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颖
摘 要:审计部门对预算绩效的审计工作是监督各级单位财政资金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预算绩效目标,以及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利用、公开绩效信息等内容的审计,以強化财政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形成对审计单位资金利用的有效监管。
关键词:财政审计;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近日,提出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需加快落实绩效管理的各项工作,并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实现对财政资金利用的有效监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主要是指预算的时效性,而“效”则是结果,也就是预算绩效管理执行之后形成的各种效益。预算绩效管理是对事物的提前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结果,以及管理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益,以预算责任为硬性条件,形成对预算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作用。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政审计力度,可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目标、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利用等环节,进行全面审计,进而促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执行与有效落实。
一、加强财政审计,促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
目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时间较短,各项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依据现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现实,加强财政审计工作,需要设定的目标如下,第一,强化预算绩效意识,将预算绩效理论传递给相关工作人员,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并将预算有关的工作,全部归于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内;第二,调查收集各个单位、各部门在执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需要征求其建议,以此为依据,对绩效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绩效审计的实用性,以加快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速度。
二、加强财政审计,促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
(一)管理情况的审计
1、审计目标的覆盖情况
确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是否设定准确,打造完整的管理链条,在加强财政审计工作中,首先要审计的是目标覆盖面,第一,目标覆盖程度,重点审计各单位预算支出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支出目标是否覆盖了审计对象的所有预算项目;第二,转移支付预算目标的确立,其是否实现了预算的全面覆盖,以及是否建立了与之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在预算管理制度中,需对转移支付预算目标进行描述。
2、全面审计预算设定的目标
一是设定依据,需要审计的内容较多,首先,是审计对象设置的目标,与国家现行的法规制度政策有无冲突;其次,与审计对象发展规划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最后,针对审计对象的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还需核对其与管理制度、支出责任等内容是否相匹配。
二是目标设定准确性审计,第一,完整性,需要审计目标设定的内容是否完整,像效益、产出等,其中,预期效益需要设定的合理科学,预期产出目标在设定中,是否考虑到了外部影响因素等;第二,相关性,审计设定的目标与审计对象各部门、自身发展是否有所关联,预算目标与业务支出是否对应,或者是项目发展目标、预算资金是否与项目业务数量相匹配等;第三,可行性,主要审计设定的目标与审计对象发展实际是否相符,预期目标设定是否合理,与客观事实是否一致,并且在预算期间内,设定目标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等。
三是针对审核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需要审核的内容如下。第一,对审核工作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对审计对象的预算目标是否进行了全面的审计工作;第二,在实际的审核工作中,是否存在放宽审计标准的问题,直接忽略掉小的问题,便进入下一个审计环节;第三,当给出“良”审计评价时,审计人员是否给出了完善目标的建议,并辅助审计对象进行整改。当给出“中”与“差”的审计评价时,审计人员是否要求审计对象修改绩效目标,以及要求其重新申报。
四是目标批复和调整的审计,第一,审计绩效目标批复情况;第二,确定绩效目标批复的质量,主要审计绩效目标是否完整、有效、真实,对审计对象的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等;第三,对调整的绩效目标进行审计,确定其调整质量和调整后目标的可行性,以及调整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二)绩效评价的审计
绩效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绩效自评,需审查评价是否公正客观,能否如实反映出审计对象的绩效目标设定情况,以及确定自评是否参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并加强绩效评价报告的审核,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是重点绩效评价,依据国家高度关注的项目,确定审计对象开展的项目与国家要求是否一致。
(三)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的审计
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是加强财政审计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价值的体现。第一,对审计对象的绩效评价结果利用进行跟踪监管,确定其整改的具体情况,针对其整改不到位,或者是绩效目标调整不够准确等问题,要求其尽快完成整改。如果是重点的项目建设,应针对项目建立审查项目库,将预算管理、执行、绩效评价等,集中在一个平台,以提高审查的工作效率;第二,需对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融入情况进行审计,以避免两者还在单独运行。
(四)审计公开的绩效信息
将审计工作中获取的绩效信息整理后,上报给人大常委会,并将这些信息面向群众公开。审计工作需对绩效信息进行逐年比对,确定往年信息公开情况。此外,还需审查公开的成效,确定公开信息的数量,以及公开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有效等。还有公众在查阅信息过程中,信息理解上是否存在难度,这些都需要审计工作的有效介入,以促使绩效信息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三、加强财政审计,促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审计人员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性[3],在审计工作中,可透过现象看本质,审计人员除了要熟知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审计工作经验,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决定着审计结果的质量,因此,审计部门需针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第一,强化培训体系建设,将审计人员培训作为审计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实行日常化培训;第二,专门设立学习小组,为审计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像在线教育、集中培训、外出培训、专题研讨等;第三,可引进外部审计力量,提高审计部门整体的审计水平,并弥补自身审计工作上的不足。
(二)切实做好两统筹工作
审计部门的各项审计工作需要均衡发展,以实现审计内容的全面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切实做好两统筹工作,以促使预算绩效审计工作在各级单位中的全面实施。第一,横向协同开展审计工作,采取审计联动策略,进行跨部门合作,以提高审计统筹工作的水平;第二,纵向协作,集中审计资源,共享审计成果,财政审计项目与地方审计项目协同开展工作,以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审计的效率,实现财政与地方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体化联动开展;第三,做好制度保障工作,为审计统筹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三)需完善绩效审计体系建设
预算绩效审计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建设,目前,预算绩效审计实际应用时间较短,工作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使得审计工作成果不是十分的明显,并且绩效审计可参考的经典案例较少。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在审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各级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审计体系,以提高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效。
四、结语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财政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方可保证预算绩效实施的效果和作用。预算绩效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有效落实,可以说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其对各级单位有着现实性的意义。财政审计监督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实施预算绩效审计工作中,现阶段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审计部门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内容,抓住审计的重点,将绩效审计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进而发挥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亚军,张巧婷,郑朝阳.谈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J].中国审计,2019(3):27-28.
[2]陈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审计须跟进[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8,(11):39-39.
[3]储静.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思考[J].财会学习,202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