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加强民族器乐欣赏教学的案例研究

2021-10-09 20:27赵菡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小学音乐

赵菡

摘 要: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做到“爱音乐、能表演、会创编”。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在小学音乐课中加强民族器乐欣赏教学研究实践,并用具体课例加以说明,从而得到启迪:此研究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民乐的兴趣,提高欣赏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民族器乐; 审美欣赏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3315(2021)12-026-002

在美育教育中,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如何将美育融入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审美品味,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受到良好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成为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小学音乐课加强民族器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一)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调能力。通过教学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二)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的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到秦汉时期的鼓吹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再到明末清初的二胡音乐等。民族器乐根据其性能的不同,有吹,拉,弹,唱四类。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民族器乐的欣赏介绍,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经典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的教学内容。

(三)在流行音乐充斥的当今,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节奏明快,情感直白的的通俗音乐,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传统的民族音乐相去甚远,博大精深的民族器乐作品使他们感到陌生又难懂。我作为一名民乐专业的老师,有责任传承民族文化,在学校现有的民乐基础之上,将民乐深入课堂做研究和实践。

二、民族弦乐欣赏教学的案例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民族拉线类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如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马头琴等。中国民族拉线类乐器大多由琴筒、琴杆、琴轴、千斤、琴马、琴弓以及琴弦组成,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 指法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地表现力。拉线类的乐器被广泛应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在沪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第五单元多彩的歌声中《赛马》《幸福年》这两节欣赏课中我做了研究实践。

课例一:二胡独奏《赛马》选自沪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第五单元多彩的歌声《赛马》黄海怀作曲,是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中的新作品。乐曲描绘内蒙古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和急促的节奏音型宽紧相间,刻画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动人场景。第二段改编自蒙古民歌,曲调兴奋昂扬,抒发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之情。前半部分节奏轻快活泼,音乐富有动力;后半部分由伴奏声部演奏主旋律,巧妙地用手指拨动二胡内弦,奏出跳跃的分解和弦,两者生动地结合,妙趣横生。尾部做了扩充形成高潮后,以渐慢的速度引出二胡的华彩段。

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二胡独奏《赛马》的两种不同情绪以及描绘的不同场景,感知听辨二胡的音色。初听全曲后学生都被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所感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出二胡后我出示二胡的构造图。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二胡的构造和音色,感受二胡这一民族乐器的魅力。在分段欣赏中,我根据乐曲的三段体曲式,以情绪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这首作品。乐曲的开始奔放激烈,利用二胡的快弓和跳弓这两个演奏技法,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蒙古牧民赛马的欢乐热闹的场景。在欣赏乐曲的第二段时,师提问:“同学们,乐曲第二段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生答:“我仿佛置身于蒙古赛马大会的现场,看到你追我赶的马儿和热情歌唱的蒙古牧民。”师:“你的感受真准确!下面请欣赏民乐队二胡队员的演奏直观的感受哪些二胡的演奏技法,使我们有这样的感受。”随后我请班级里学习二胡的同学到台前,给大家表演展示乐曲片段及拨弦的片段,请小老师为大家讲解不同的演奏技法展现的音乐画面,并邀请部分同学上台拨弦,学习简单的拨弦动作。乐曲的最后一段,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那一声声马儿的嘶叫,将乐曲推向高潮。在这一音乐片段中我请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小乐器,如双响筒、响铃为乐曲伴奏,与台上二胡演奏的同学互动合作,共同融入乐曲热烈的氛围。

课例二:民乐合奏《幸福年》

《幸福年》是一首质朴明朗,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族器乐曲。反映了我国农村蒸蒸日上喜获丰收的景象和农民们丰收时愉悦舒畅的心情。乐曲的旋律以不同的乐器进行重复。第一遍由板胡主奏,爽朗明快;第二遍由二胡演奏,柔和深情;第三遍由唢呐与板胡进行轮奏,豪放热烈。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完整的欣赏全曲,了解全曲的情绪基调创设一个丰收的场景。再分段欣赏,聆听以板胡为主奏乐器的第一乐段,我提出问题,乐曲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有的同学会回答二胡。这时我出示正确答案板胡并配上图片,让学生从乐器构造上认知两样乐器的相似与不同。通过前面的《塞马》的欣赏学习,同学们对于二胡的构造及演奏手法和音色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这里我引导学生对比学习,相对于二胡,板胡的琴筒和面板都较大,琴杆比二胡粗,音色更加高昂坚实,相比二胡音色更加沧桑。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普遍对胡琴系列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听辨出二胡、板胡甚至是其他胡琴的区别。对于它们的演奏技巧也有所了解。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喜欢欣赏中国的民族拉弦乐,我在单元的最后设计了拓展的环节。首先请年级中有二胡基础的学生集体展示,既给予学生展示平台也让台下的学生更直观更近距离的感受民乐魅力。接着我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二胡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学生们会惊喜的发现,生活中很多他们爱听的流行音乐中都有二胡的音乐元素。学生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走近民族弦乐,了解民乐特点,发现民乐之美,也提高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三、民族弹拨乐欣赏教学的案例

