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星光,魏金峰,李永义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管出现血栓或栓塞引起机体缺血缺氧的疾病,致死率不高,但其是致残率最高的临床疾病之一[1-2]。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栓通胶囊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血栓的药物[3]。本研究观察血栓通胶囊对反映机体缺血缺氧情况的血清扣针蛋白-5(Fibulin-5)[4]、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中重要的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5]、直接反映免疫功能强弱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6]以及体现机体对炎症敏感度的C反应蛋白(CRP)[7]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血栓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7例,其中,男68例,女59例;年龄41~69(52.6±9.6)岁。纳入标准:①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病会议提出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8];②初次发病,且发病后24 h内入院。排除标准:①有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或肝功能不全;②身体残疾、失语或意识障碍;③合并脑出血;④梗死后出血;⑤生命体征不稳定。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与研究组(64例)。研究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68.17±2.55)岁;对照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67.24±6.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发病时间对病人进行抗凝、溶栓、控制血压与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片(上海世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55318),每次3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胶囊(哈尔滨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972)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2 血清Fibulin-5、IL-2、CRP、TNF-α水平检测 在发病72 h内和治疗后1个月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5 mL,抽血前1 d 00:00后禁饮、禁食。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ibulin-5、TNF-α与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2。
1.3.3 预后评估 采用急性脑梗死预后简易评估量表评估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预后较差、死亡。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规定,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5分以上为预后较差[9]。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ibulin-5、IL-2、CRP、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Fibulin-5、IL-2、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ibulin-5、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IL-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Fibulin-5、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ibulin-5、IL-2、CRP、TNF-α水平比较 (±s)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单位:例(%)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生理结构较年轻人更窄,有研究显示中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较年轻人高,增加了大脑栓塞的风险[10]。由于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无特效药,因此,常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发病时间对病人进行抗凝、溶栓、控制血压及血脂等常规治疗,一般应用保护脑神经、改善循环的药物。但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受病人自身疾病的影响,许多病人使用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可以配合常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11]。
中医学中脑梗死属于“中风”“中经络”的范畴,病机多为气虚血滞,瘀血痹阻经络,气血不能周流,辨证治疗多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血栓通胶囊是临床中治疗脉络瘀阻引起的中风偏瘫、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通脉活络。血栓通胶囊为中药制剂,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扩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有研究显示血栓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着较好的疗效[12]。
Fibulin-5属于胞外基质糖蛋白,主要分布于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中,其与其他胞外蛋白相互作用而调节基质的结构,有研究显示,Fibulin-5还对血管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脑缺血的情况下,机体代偿作用使血清Fibulin-5迅速分泌,用以修复损伤的血管[13]。TNF-α又称恶液质素,是一种机体为杀死体内肿瘤而分泌的物质,其作用主要是能使多种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有研究显示TNF-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病变,TNF-α作用在脑血管上损伤血管并引发血栓形成[14]。IL-2是一种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具有多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的趋化因子,其主要作用为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15]。CRP是一种由肝细胞分泌的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CRP会急剧上升激活补体,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16]。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栓通胶囊可以减少血清Fibulin-5分泌,减少TNF-α生成,降低血清CRP,改善病人预后。
综上所述,血栓通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缺氧缺血,降低血管损伤和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大脑循环与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