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2021-10-11 11:42:48刘毅嘉
物流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汕头实务专业课

郑 莹,刘毅嘉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1)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政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为今后高校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引。如何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近年来各大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索作为市属的地方院校,可以如何通过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以期为同类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思政的前期准备

(1)充分认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物流”关键词出现了近20次,在疫情常态下的世界大变革中,如何适应“双循环”格局,按照新时代、新物流要求,从物流大国走向物流强国,是我国物流行业、企业和从业者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作为地方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要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办学定位,使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与形势变化对物流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更精准有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技术型人才。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专业课,“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整个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地位,其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实现更好职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学生对“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学习不仅集中在理论掌握与技术应用层面,更应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渗透在职业中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道德操守等。而该课程教学对象为“00”后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利用信息化工具获取资源,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较缺乏深度思考和探究精神;他们富有个性与表达欲,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在崇尚真善美的同时,道德认知与实践反差大,讲求实惠与实际,家国情怀不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政治信仰迷茫。大学学习阶段,正是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面对这样的形势,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仓储管理实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点滴之中,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才兼备的物流管理人才已势在必行。

(2)融入思政要求修订课程建设标准。《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工作方向。因此,专业课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第一步便是重新修订课程建设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纲要》为指导,以地方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切实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凝聚育人合力,形成协同效应。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更好开展课程思政,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任务等环节中均融入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以课程目标的重新修订为例,突出了对学生在政治素养、法治意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更高的培养要求,见表1。

表1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调整前后比较

(3)结合办学定位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①立足课程性质,弘扬工匠精神。“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仓储作业各流程环节下的具体操作技能,培养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仓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库保管作业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满足考取物流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要求等。具备这些基本的物流管理领域就业竞争能力,是追求“工匠精神”的前提。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教育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为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工匠精神”是一种建立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基础上,对职业精神的更高追求与表现。因此,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更是“仓储管理实务”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必须予以重视和强调的思政元素。

②结合地方人才需求,厚植“本土”情怀。地方院校,应该以培养地方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其重要目标。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目前由汕头市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自然承担起为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的建设发展培养输送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然而,据统计,近两年来,学院每年约1万名毕业生中仅有不到35%的学生选择留在汕头就业,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流失率”更高,每年不到10%的学生选择留汕就业。尽管学生向老师反映,在广州、深圳从事物流仓储相关领域的工作,工资待遇虽然比在汕头略高,但生活成本与压力要比在汕头大得多,然而仍然有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留在汕头工作,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留汕工作是出于对“广深”一线城市的盲目随大流与虚荣心作祟,缺乏对本地经济发展形势与自身职业规划的理性分析。近年来,汕头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集散中心,需要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这也就形成了地方发展需要专业人才,而地方院校以地方发展需要为导向而专门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却往外跑的困境。

作为地方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除了最根本的坚定“三个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在厚植国家情怀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本土”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家乡发展需要,理性选择就业地点,不仅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更要助力留住人才。

③把握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增强使命担当。国家《“十四五”规划》高度重视物流发展与供应链创新,明确提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强国。而在2020年底召开的汕头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也明确指出将“物流、电商”作为汕头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要做强做大的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仓储管理实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对国家与地方的物流仓储业发展前景的深度分析,激发学生对物流专业学习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把自己的个人专业志向与区域、国家的发展规划相结合,认识到自己作为地方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其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自觉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强国建设而不懈奋斗。作为一所市属地方院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要尤其注重对潮汕地区生源学生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理性分析地方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汕头市的物流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汕头的西交物流园区为例,全国知名的货运物流企业都在站内设有分公司,除了汕头本地的客户之外,周边市县镇的货物大部分也从这里托运到全国各地,站场已成为集转运、仓储、批发、配送等配备各种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剖析国家物流仓储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要着重分析汕头物流仓储业的发展潜力,以激发本地生源学生立足汕头物流行业发展的憧憬与信心,增强本地生源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地方院校以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应有之义,更是检验地方院校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2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依托课堂教学“主阵地”。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这便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环节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让学生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调整课程目标,在原有“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融入了思政元素,新增了课程思政目标(见表2),通过理论讲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方式,用鲜活的例证、可信的论据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国家与地方物流仓储业在近年来发展的丰硕成果,深刻理解国家与地方对物流仓储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布局,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远不止于知识和技能。

