜处,将病灶抬举,将临近病灶的黏膜切开,对病变完全剥离,若无法有效剥离,则分块剥离,对症处理穿孔、出血者,严重者可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常规禁食24 h,穿孔或出血者向流食、半流食缓慢过渡。术后3~5 d抗感染,术后3个月复查。

1.3 评价指标。比较3组对象胃癌诊断率、血清学结果,分析手术疗效。

1.4 数据处理。所得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表示计量资料的形式为(±s),表示计数资料的形式为(%),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 结果

2.1 对比3组血清学结果。表1中所示,3组对比PGⅠ、PGⅠ/PGⅡ的数据表明丙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G-17水平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2组血清学结果(±s)

表1 对比2组血清学结果(±s)

注:与丙组相比,⋆P<0.05。

?

2.2 对比3组胃癌检出率。表2中所示,本组85例患者检出8例胃癌,检出率9.41%,3组对比胃癌检出率的数据表明丙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3组胃癌检出率[n(%)]

2.3 手术疗效。经ESD手术治疗8例胃癌后病灶均完整切除,1例术中穿孔,3例出血,经治疗后痊愈,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胃癌初期发病时缺乏显著的症状表现,加之患者对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胃肠道反应等缺乏足够重视,所以多数无法及时确诊和治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生存率[4]。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尤为关键。目前在对胃癌进行发现、诊治时,消化内镜检查和早癌血清学检测是最准确的方法,且由于电子内镜的发展,其清晰度获得了明显提升,加之图像增强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在消化内镜下的检出率不断提升[5]。尤其是ESD的发展使得早期根治胃癌成为可能,这就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6]。对于萎缩性胃炎,PGⅠ、PGⅠ/PGⅡ等降低发挥着晶体作用,一般血清G-17可对胃窦部黏膜萎缩等予以反映,且该指标降低或增高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胃癌风险。对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则可进一步对患者患病风险分层,进而指导临床治疗[7]。本文结果显示,3组对比PGⅠ、PGⅠ/PGⅡ的数据表明丙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G-17水平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5例患者检出8例胃癌,检出率9.41%,3组对比胃癌检出率的数据表明丙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PG(+)且G-17(+)患者患病风险相对更高。而ESD手术治疗8例胃癌后病灶均完整切除,1例术中穿孔,3例出血,经治疗后痊愈,随访无复发。该结果表明,胃癌患者采用ESD治疗的效果良好。可见,早期消化道肿瘤经ESD联合早癌筛查发挥着极大的优势和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消化道肿瘤经ESD联合早癌筛查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准确、有效检出病灶并予以切除,可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丙组甲组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谁的力气大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