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
——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

2021-10-11 11:42:48赵文德阚雅玲
物流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赵文德,阚雅玲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0 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教育的根本任务[1]。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目的就是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才能有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学生有其学习成长规律,思政有其工作实施规律,我们要在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课堂革命,充分探索和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和实施路径,发挥课程思政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方面的综合作用,让学生不仅“学到”,而且要“做到”,实现“知行合一”“身心合一”。“仓储与配送管理”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系列课程之一。本文将结合该课程案例,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实施、课程思政的反馈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以实现专业课程更好的思政育人目标。

1 文献回顾

国外没有“课程思政”的概念和理论,但存在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理念,例如公民道德、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伦理道德等[2]。国内关于课程思政主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课程思政的内涵[3-7]、课程思政的价值[3,8-10]、课程思政的难点[11-13]、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7,12,14-15]等方面,已经形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1)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的研究。高德毅,等[3]认为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课程教育观念,陆道坤[4]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是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输出和发挥;邱伟光[5]将课程思政视为提升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过程,具体包含素养、能力、道德等要素;杨雪琴[6]认为课程思政不是单独开设一门课程或者组织一项活动,而是在已有的课程体系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杨晓宏,等[7]认为课程思政本质目的是服务于立德树人,基于课程这个载体,将各种不同的“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入教学的环节之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2)关于课程思政的价值的研究。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高德毅,等[3]提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必然选择;张冬冬,等[8]、卢佳,等[9]分别从医学高职院校、地方理工科高校在课程价值引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王婷婷[10]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实施效果,根据统计数据来论证课程思政是一种必然趋势。

(3)关于课程思政的难点研究。王学俭,等[11]认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在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挥教师融合的纽带作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与建构等方面存在难度;蒲清平,等[12]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发展存在“如何科学挖掘”“如何有机融入”“如何系统协同”等难题;娄淑华,等[13]提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问题主要聚焦于课程思政内容的供给上、课程思政队伍素养的提升上、课程思政效果的广度上。

(4)关于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①综合与灵活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比较式”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吴万宗,等[14]发现将“比较式”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在《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思政教育中,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弥补单一案例教学的弊端。②推进微电影、各类教学APP、虚拟现实技术、慕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杨晓宏,等[7]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课程思政课堂重构、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③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保障体系、评价系统、协同机制。邵运文[15]以《投资学》课程为例,通过7大步骤将线下课程思政教育转为线上,在课程教学设计、微课制作、评价反馈等方面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蒲清平,等[12]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构建“育人共同体”的协同机制,多维度完善课程评价系统、全方位提供激励等保障体系。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回顾,可以发现一些紧跟国内经验、学术前沿的文献资料,在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问题和模式路径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①研究内容大多围绕概念、内涵、模式和路径,缺乏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系统研究;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为定性研究,在具体的应用案例上存在局限性。

2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现状分析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强,是面向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的综合性关键课程。本课程以新零售下的快消品发展为背景,以仓储与配送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储配物流业务运作与管理能力:常规状态下的一般管理、突发状态下的应急管理、特色需求下的创新管理。能够掌握仓储与配送中各环节的管理流程;能够针对仓储与配送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解决;能够围绕企业的综合项目进行团队协作,提出创新优化的方案。

该课程自2016年以来,共计实现750人次的教学,为学生走向顺丰、京东、百世等知名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课程思政融合方面,本课程通过价值重塑、理论梳理,将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有机嵌入课程之中,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 问题分析

(1)课程思政元素单一、融入方式生硬。在目前的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学,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这属于学习动机不明确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本质上是我们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足,没有做到启迪心智。大多数教师只是从学科体系的角度生硬的阐述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缺乏足够且有效的思政元素融入,并没有很好的遵循教育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也就无法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

(2)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佳、缺少知行合一。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道理学生是知道的,但问题是学生做不到。在课堂中,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思政理论、思政知识、思政工具能够很好的了解和掌握,但在真正的实践中,却又总是犯错误,或者将所学的思政沦为纸上谈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本质上是我们对思政元素的设计不足,缺乏实践性;另一方面,我们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督促,只有真正贯彻知行合一,才能学以致用。

(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全面,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目前的教学中,课程评价大多是 围绕学科知识的考核,缺乏对思政教育的评价,学生根据考核的标准,也会形成以“分数”为目标的功利性导向,思政教育也就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学生基于这样的目标,也很难真正的参与其中,心里想着分数,却又需要参加各种形式的思政课堂活动。这对学生来说,也会带来学习上的困扰和矛盾冲突。

3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思路与方案

3.1 改革思路

在高职扩招和“三教”改革的背景下,为了适应课程思政改革的需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以培养“有技术、有思维、有灵魂的新型职业物流人”为目标定位,以课程思政的融合与创新为引领,运用“基因植入式”模型对课程体系全面梳理,实现课程3.0的更新迭代。

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相结合,以国家政策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快消品储配物流一体化核心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储配物流等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实现学生技术够硬、学生能力够强、学生思维够深、学生创新够实为目标,是一门职业特色鲜明、融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结合为一体,集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思路与流程

知:从入库、出库到配送、应急的知概念、懂理论、会仿真;从企业真实工作流程的仓储综合实训到储配综合实训。

情:树立学生对物流仓储行业的职业认同感,弘扬勤恳务实、吃苦耐劳、严谨细心、工匠精神等物流职业精神,恪守诚实守信、尊重客户的物流职业道德。

意:从行为模式到心智模式的改善,培养学生的底线思维(安全边界)、技术思维(区块链、智慧仓储)、优化思维(供应链流程优化、降本增效)等。

行: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从学会到会学。学生参与仓储企业调研和实践,在实践中将所学进一步升华。

3.2 改革方案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具体落到“知、情、意、行”之中,教学模块和授课要点展现“知”的层面,重点在于学科知识体系的严谨和完整;思政映射和融入点展现“情”和“意”的层面,重点在于学生价值重塑、行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养成;评价形式展现“行”的层面,重点在于通过评价形式的改变,督促学生从学到做,从知到行,持续践行知行合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方案见表1。

表1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方案

在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实施时,还需要注意融入的方式方法与评价形式,尝试探索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当前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辩证的剖析和看待;评价形式上既要有定性的评价、又要有定量的评价,既要保证学生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要保障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价值的深刻领悟,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真正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

4 结语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富强。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对健全思政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案例,从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价值、课程思政的难点、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实施、课程思政的反馈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更好的思政育人目标。本文有以下几点启示:

(1)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观念,与过往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冲突的关系,两者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课程思政补充过往课程目标对于思政育人模块的缺失,让课程目标更有效的达成,也让学生更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不仅是要让学生成为合格的仓储物流从业人员,更要让学生成为有技术、有思维、有灵魂的新型职业物流人。

(2)课程思政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参与。立德树人需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共同体”,以学校为平台,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载体,从专业课到公共课,从必修课到选修课,从课内到课外,都应用心体现“思政”育人的元素,实现“思政”无处不在,润物无声。“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物流发展的来龙去脉,物流发展的古今中外、物流发展的未来展望都可以是很好的“思政育人共同体”。

(3)课程思政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不是一项暂时性任务。价值观的重塑和改善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持续注入正确、科学、合理的“血液”,无论是在课堂之中,还是课堂之外;无论是在校园之内,还是在校园之外,在任何重要的节点,都应提醒我们的学生,正确引导我们的学生,将思政育人工作常态化。“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社会生存、为人处世、立志成才的基本要素。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