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2021-10-09 07:16雷金霞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问题链高中历史自主学习

雷金霞

摘 要: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目前实施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的需要,有利于解决高中历史教学困境,文章主要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以例,探索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链” ;自主学习;高中历史

什么是“问题链”?“问题链”是以一系列问题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的必要性

(一)基于新教材要求

目前高一历史主要学习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上册涵盖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下册是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每课书的知识容量大且杂,一线的高一历史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足,单靠一般的历史课堂教学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问题链”设计,发挥老师的创造性,按教学重难点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一课书庞杂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条“问题链”,从课时中解放出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去“思”、去“找”答案。

(二)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高中历史一线老师大多都注意到问题教学,但是问题教学中主要是存在以下方面:有些问题没有任何思维价值,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有些问题设计过难,又不提供史料供学生参考,最终学生一声不吭,老师一言堂;有些问题设计重点不突出,逻辑性弱,梯度不足。因此,我们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问题设置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层次性,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使学生获得生成性知识,构造自身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五大历史核心素养。

二、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谈谈我对问题链设计的设想与实践。

(一)明确“问题链”设计目标

目标是“问题链”的指明灯,是“问题链”设计的基础。“问题链”设计目标一定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细化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目标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兴趣和认知特点、水平、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惑。根据课标和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笔者把本课分解为以下的学习目标。

1.根据课文和提供的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条件,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2.通过课文和史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认识其重大历史意义。

3.通过课文和相关史料的对比,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了解孙中山一生的丰功伟绩,感悟孙中山遗训,感受孙中山等革命志士为国为民奋斗一生而勇于牺牲的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观念,增强学生时代使命感。

(二)设计“问题链”

问题是激发问题思维的打火机,也是思维的源泉。我们要开展以“问题链”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性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的理解,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至关重要。如何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好“问题链”?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

1.要根据历史学科高考主要考查的四大能力和历史学科需要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如我们对第19课《辛亥革命》可以设计“问题链”。

2.设計“问题链”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有源之水”。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来的,而是通过一些情景或史料,还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创设情景或提供一些史料,给学生一把可以通过努力、探究即可解决问题的梯子。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情境—问题—探讨”这一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进行深层性思考,并调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新的知识建构。如我们解决“你如何理解和评价清帝退位 ”这个问题时,要给学生一些史料:“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当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摘自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

可设置如下问题。

问题1:《泰晤士报》是如何评价清帝退位的?

问题2:为何说清帝退位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问题3: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相比,有何异同?

问题4:你如何评价清帝退位?

(三)课堂对话与点拨

1.在学习误区处进行对话与点拨。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横纵向调用时,由于对某一些概念或知识理解不透彻,知识易错乱,因此我们需要修正知识误区。如教材中提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能不能表述为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或专制制度?”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君主专制”“封建制度”“专制制度”这三个概念并进行区分,引导学生修正错误。

2.进一步深层学习时进行对话与点拨。如我们讲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提问:“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展示材料:“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让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出:平均地权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的主要方法是核定地价、涨价归公。老师进一步点拨:“为何孙中山要提出平均地权?”引导学生注意横向知识回顾,从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存在的社会矛盾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出平均地权主要是为了防止贫富分化造成社会矛盾激化引发社会革命。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民生主义能否调动农民参加革命?请加以说明。”从中加深学生对民生主义的局限性的理解,并认识到三民主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农民阶级参与革命,群众基础薄弱,从而为理解辛亥革命为什么最终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打下伏笔。

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从“课时”中解放出来,转变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去“找”答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耀杰.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J].环球人物,2012(4):85-87.

猜你喜欢
问题链高中历史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