中国民族弹拨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我校作为艺术特色学校,成立有“华童民乐弹拨乐团”。因此在弹拨乐领域,我校有较好的学生基础。

课例三:弹拨乐合奏《快乐的诺苏》

弹拨乐合奏《快乐的诺苏》由作曲家张式业改编,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诺苏”是四川云贵等省部分地区彝族的自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勇敢。乐曲分为A(2/4)-B(3/4)-A三部分,简短热烈的前奏之后,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走出音乐主题。音乐主题为8小结,曲调短小,流畅,富有舞蹈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表现了彝族人民载歌载舞,歌唱美好生活的场景。初听乐曲后,师提问:“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情绪是活泼欢快的”。复听后,我请学生用la模唱乐曲主旋律,说一说乐曲反复出现的节奏,出示主题旋律的节奏型“XXX”。正是这样的节奏反复出现让乐曲听起来更有律动感。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乐曲,了解主奏乐器月琴,月琴起源于汉代,由乐器阮演变而来,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我请出我校弹拨乐队的月琴专业的的小队员,为大家演奏乐曲的主题片段,并且由队员为大家介绍她们演奏的月琴的构造。在课后的拓展环节,我邀请部分同学使用拨片,简单学习月琴的弹挑演奏技巧。在学生们实践感受月琴之后,请出校民族弹拨乐组合演奏《快乐的诺苏》再次重温乐曲。请小演奏者们分别为大家介绍他们所演奏的乐器,并独奏展示一小段乐曲。这一环节,既增加了民乐队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对民族弹拨乐的喜爱。

课例四:古筝与乐队演奏《灯碗开花》

《灯碗开花》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首欣赏作品。此曲来源于山西民歌“开花调”,音调简洁高亢,深情感人。“开花”代表着一种心情,是劳动人民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比喻。古筝最早发源于秦,是陕西山西地区流传出的乐器,由古筝演奏山西民歌别有一番韵味。初听乐曲后,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歌曲中喜悦的情绪。作为古筝专业的老师,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演奏的环节,为学生演奏乐曲的主题旋律。在欣赏了老师的演奏后,提问:“音乐中的那些旋律让你觉得很特别,老师是怎么演奏的?”生:“老师演奏时出现了很多有滑音的乐句,很有特点。在演奏这些乐句时,我看到老师左手有按音的动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做出讲解:山西民歌中有很多特有的曲调,如“碗碗调”“开花调”为表现这一地域特色,山西筝曲在演奏时也会突出左手7、4的按音。老师讲解古筝按音的演奏手法,并展示演奏乐曲的主题乐句||556|543|5235|765||,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特色。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我邀请班级里同样有古筝基础的学生,结合音乐乐队伴奏共同演奏《灯碗开花》,并让他们作为小老师,教其他的学生模仿简单的古筝演奏动作。古筝作为现代民乐普及最广的乐器之一,也常常出现在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中。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古筝演奏周杰伦的《青花瓷》,让学生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中更加喜爱古筝这一乐器。

四、民族吹奏乐欣赏教学的案例

我国吹管乐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笛子、萧、埙、唢呐、笙等等。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在先秦时期的乐器中就出现了埙、箫、管、笙等多种吹奏类乐器。

课例五:《庆丰收》选自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丰收之夜”

《庆丰收》就是一首民族吹奏乐器的代表作品,由任同祥创作于1964年。乐曲运用民间传统的多段式结构和核心音调贯穿全曲的手法,充分发挥唢呐的表现力,生动的描绘了农民们在欢庆丰收时的热闹场景。唢呐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有着很强表现力的乐器。因唢呐声音嘹亮、高亢,所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ppt展示乐曲主奏乐器唢呐的形状,通过视频展示唢呐吹奏时利用嘴巴控制哨子,进行音量、音高、音色方面变化的演奏方法。在分段欣賞作品时,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唢呐吹奏出的哪些声音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中,我给学生观看以传承唢呐艺术为主题的电影《百鸟朝凤》的片段,该片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艺人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通过影音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唢呐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课例六:《牧笛》选自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民乐悠扬

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有笛身、笛塞、笛膜、膜孔等部分组成。音色清脆明亮。

在演奏竹笛时要注重气、指、舌三大基本功。《牧笛》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青年人的美好生活。在初听后,我提问:“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听出竹笛。我继续提问:“谁能给我们介绍你所了解的竹笛?”有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乐器”,有的说“是吹奏的”,在学生回答后,我出示笛子的结构图,讲解笛子的构造。通过一个简短的笛子教学视频,带学生了解基础的笛子演奏技法。分段欣赏时,引导学生通过乐曲的情绪变化分段,并找出笛子演奏技巧在音乐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对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民族音乐中蕴含了大量的优秀文化和优秀品格、精神,所以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引导,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民族音乐的良好传承,进而在民族音乐发扬光大的基础上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2010年10月3日百度文库

[2]张卉.以《云裳诉》为例浅谈陕西筝曲的特色音乐风格

[3]邸璐.浅析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J]艺术科技,2017,(12):444

[4]范青云.浅谈唢呐表演艺术

[5]赵斌.浅谈竹笛学习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小学音乐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试论安代音乐的器乐化创作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