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
摘要:将生活融入教学,将教学引入生活,就是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法。本文以此入笔,对高中教学语文生活化的特征、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厘清、扫描和阐释,对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特征、问题和对策
语文是最有内蕴和思想、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映照,教学是生活阐释,阅读是生活体验,作文是生活再现。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场景、事件等有机联系,使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能降低学习难度,确保语文学习效率。
一、厘清: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特征
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使用课堂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于此间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可将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也能够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锤炼和提升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课堂实践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需满足学生认知层面的需求,还需要注重学生心理、生理等的需求,营造出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内心和精神得到极大丰富。教师关注学生课堂知识实践,能够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关心学生未来生活。生活化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现有生活状态,还关心学生未来生活,及时掌控学生未来发展,紧跟社会发展,从学生实际和需求出发,培养学生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学以致用。此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化学习的需要,确保良性发展,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扫描: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学生缺乏浓厚学习兴趣。从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看,其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未能得到良好的激活。究其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未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不注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教学手段陈旧僵化。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未能注重师生互动,久之便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欲。
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的引导作用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将自身的优秀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去,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然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生本理念”的课堂渗透,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还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上,这种形式是教师教学理念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和感受。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语文作为高中基础学科,保证语文教育的整体质量直接关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然而,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单纯以“填鸭式”教学法推进语文教育,这样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但却无法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日后的进阶学习。
三、尝试: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在生活中选取教学资源。要实现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就要充分利用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使语文教学开出一朵朵奇葩。在教学中,教师可拿出一些教学时间为学生读报,通过读报,使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百态,了解人生;教师也可为学生讲解我国的绮丽的自然风光,我国丰厚的文物古迹等,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讲授国内外的重要政治事件,使学生了解对内对外政策,也可讲解学生身边事,和学生讨论最近发生的事情,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要教师善于把生活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品众生百态,赏名胜大川,学生的知识就会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就会不断扩大,思想认识也将得到不断提升。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學习的万千趣味,这些生活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大作用。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能形象直观地显示教学内容,同时更能触发学生多种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有效学习,丰富情感体验,促进理解能力发展。如学习戏剧单元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堂变成舞台,让学生表演课本精彩片段;在学习辩论知识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分小组开展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学习辩论。另外,教师也可在教学中辅助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化情境。如教学《琵琶行》时,教师就可插入音乐背景材料,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触发自我感情,感受作品悲凉之情,加深学生学习作品的理解。只要我们能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内容,把两者有效融合,就可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语文,激发学生的语文浓郁兴趣。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对教学空间拓展,从课堂到课外,敢于突破和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实践,让生活和学习结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离骚》后,学生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质有极深认知,教师可因势利导开展“端午民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端午文化进行调查,掌握一手资料,再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资料写出自己的感悟。通过开展这样的实践,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作文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我们要从学科的特征出发,紧跟时代与生活,回归语文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初衷,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发现生活的诗意与灵气。
参考文献:
[1]毛小军.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2019(30);
[2]冒海燕.高中语文“读写交替”的有效训练[J].语文教学之友,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