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2021-10-11 02:28王岩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9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高年级有效性

王岩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对合唱这一学习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音乐课堂中,教师适时启动合唱教学机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合唱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23-02

合唱是最为常见的音乐学习形式之一,属于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教师科学合理设计合唱的表现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特别是一些演绎性的合唱活动,能够对学生形成重要的心理冲击,教师应做好积极应对,为音乐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丰富表现形式,激发歌唱热情

合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有创新与整合意识,对原有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与改进,给学生带来心理冲击,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如小团体式合唱、对决竞赛式合唱、打擂台式合唱、轮唱式合唱、歌配舞式合唱等形式的合唱,能够为学生提供演唱的机会,其激发兴趣的作用明显。

合唱教学没有规定的教法需要遵循,教师应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展开深入探究,只要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的设计都是值得运用的。例如,教学五年级音乐上册《嗯嗨呀》这首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聆听歌曲,在多媒体反复播放之后,学生对歌曲的旋律逐渐熟悉起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进入歌谱学唱环节。在合唱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推出歌伴舞的合唱形式,即一部分学生合唱,其他学生跟随教师做一些舞蹈动作进行配合。学生对这种合唱形式很感兴趣,都能够积极进行配合。教师组织学生进入表演环节,并带头舞蹈,给学生更多的示范操作。学生则跟随教师起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

上述教学,教师以多媒体为调动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展示的机会。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舞蹈表演,虽然不够专业,舞蹈表现也比较散乱,但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样的教学设计便是成功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展示环节,整个身心都融入表演之中,激发了歌唱的热情。

二、创新发声训练,提升合唱品质

在合唱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声情况,如果没有最基础的发声训练,其合唱便会出现很多不和谐现象,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会也不会深刻。良好的发声技巧能够为合唱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声基础展开训练设计,让学生通过训练提升合唱水平。教师不妨从歌唱姿态、呼吸调整、鼻口配合等方面给予技术性指导,促使学生顺利进行发声训练。

例如,教学《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曲时,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出示一些图片信息:“这些图片拍自一个神奇的地方。看,神秘的峡谷、多种多样的鲜花、雄伟的山……这是一个封闭的古老民族的居住地。”学生被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所吸引,积极学唱歌曲。同时,教师穿插音程练习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呈现歌词,要求学生诵读,运用轻声哼唱的方式跟琴学唱歌曲。在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从情绪、速度、音高等角度予以引导,让学生逐渐领悟歌曲的内涵。在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旋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即男生组和女生组,展开合唱比赛,看哪一个组表现最优秀。”学生听说有比赛任务,顿时兴奋起来,加上教师不时给予方法指导,更渲染了比赛气氛。

学生对游戏、比赛等活动有特殊的感知和体验,教师以此作为激发兴趣的手段,能够快速形成教学生长点。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合唱比赛活动,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合唱环节。同时,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具体设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乐器助学设计,优化教学结构

学生对乐器有好奇感,如果能够亲自参与乐器的操作,对其心理的冲击会更为强烈。因此,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可借助乐器进行助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同时,由于合唱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乐器操作的机会,如竖笛、口风琴、打击乐器等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乐器。特别是打击乐器,操作比较简单,学生更是喜闻乐见。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学习诉求,为其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唱支最美的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唱,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首歌曲在情绪、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学生聆听之后都能够积极思考,从热爱、敬佩等角度阐释歌曲的情感,设计节拍时大多能够从“八三拍”进行切入。组织合唱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乐器伴奏,主要运用钟、木鱼、小锣、小鼓进行伴奏;一个小组负责创编律动舞蹈,进行造型表演;其他小组的学生则进行合唱。因为有演绎活动,且引入更多的乐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动力。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在小组内进行具体的分工并主动训练。课堂组合演绎活动开始后,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合唱是一种集体活动,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的意识,利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打击乐器,由于这些乐器没有太多的操作难度,所以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操作。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将學生分成几个小组,有乐器伴奏组、动态表演组等,为合唱形成辅助支持。在这样综合性的演绎活动中,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

四、组织演绎活动,强化感知体验

设计和组织合唱训练时,教师需要有融合与创新的意识,对训练方式、演绎活动展开设计和探索,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如课内演绎性合唱、公益宣传性合唱、歌咏比赛性合唱、网络交流性合唱等都可以成为合唱训练的重要选择,教师要做好匹配性设计,为学生准备更多训练的内容,提升合唱训练的品质。

例如,《祖国印象》是一首歌曲祖国的歌曲,旋律柔美流畅,非常适合进行合唱训练。课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八六拍子”:“我们不妨运用律动的形式感受‘八六拍子,第一种律动方式为‘ × ×   × ×  ×   × × |(脚 拍手   脚 拍手),第二种律动方式为‘×   × ×   ×  ×   × ×   × |(脚 拍腿  脚 拍腿)。”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展开学习与律动。在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合唱演绎任务:“我们已经掌握了律动节拍的规律,下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演绎形式,可以是‘合唱+加律动的形式,也可以是‘合唱+造型的形式,还可以是‘合唱+舞蹈的形式。”学生对演绎活动有特别高的认同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多种形式的演绎准备之中。学生进行演绎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表现展开对应评价。

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形成节奏意识,并在合唱演绎中融入律动内容,这样可以有效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同时,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使学生在演绎训练中获得丰富的学习认知。

总之,音乐课堂中,合唱有多种表现形式,发声训练也有多种选择,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做出匹配性设计,促使学生顺利地进行合唱训练,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高年级有效性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