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联合调Q1064 nm激光对黄褐斑豚鼠模型表皮黑素细胞的影响

2021-10-12 01:28乌兰托雅李睿亚
关键词:黑素豚鼠黄褐斑

乌兰托雅,李睿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黄褐斑是一种后天获得性、慢性发病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考虑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因素、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色素代谢异常、皮肤屏障功能紊乱、皮肤血管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多种致病因素相关。黄褐斑的治疗,现以局部治疗多见,外用药物配合激光治疗效果较肯定。大豆富含异黄酮、皂苷、多肽等生理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预防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3]。皮肤屏障对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但会影响外用药物透皮吸收。为了提高局部药物的吸收率,药物透皮技术应运而生。新兴透皮技术纳米微针(简称纳晶),其高晶硅纳米级针尖可穿透角质层,在表皮上建立给药通道,而不损伤真皮层,吸收效果提高10~20倍[4]。激光治疗黄褐斑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充分发挥祛除色斑优势,又要避免术后色素沉着,选择适宜的治疗参数,避免术后炎症反应,是激光治疗的关键所在[5]。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采用大光斑低能量调Q1064 nm多次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6],可有效调节氧化应激状态,比强脉冲光临床疗效更显著[7],是近几年广受推崇的治疗方法。

鉴于此,本研究拟联合运用纳米微针导入大豆提取液和调Q1064 nm 激光的方式治疗黄褐斑豚鼠模型,对其治疗前、后进行实验观察,评估治疗效果,为黄褐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成年雌性豚鼠,60 只,清洁级,体重320~380 g。购于北京海淀区兴隆实验动物养殖场,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03。

SH2B 紫外线光疗仪(上海希格玛公司),黄体酮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大豆提取液(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实验室制备,采用低温萃取法获得的液体,需低温保存),Q 开关1064nm(Nd:YAG)激光治疗机(吉林科英),纳米晶片促渗仪(苏州纳通生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黑色素瘤鼠单克隆抗体Melan A(北京博奥森),Olympus 光学显微镜(Olympus 公司,日本),CMIAS 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空总医院与北航大学共同研制)。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60 只豚鼠随机抽取12 只,作为A 组(空白对照组),不造模,不治疗;剩余48 只为B 组(模型制备组)。造模45 d,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B1 组(模型对照组)不治疗;B2 组(激光治疗组)相同参数激光治疗,每周1 次,治疗5 次;B3 组(大豆治疗组)纳晶促渗仪导入大豆提取液,每日1 次,治疗5 周;B4 组(大豆联合激光组)两种方式联合治疗。

1.2.2 黄褐斑豚鼠模型制备

脱毛采用上蜡法[8],豚鼠背部脱毛范围约4 cm×4 cm。采用“紫外线照射法[7]”+“黄体酮冲击法[9]”制备模型,豚鼠置于固定笼内,与光源的距离为20 cm,连接电源打开SH2B 紫外线光疗仪,每日照射1次,每次30 min,连续45 d。黄体酮注射液配置成安全剂量2 mL/kg,豚鼠后肢消毒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双后肢交替注射,连续45 d。

1.2.3 模型治疗

调Q1064 nm 激光:波长1 064 nm,光斑8 mm,能量密度1~2 J/cm2[10-11],助手固定好豚鼠治疗区域,在治疗区域从左至右均匀扫描2遍,光斑重叠不超过10%,皮肤轻微发红停止治疗,每周1次,治疗5次,每次约1 min。

纳米微针导入方法:清洁豚鼠治疗区域,纳米晶片安装在纳晶促渗仪头部,将大豆提取液(20 mg/mL)垂直滴于纳米晶片上,开启电源,在治疗区域从左至右平行滑动且垂直按摩2遍,每日1次,治疗5周。

1.2.4 取材

在造模后(治疗前)、治疗1周即刻、治疗5周即刻、治疗结束3周取材。取材前1 d脱毛,豚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水溶液(安全剂量0.3 mL/100g[12-14]),麻醉15 min 后,助手固定好豚鼠,用无菌手术器械迅速在皮损处取适量的皮肤组织。

1.2.5 各项指标观测

表观指标:观察豚鼠背部实验区域皮肤的变化,如色斑颜色深浅、面积大小、毛发光泽度。

皮肤CT:取材前用皮肤CT逐层扫描治疗区域皮肤,观察表、真皮变化,特别是表皮黑素细胞(melanocyte,MC)、黑素颗粒等。

皮肤SOD 活性、MDA 水平的测定:豚鼠背部皮肤取约5 mg组织,用4 ℃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去水分,组织切碎待用。按说明书配制实验试剂,分别用羟胺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测定。

免疫组化检测Melan A: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抗原修复阻断内源性过氧化氢酶,一抗Melan A 抗体4 ℃过夜孵育,二抗山羊抗兔IgG 抗体室温孵育,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不同浓度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MC相关数据:显微镜物镜下,每张片随机选择不同视野,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黑素阳性目标图像采集、存储、定量分析,记录各组不同时期MC 阳性目标数量。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经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表观指标变化

造模后B1、B2、B3、B4 组背部造模区域出现不规则形的黑褐色斑片,与A组对比鲜明,提示造模成功。A 组、B1 组在治疗前、治疗1 周即刻、治疗5 周即刻、治疗结束3周未见明显变化。

治疗后B4 组色斑基本消退,B4 组治疗区域近似于A组背部皮肤,疗效明显,B2、B3组可见散在分布色斑,颜色较前变浅。各组治疗结束3 周均未出现色沉及复发(图1)。

