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琴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课堂问题的设置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起始点,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布置适合学生个性的作业。教师运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最近发展区;研究性教学;课堂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在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引下, 本文以《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检查预习,完成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1.四人一组,交流预习时的疑惑并释疑;
2.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的存疑,教师引导小组间释疑,对于重点、难点处教师再做引导。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结合注解梳理字、词、句,难度不大;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主要难在对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的理解以及关于人生智慧、宇宙情怀的领悟。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教师辅助引导为线,预设教学情境,生成教学课堂。
四、教学过程(预期)
(一)创设情境
1.“序以帖传乎,帖以序传乎,一序一帖双绝璧; 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斯亭斯人两奇观。”东晋时人评其书法“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意思是如浮云一样游走,像惊龙一样敏捷。下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请学生读注解1。其文学内蕴如何呢?悠悠千载之后,我们只能从序文本身去探究。
【设计意图】用对联的形式导入,加强“双绝壁”“两奇观”的序、亭的影响,衔接到对作者王羲之的介绍。
(二)合作交流
1.检查预习,完成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四人一组,交流预习时的疑惑并释疑;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的存疑,教师引导小组间释疑,在重点、难点处教师做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结合注解,理清行文的情感脉络,使学习真正地发生。小组间交流呈现、释疑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2.教师指导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话,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要点。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时间 ——难得
“会稽山阴之兰亭”——地点 ——清雅
“修禊事 ”——目的——欢快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名士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环境—— 优美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活动——有趣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感慨—— 赏心悦目
【设计意图】逐句朗读,在欣赏的基础上,锻炼概括能力。本段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 ,让学生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3.生生共读第二段——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此心境之下,王羲之又怎会发出岂不痛哉的感慨呢?王羲之由眼前的兰亭名士相聚的欢乐,联想到天下朋友相处时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情感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喜欢的会变得不再喜欢,拥有的会失去,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进而想到:生命短暂,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消亡。作者沉溺在想象、思维的世界中,面对不可逆转的大自然规律,自然乐极而生悲,令人痛彻心扉,不由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感叹。
【设计意图】理清情感的脉络,点明如何从“乐”到“痛”“悲”的转换,便于学生理解。
4.请学生朗诵第三段,思考最后一段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第一句,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 ;第二句,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第三句,死生之大,千古同慨,推测后人看今人的文章也会“若合一契”,也会“临文嗟悼”;第四、五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 。
【设计意图】研读文本,让学生从文本中感知作者的深意和内蕴。
5.集体诵读全文,探究作者为何而“悲”。
(1)欣赏幻灯片——东晋时期的风尚,感知东晋文化和风气。
(2)小组成员间讨论、交流为何会有这种思想,说出理由一二。
(3)一、三、五小组呈现自己的观点,二、四、六小组发表评论。
(4)教师小结:作者批驳了“死生一体”的观点,批判时人人生虚化的思想,并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死生之大,千古同慨,推测后人看今人的文章也会“若合一契”,也会“临文嗟悼”。文末说明结集的目的,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由己悲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背景和纵深的角度理解文章内蕴。
6.拓展:请同学们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王羲之的人生感悟的?新的时代,你对人生有哪些新的体悟?
【设计意图】由古到今,由他人及己,让学生既领悟情志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育人。
7.回顾:本序通过“俯、仰”这简单的两个字,最后落脚于“死、生”两个字。虽然有苍凉的感叹,但更多的是对充满悲欢离合人生的执着和关注。纵使世事变化、事与愿违,但晋朝的名士在物质世界里发现了自然的美,在精神世界里發现了感情的真,佯装狂放,有智慧地处理好世间复杂的关系,尤其是生死问题。作者在真挚的同情中了解到人生的矛盾冲突,在自悟中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但不妄自菲薄,在圆满中发现了人生的缺憾,也在缺憾中了悟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8.布置作业:阅读王羲之轶事
五、板书设计
以本课为例,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剖析实施研究性教学如何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四人一组,交流预习时的疑惑并释疑;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的存疑,教师引导小组间释疑,在重点、难点处教师做引导。对文本情感的梳理,包涵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和领悟,实际上是学生自身语言建构和运用的一个过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文言文的学习就很难有灵动性。欣赏“乐事”的过程中既有思维的训练,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探讨“痛”“悲”的过程,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理解文化传承与价值所在。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存在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清楚自己的缺陷,并志向于学习。如此课堂,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黄都,李佳.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与学——理解、应用、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J].江西教育科研,2006(09).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李仁甫.教师应成为助学者(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