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悦 吕鸿雁
摘要:飞行技术专业在学校大力发展下,近年已初具规模。以“0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开始步入大学校园,有别于其他时代的大学生,出生在世纪之交的“00后”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通过深入研究“00后”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特质,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00后”;民航;课程思政;教育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便利的公共交通为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我国的航空产业应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必将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稳步迈向更高的台阶。民航运行的安全和高效可以促进行业发展,进而加强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航空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是保障民航产业的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航空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需要加强其在校期间的相关教学培养。
我校飞行员培养方式为校内校外联合培养。为保证学生送训后的飞行训练质量,在校内有限的培养周期内为飞行学员安排了大量的理论课程。相较于其他专业,飞行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程安排得更紧凑,面临的挑战也更严峻。为提高学生应对高压力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有必要在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添加思想政治元素。
2.研究方法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引导青年学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思考问题[1]。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理性思辨、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其教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及价值观的形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生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在课程中添加思政元素,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建设。
2.1学生特质
“00”后的学生大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有着独生子女的特质。且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家庭生活条件的稳步提升,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1.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独生家庭对待子女往往过于宽容,经常在物质上优先满足子女的需求,易造成独生子女在心理上过分强调主观感受,忽视他人感受,且缺乏合作意识。这就将导致其难以融入团队,在合作中容易搞个人英雄主义,忽视其他成员的作用不利于团队间的配合[2]。
2.综合素质较高。经济条件的提高和少子化意识的不断强化,让家庭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子女的竞争力,不惜成本将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新一代的学生比较而言更加自信,且有着更广泛的爱好和能力。
3.网络的普及让“00后”的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资源让人叹为观止。但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缺乏生活阅历,没有能力对真假信息加以甄别,导致其容易被虚假信息蒙蔽,做出不理性的错误判断。
2.2课程思政具体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质,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环节中有机的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3]。注重教育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特点提供相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并在课堂教育中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向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改善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课上的互动。当代的学生个性鲜明,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得到关注,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将注意力分配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当前教学规模不断扩张,在有限的课堂资源条件下,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可以在课堂为所有学生准备与课程有关的行业热点问题。允许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的资源,分组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再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科学的解释。让课堂教学不仅停留在教授书本知识上,更要达到促进学生提升理性思维的目的。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合理使用工具,全面、科学地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唯物辩证法去伪存真,将网上的信息加以甄别,得到合理科学的结论。
2.以案例为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热情。民航发展离不开安全责任,成功的案例让人效仿學习,失败的案例则能够敲响警钟。我国民航起步虽晚,但对民航事业的贡献颇多,不论从技术上还是经验上,都为民航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授课过程中以案例为导入,为学生介绍我国民航制造、导航及运行中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让学生了解我国民航发展历史,学习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英勇事迹。激励学生把实现个人全面发展融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航空兴国、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4]。
3.充实学生课余时间,布置发散性作业。作业内容应紧跟行业现状并能体现民航的未来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根据课后作业做布置的方向对相关内容进行查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多年稳步增长,自2012年起教育支出占GDPD的4%以上,至2020年高等教育在经费投入中占比达到26.04%[5]。此举为各院校提供足够资金采购科普类、专业类书籍,图书资源丰富。在校学生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增长见闻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辅以图书馆的网上资源,实时了解国内外的行业动态,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行业发展的新技术相结合,以更多元化的渠道打通专业学习的任督二脉,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对新时代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都有充分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行业需求为指导,结合民航发展的现状培养人才。依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课程中,帮助学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合格的中国民航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苏益南.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思”[N].中国教育报,2020-11-17,(第10版);
[2]王昕琦.高校“0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原因[J].课程教育研究, 2019(20):70-71
[3]彭刚.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N].中国青年报,2020-06-08,(第05版)
[4]360A08-07-2020-0015-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5]穆晓菲.深度分析!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三大区域布局不均衡[EB/OL].(2021-03-19)[2021-3-30].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10319-e09650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