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习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多方面有利因素,实现新课程改革应用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初中阶段老师和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因此,对于英语学科科学性、有效性的探索成为关键。尤其是初中英语深度阅读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深度阅读人文意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人物共情策略则可有效推进深度阅读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人物共情策略在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性成果,从而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的合理途径,实现英语学科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人文意识;人物共情;初中英语;深度阅读
【作者简介】黄彩玉,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
阅读掌握程度影响着英语学习质量,深度阅读是更深层次研究英语内容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对于深度阅读实际化关注程度普遍提升。人物共情是开展初中深度阅读的重要方式,使用人物共情策略参与深度阅读实践,能够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英语深度阅读出现的问题
在开展初中英语深度阅读的同时,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深度阅读的实践性出现形式表面化、操作过程过于简单、脱离具体实际、忽视人文意识的培养与进步、部分学生人文意识落后等情况。
1.形式表面化。教师根据课时设置情况与教材进程现状,合理选择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初中英语深度阅读学习。而实际上学生阅读效果停留在课堂阶段,自身没有开展实质性深度阅读实践。教师仅仅通过逐词逐句的翻译行为,使学生获得中文阅读感受,学生深度阅读理解形式具有表面化特征,独立思考能力明显下降,教师主观意识占据主导地位,阅读效果适得其反。
2.过程简单化。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翻译阅读内容,并适当给予指导,保障深度阅读的完成度。学生以逐字逐句的翻译形式,开展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机械性特征。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过于简单化,单方面将教师翻译行为转化到自己身上,仅仅从意识领域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式含义的印象,但没有从整体上构建深度阅读的框架。受到传统解题思维的影响,学生会根据所出的题目,寻找覆盖题目范围的阅读段,对具体语句进行深度翻译,脱离完整文章语境,造成英语深度阅读内容的人为割裂,不利于阅读效果的进步与增强。
3.脱离实际化。初中阶段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思维影响,大多数教师只是传授解题思路,忽视英语阅读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学生容易出现人文意识薄弱的情况。人文意识指的是尊重人的情感需要,弘扬人的价值,完善人的品格。学生只是机械性完成题目任务,认为英语阅读只是单词的排列组合,語句在载体上面的印刷行为。学生人文意识薄弱,不利于整体阅读效果以及与实际文章作者之间产生共情,不能体现出深度阅读的目的。学生阅读时脱离实际,对词汇延伸意义重视程度低,没有考虑从文章里面描述的场合着手,分析、理解词汇语意。
二、人物共情在英语深度阅读中的应用
由于受到区域性人文特征的影响,初中英语教材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深度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知、感受阅读的内涵。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英语深度阅读是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为契机,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前提,以深入了解表达的情感为目的,将学生带入阅读环境之中。例如,教师在开展仁爱版七年级下册“Our School Life”话题一“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内容教学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几组对话,这几组对话主要是介绍主人公选择何种交通工具上学,分析探讨交通工具的选择倾向,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在学生阅读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进行交通工具选择意向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在课堂中构建模拟对话情境,促使学生将自己带入人物情境之中,用人物共情的方式,直接参与情境创造,开展人物情境对话。学生与深度阅读文章中的人物之间形成共情效应,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2.深度阅读给予学习期待。学生在阅读文本读物时,需要教师理性化指导。尤其是开展深度阅读时,人物共情是学生进行学习、沟通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在学生深入阅读时给予学习期待,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注重情感的表达,增加学生深度阅读的信心,提高理解阅读文本能力的进步与提升。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下册“A few students are running around the playground”这一节内容主要是主人公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互相询问正在做的事情,比如,“watching TV”“making cards”等。两位主人公以疑问句的句式开展询问,了解彼此正在做的事情以及爱好。教师应该适当提出问题,把握课堂节奏。教师在课堂提出“What do the students do after school”等问题,加深学生的有意注意,减少学生因无意注意而脱离课堂节奏的思绪,引发新一轮有益性思考与讨论。最后教师应该是以“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ime, work and rest”为结束,促进学生劳逸结合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教师用期待、信任的方式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暗示,不仅会促进学生坚持深入阅读的信心,更能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3.因材施教合理分配角色。过去开展深度阅读时,学生往往忽视人文意识的培养与传播。由于阅读文本是以外国人的口吻为主要叙事视角,学生的价值观与思维意识领域难以和阅读文本之间产生共鸣。学生扮演的角色脱离现实基础,人物共情基础薄弱,人物情感共鸣出现抵触化现象。角色扮演是将学生融入阅读文本之中的有效手段,学生将自己情感的表达与文本人物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容易产生人物共情。例如,仁爱版“Our Local Area”中话题一“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内容主要探讨的是你的书房里面有什么。教材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开启关于“What's in your study? What roles do they play?”话题的讨论,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具体学习工具的角色扮演互动。学生会从自身视角出发,思考生活中工具使用细节,真正进入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之间家庭经济条件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合理分配角色。在深度阅读时,学生还可以开展“Exchange the study”学习活动,互相交换已知信息,促进自身英语词汇的理解与掌握。
4.发挥想象进行阅读创造。开展合理想象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体验他人的生活,感知他人的意识形态状况,从实际出发以他人角度开展合理化想象,体验他人情绪情感过程,拓展人物共情在深度阅读中目标语言的运用。例如,教师在开展教材教授活动之后,需要适当地布置作业,设计写作任务。比如以“My school life”为题目开展写作设计,写出一篇人物共情类短文。学生通过介绍自身学校生活真实感受,加深情感体验,实现人物共情深入化。
三、人物共情应用中的反思
人物共情在初中英语深度阅读过程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学生需要注重沟通桥梁的建立,把握住情感方向,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人文意识。
1.建立沟通桥梁。在开展英语深度阅读过程中,学生需与阅读文本之间构建有效沟通行为,人物共情是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桥梁。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教师需要倾听学生表达的诉求,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动态;学生需要明确了解教师的想法,利用好人物共情阅读策略;教师需要把握好人物共情的时机,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促使学生运用人物共情策略,更好地倾听深度阅读文本的声音。
2.把握情感方向。在初中英语学科中开展深度阅读活动,实现学生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体验人物情感发展方向,达到准确掌握文章脉络的目标。学生在人物共情时,容易出现情感体验混乱的情况:在体会阅读文本主人公价值观念的同时,自己已有的观念也会受到影响。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多变化时期,情感体验处理不当会阻碍英语深度阅读方式的进步与创新。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方向,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缓解学生产生的压力,解决学生情感思绪混乱产生的问题。
3.加强文化理解。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讲述的是外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实际深度阅读中,容易产生文化阻抗心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局限性理解,影响学生理性认识的形成与建立。学生刻板化印象思维,不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利于对他国文化形成科学性理解与理智化分析。文化之间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够加快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
4.提升人文意识。人文意识的提升具有建设性意义,人文意识强调的是重视人的情感,强调人的理性观念。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时,缺少人文意识理念,应该加强人文意识重视程度,改善人物共情在深度阅读中的不足。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意识的提升与进步,牢牢树立人文观念,将英语阅读立体化、生动化,用全新的视角开展深度阅读活动,将人物共情的策略发挥到极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共情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容情感的表达,教师要以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为依托,深入探究阅讀文本内涵,构建出合理、高效的课堂氛围;将人物共情策略融入英语深度阅读过程中,积极促进学生人物共情能力的建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学生实际中产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晓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共情策略实践分析[J].中学生英语, 2020(38):25.
[2]董跃珠.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4,6.
[3]邹响太.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共情策略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 2020(13):63-65.
[4]吴翠萍.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积极情绪的心理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