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玲(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急救中心,河南 郑州450000)
随着机场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场人流量增多,机场出现院前急救次数也呈上升趋势[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冠状动脉突发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的临床危重疾病,发病常伴有心力衰竭,AMI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及出现并发症概率极高,发病早期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2]。院前急救是指到达现场后展开救治、途中监护、安全转运至医院及与医院交接的全过程[3]。机场内急救工作由于工作环境较为单一,接触的患者较少,多数存在急救制度不完善,急救操作不规范,急救技术不熟练等问题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故提高机场急救人员急救技术与经验对AMI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改善十分重要[4]。为提高机场院前急救质量,本机场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应用机场模拟实景演练巩固急救人员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急救小组模拟实景演练前救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2020年12月急救小组经过模拟实景演习后救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0~68(59.25±9.14)岁;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0例,前壁梗死9例,前间壁梗死11例,高侧壁梗死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67(58.55±8.55)岁;梗死部位:下壁梗死11例、前壁梗死9例、前间壁梗死13例、高侧壁梗死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5]中AMI的诊断标准;(2)患者无脑卒中等其它重大疾病。排除标准:(1)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2)需即刻插管治疗;(3)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
1.3 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对于出现AMI的患者给予常规机场相关院前急救措施。2019年7月~2020年12月急救小组每月定期进行模拟实景演习与急救知识及操作培训,重点学习心肺复苏、患者搬运等内容,并进行理论知识考核。由急救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制定机场模拟流程,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A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与结合实际机场环境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进行场景构思,提出相关问题并共同讨论解决,确保每一位急救人员已详细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内容,明确各自在急救任务中的职责与流程。当有出现疑似AMI患者出现时,急救小组立刻携带相关急救设备及药物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按照模拟演练中分配的职责与任务,迅速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给予鼻导管吸氧,行18导联心电图评估病情,开放静脉通道,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留置针,指导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给予吗啡止痛,搬运患者过程中注意妥善固定留置针。抢救期间通过语言及肢体动作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树立患者治疗信心。由急救人员与医院沟通患者具体情况,让医院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到达医院后做好交接工作。
1.4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2)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数值;(3)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前及入院后死亡率,总死亡率=(入院前死亡+入院后死亡)/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生命指征水平比较 入院时,观察组患者HR、R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后各项生命指征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后各项生命指征水平比较(±s)
HR(次/min) RR(次/min) SpO2(%) SBP(mmHg) DBP(mmHg)对照组观察组n 93.75±3.06 86.44±3.27 10.030<0.01 36 40 t P 130.54±10.36 111.81±11.54 7.413<0.01 32.13±2.63 25.12±1.51 14.527<0.01 78.61±4.52 90.46±5.23 10.594<0.01 166.41±2.41 151.36±2.32 27.724<0.01
2.3 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n(%)]
AMI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心力衰竭或猝死等,AMI有效治疗方法就是溶栓再灌注治疗,对时间要求较高,从起病到接受治疗时间越短效果越好[6]。机场院前急救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为主要目的,对急救人员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与心理素质都有较高要求。模拟实景演练可以帮助机场急救人员熟悉急救流程,巩固急救知识,锻炼急救技能,增进急救人员间的配合度,合理安排急救工作,提高紧急情况发生时急救人员的急救效率[7,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机场模拟实景演练可提高急救速度,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机场模拟实景演练通过模拟实际急救场景使急救人员详细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内容,明确各自在急救任务中的职责与流程,演练后促使急救人员熟悉急救流程,增加急救人员急救经验,提高组内急救人员急救配合度,合理安排急救工作,提高急救工作及抢救效率,患者能更早入院接受溶栓治疗,加快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9]。本研究中,入院时观察组患者HR、R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过机场模拟实景演练后急救小组急救质量更高,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更平稳,死亡率更低。探究其机理,可能是因为由于机场工作的环境特殊性,急救情况较少,当出现紧急情况使不可避免因为紧张而出现思维混乱、手忙脚乱的情况导致急救效果较差,通过机场模拟实景演练可有效提高急救人员心理素质,熟练急救相关操作,提高急救效果,并通过语言及肢体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死亡率[10]。
综上所述,机场模拟实景演练可缩短AMI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水平,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