表2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设计”部分

(2)拓展“政校企”协同育人渠道。课程思政的落实,不是简单的依靠课堂教学方式和单一教师主体就可以完成,还需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实验、实习等环节之中,特别是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合作办学单位的企业文化、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等共同发挥出合力育人作用,从而实现政、校、企全程育人和隐性育人的协同效应。以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为例,镇政府坚持立足服务职能,发挥服务精神,积极构建“政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司马浦镇通过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洽谈,汕头牙刷行业协会、三椒口腔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已加入由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汕头职业教育集团”,在此基础上,司马浦镇完成了“农村电商培训和就业创业基地”的建设方案。尽管司马浦镇当前与将来的物流业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当地许多企业仍受到了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瓶颈制约,就连潮南区生源的学生都不愿意回乡发展。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研室在镇委镇政府的支持联络下,深入到本地企业的物流仓储部门调研,实地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搭建政校企“精准对接”合作办学平台。作为市属地方院校,应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密切联系,创新合作机制,以情感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载体,推进“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创新,拓展“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构建覆盖面广、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相互支撑的高职教育利益共同体,协同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合作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质量,不仅为企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留住人才。

(3)注重实训参赛实践。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最大特色,便是加大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力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除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之外,更重视“实践”这一重要“战场”,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观念塑造,以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建设“物流强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共72学时,其中实训课时24学时,占总学时三分之一,而48学时的理论教学当中,有15%的课程内容以“情境任务”教学为主,而对学生的期末考核评价,实操考试是占总分65%。此外,学院十分重视组织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到各类行业职业技能比赛,从校内遴选到校外比拼,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过参赛经历,让学生在“真枪实弹”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的成果。2020年至今,由“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团队教师带队与指导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团队分别在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二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三项。倘若“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追求在理论教学当中显得抽象难懂,那么在实训参赛过程中则更易于让学生深刻感知与接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突发问题的实践能力。

3 关于地方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1)课堂不是唯一“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课堂教学绝不是“唯一渠道”。课程思政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价值引领”,而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爱国爱乡激情、职业操守素养等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现实中不乏个别教师,课堂上教导学生要培育“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而私下却见利忘义、贬低地方发展前景等,这将使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中出现严重心理落差,这样的“课程思政”不仅无法真正发挥出效果,甚至将造成反效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团队的专业课教师,除了日常授课,经常通过指导实习和带队比赛,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实时关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不愿意留汕就业的原因,结合学生实习需求帮助联系本地优秀大型企业洽谈合作办学等,除了深化学生对物流仓储业的认识,增强学生从事物流业的信心,更希望为本地物流行业的发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教师发挥自身良好的榜样示范效应,便是最好的“课程思政”载体。

(2)专业课不是思政课,要寻求专业特色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是要以“专业课”为载体和基点,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但在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不乏有个别专业课教师片面甚至错误地理解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为所有课程在专业内容之外都要生硬造作地另行添加一些思政元素,为了“思政”而“思政”,出现“两张皮”“贴标签”的情形,甚至本末倒置,把专业课硬生生地上成了思政课,不仅专业课的知识要点未能讲授完整透彻,思政元素也无法进行自然的渗透。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不在于“量”上每个学时的专业课结合贯穿着多少个“思政点”,而在于“质”上的专业课教学是否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真正产生影响。作为地方院校,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寻求专业特色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点,拉近课程与学生在心理和地域上的距离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将敢闯敢拼、诚实守信、爱国爱乡的“潮商”精神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目的地选取一些成功的物流业“潮商”案例,如珠澳跨境物流第一人、潮籍企业家陈维炽的创业发展史,一方面深入挖掘“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知识体系中与地方文化相融通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从通过本土案例的引用来增加课程的人文性与引领性,引导学生将潮商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专业课虽不是思政课,德育功能却胜似思政课。

(3)更好发挥协同育人效应,要合理组建“专业+思政”师资团队。做好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而专业课教师由于本身专业的知识限制,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识,仅凭自我感觉生硬地在专业理论知识点结合套上一些思政名词,无法充分挖掘专业课当中的思政元素,对专业课当中的思政知识体系进行优化调整,这会使得“课程思政”过于片面化,缺乏足够深度与广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以专业课教师为项目负责人,并邀请1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专任教师任组员,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政方面的专业意见与建议;而思政课教师也在协助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个专业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思想状态,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地方院校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各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系,共同搭建课程思政改革的统一平台和专业团队,促进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凝聚育人合力,形成协同效应。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市属的地方院校,在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在遵循国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更需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各类专业课程的特色优势,其以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构建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让道德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成分在课程建设中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汕头实务专业课
汕头行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0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近代史学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18
诗画汕头
黄河之声(2017年10期)2017-08-09 01:31:12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