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途径探究

2021-10-11 13:09杨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四史课程思政

杨婧

[摘 要] 高校日语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而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则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日本概况”这门课程为例,结合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具体情况,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范畴进行探究,为今后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四史”教育;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9-0098-02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开展“四史”学习这一重要任务。此后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部门也相继印发了相关文件,对如何开展“四史”教育做出全面部署。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四史”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四史”教育融入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因此,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1]。而“四史”教育内容丰富,各高校日语专业教师要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尤其是“四史”教育,对学生进行历史观和历史教育,真正完成“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修刚教授指出,新时代的日语教育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理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正在制定的日语教学标准提出“日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精神。”[2]周異夫教授也指出,要发展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中国日语教育,在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之能够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客观地看待文化差异,正确认识中日两国社会的发展,自觉成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才[3]。可以说“四史”教育对于实现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文化自信,传递中国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4]想要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必须牢牢掌握中国历史研究的叙事权,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日语专业的学生作为中日沟通的桥梁,肩负着向日本传递中国文化、促进中日友好这一重大使命。通过“四史”的学习,以史为鉴、以史明智,让中华文化成为推动每位日语专业学生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更好地提升其文化自信。

二、“四史”教育融入“日本概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途径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融入“四史”教育,使学生客观认识历史

“日本概况”这门课程是日语专业大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内容涉及日本地理、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科学教育、生活及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致力于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值得注意的是,日语专业课程不能完全成为思政课程,而是要结合日语专业的特点,对原有的专业课程培养方案进行适当修改,结合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从“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影响的认知等内容中精炼出其所包含的精神及信仰等,并结合当今实际,逐步将相关教学内容渗透至“日本概况”课堂中,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继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真正实现课程思政。

中日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因此在讲解日本地理、政治、历史的过程中,要合理融入“四史”教育,要以“增强互信了解,促进中日友好”为目标,例如在讲授日本地理时,可以将日本的一些地方与著名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相结合。可以将京都与岚山和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相结合,将东京与邓小平同志1978年访问日本相关内容相结合,将大阪与2019年习近平主席受邀出席G20峰会的相关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对中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国政府的对日政策的变化历程以及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发展历程有进一步的了解。但也要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目标,例如在讲授二战相关内容时,要将其与我国人民的抗战史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此外,在讲授日本政治及历史时,可以适当将日本统治机构、选举内容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相结合并进行对比;将明治维新、日本战后复兴内容与中国改革开放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及合理性。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及方式,有效推进“四史”教育的开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一是中国大学慕课网、智慧树等微课慕课线上课程;二是人民中国、人民网日语版、新华网日语版、CRI中国国际放送局、日本NHK电台等权威网络平台发布的文章、视频及纪录片。以介绍改革开放史为例,需要查找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改革,领导国家和人民富起来的历史相关资料。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及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将学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针对一个主题进行PPT制作,也可以观看相关文章视频或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的日汉互译总结整理等。然后通过课堂发表、演讲、小组谈论、翻译实践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在学“四史”的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凝聚价值认同。教师要主动引导,让学生在四史的学习实践中将历史学习与辨证分析结合起来。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积极开展“四史”学习,努力挖掘“四史”教育教学材料

日语专业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政治理论素养及思政教学能力,对“四史”的学习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丰厚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教师自身还要做到学以致用,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找到“四史”教育与专业课内容的契合点,努力挖掘“四史”教育相关的教学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践行“四史”伟大精神

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提升“四史”教育的实效性。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学校积极与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开展馆校合作,在校园建成国际和平资料馆,作为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重要分馆,是哈尔滨市“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学校还与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合作建立了“译”海“龙”人CATTI工作坊,作為学校重要的实习实践基地。日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此进行日文资料的整理和翻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国际和平资料馆参观,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翻译和整理,既深化了党史和抗战史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及语言运用能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今后的日语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要继续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四史”教育融入日语专业课程内容中,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同时日语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75-79.

[3]周异夫.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中国日语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3).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1).

[5]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24-29.

[6]张贵礼.“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探讨[J].高校辅导员,2021(4):48-52.

[7]赖军芳.“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0(1):110-113.

[8]林枫.从“四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51-55.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四史课程思政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