图1 各治疗组不同时期皮肤表现

2.2 各组皮肤CT结果

与B1 组相比,B4 组的MC 和黑素颗粒显著减少,B2、B3 组的MC 和黑素颗粒也减少。治疗结束后,B2、B3、B4组豚鼠的表皮较治疗前变薄,颗粒层含少量黑素颗粒,基底层黑素含量显著降低,可见散在分布的MC,黑素颗粒显著减少,偶可见树枝状细胞,真皮浅层可见少许黑素颗粒(图2)。

图2 各治疗组不同时期皮肤CT表现

2.3 各组皮肤SOD活力、MDA含量的变化

B2、B3、B4组治疗前、后,SOD活力及MDA含量均有差异(P<0.05),说明3 组治疗方法均有疗效。通过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B4组联合治疗疗效最显著(表1、2)。

表1 各组不同时期豚鼠皮肤SOD活力变化 (U/mg,)

表1 各组不同时期豚鼠皮肤SOD活力变化 (U/mg,)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A组比较,#P <0.05;与B1组比较,△P <0.05。

2.4 各组Melan A免疫组化结果

B1组镜下可见阳性MC、黑素颗粒较多,呈强阳性反应;基底细胞层可见分布密集的阳性MC,MC胞体及胞核较大,伴核上移;基底细胞层以上可见大量呈线状或带状致密的黑素颗粒,着色较深。B2、B3 组镜下可见阳性MC、黑素颗粒减少;基底细胞层偶可见少量棕黄色MC;基底细胞层以上偶可见少量的黑素颗粒。B4组镜下可见阳性MC、黑素颗粒数量显著减少,基底细胞层偶可见少量呈棕黄色MC和极少量的黑素颗粒(图3)。

图3 各治疗组不同时期皮肤Melan A免疫组化镜下表现(×400)

2.5 各组MC阳性目标数量比较

治疗5周即刻,B2、B3、B4组与治疗前相比,MC阳性目标数量都显著下降(P<0.05)。B4 组MC 阳性目标数量变化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B4组治疗效果最佳(表3)。

表3 各治疗组不同时期豚鼠皮肤MC阳性目标数量比较 (个/400倍视野,)

表3 各治疗组不同时期豚鼠皮肤MC阳性目标数量比较 (个/400倍视野,)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A组比较,#P <0.05;与B1组比较,△P <0.05。

3 讨论

MC 起源于神经嵴,是合成和分泌黑素的树枝状细胞。多项研究表明,黄褐斑病变区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组织学特征为表皮变薄、表皮突变平,MC增大,且树突明显突出,MC功能活跃,黑素合成增加,基底层黑素显著增多,真皮浅层偶有游离黑素颗粒和噬黑素细胞,但MC数量有无变化尚不明确[15-17]。长期反复紫外线照射,能引起MC增殖和功能活跃,产生更多的黑素导致色素沉着[18-20]。雌激素和黄体酮增多刺激MC 致色斑形成。研究表明,豚鼠表皮内MC 和黑素小体分布与人体相似,若暴露紫外线下也有类似人体的色沉反应[21]。

皮肤CT 对黄褐斑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检测优势包括:进行无创分型,根据镜下MC形态判断是否处于活跃期,从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造模后皮肤CT镜下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层较多的MC呈簇状分布,黑素颗粒明显增多,弥漫分布呈强折光性粗大颗粒,形似“繁星点点”,也可见树枝状增殖活跃MC。真皮浅层可见少许黑素颗粒沉积,周围偶可见不规则性的噬黑素细胞。与A 组相比,造模后豚鼠基底层黑素含量显著增加,MC活跃,符合黄褐斑皮肤CT镜下特点,提示黄褐斑豚鼠模型造模成功。

表2 各组不同时期豚鼠皮肤MDA含量变化 (nmol/mg,)

表2 各组不同时期豚鼠皮肤MDA含量变化 (nmol/mg,)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A组比较,#P <0.05;与B1组比较,△P <0.05。

抗氧化剂是治疗黄褐斑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豆治疗组皮损得到改善,皮肤中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MC 阳性目标数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豆提取液具有抗自由基作用,可以清除ROS,减轻紫外线损伤,修复受损细胞,抑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减少黑素形成等作用,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配合纳米微针可以达到很好的渗透作用,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相比,效果欠佳,起效慢,需要长期外用,抑制MC活性、降低黑素形成的针对性不强。

本研究发现,造模后镜下可见基底细胞层MC及黑素颗粒较多,呈强阳性反应,联合治疗后,基底细胞层MC 及黑素颗粒数量显著减少;通过病理图像软件定量分析,联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C阳性目标数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调Q1064 nm激光采用光爆破原理,靶组织选择性吸收激光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迅速膨胀碎裂,细小颗粒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吸收。高能量激光治疗黄褐斑易出现炎症后色沉、水疱等不良反应[21-24]。本研究采用低能量激光,尽量避免术后不良反应,但同时色斑短期内并不容易被祛除,需要多次治疗逐渐达到治疗效果。黄褐斑易复发,单一激光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较高被多项研究证实[25]。因此,需要联合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黄褐斑病程顽固,影响容貌美观,临床治疗的重点是在保证临床有效性的基础上,控制不良反应与复发。联合治疗后,MC阳性目标数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现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效果更佳,为联合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黑素豚鼠黄褐斑
黑素小体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虾头变黑跟重金属无关
开灯睡觉到底好不好?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小豚鼠”养出“致富路”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树下有个什么窝
豚鼠奥运会
黑素小体转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