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予
摘 要:批评教育在学校中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针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品德和不良行为做出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采取手段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批评教育遭受质疑的当下,文章重新认识批评教育,并讨论其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批评教育;班级管理;班主任
一、批评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中批评教育的缺失
现在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享受着六位家长的关注和培养,部分家庭还存在溺爱现象,在这种满是“鲜花和掌声”家庭教育下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烈,共情能力较弱,很难接受教师给予的批评教育。同时,当孩子将学校里教师的批评反馈给家长时,家长们往往首先会认为是教师的教育手段出现了问题。以上问题使得批评教育在家校层面上难以开展。
(二)社会对批评教育的不认可
在过去的学校教育中,批评是教育的主流方法,但当时的批评教育较为畸形,多为对学生进行言语辱骂和体罚,给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不小的伤害。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倡导对学生的教育要鼓励多于惩罚,赏识教育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也正是基于这种历史背景,当下社会对批评教育的反应会表现过激。批评教育在这种社会舆论中,不断受到质疑,批评也成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高压线”。
二、如何开展适当的批评教育
(一)批评教育规范化
批评教育之所以时常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非议,是因为教师在实施批评之前没有和学生达成统一的标准,靠个人经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再有经验的老师也很难掌握批评的“度”。另一方面,很多班级都有班级公约,但有些班级公约是由班主任一人制定的,并没有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可;或者是只制定了公约的条文,没有明确违反班规后会受到什么样的批评,这便大大地削弱了班规的约束性,在实施班规时很难让学生都服从教师的批评。
因此,在班集体形成初期,师生间就要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同时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我初中时的班级为例,在初一的第一节班会课上,班主任就让我们分组讨论,共同制定集体公约,班主任再将每组拟出的公约进行筛选汇总,最后罗列在黑板上。虽然这份班级公约现在看来存在诸多不足,但它得到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认可。其中的奖惩措施班主任也和我们一一商量,例如“不带饮料进教室,违反者擦一周黑板”“宿舍卫生不合格的寝室,罚做一周值日”等。虽然我们经常会违反公约,但老师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都会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共同制定详细的班级公约,可以使批评教育规范化,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可以有据可循,学生也能认同教师的批评。
(二)把握批评的时机
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天时地利”,选择好的时机批评也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大小、性质、背景以及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来把握适合的批评时机,针对严肃的原则性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批评学生,在学生还没有形成定式的认知前,通过批评教育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悬崖勒马、及早冲出困境。在一些公共场合,或遇到重要事情,或学生情绪不稳定时,教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冷处理,另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批评教育。不分时机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发生冲突,导致教育徒劳无功,与学生的关系也会产生裂痕。
(三)端正批评教育时的态度
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很容易产生失望和愤怒的情绪,但我们要永远铭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批评教育中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要保持尊重和期盼。我们对学生的批评不是发泄自身情绪,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而采取的教育手段。
每个班级都会存在一两个捣蛋鬼。我小学就有这样一个男孩,经常在班级里“胡作非为”,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班主任为他操碎了心,天天都要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但毫无成效。其他任课老师对这名学生已经产生了不好的情绪,在一些不合格的班主任看来,这是一个需要被“放弃” 的学生。在一次午休时,他和另外一个男生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不小心把饮水机打翻在地,班里被搅得乱哄哄的。有同学跑去和班主任报告了这件事,老师立马来到教室,整个班级气氛凝重。就在大家都以为老师要劈头盖脸责骂这名学生的时候,她只是扶起了饮水机,检查完发现没有被摔坏后,才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今天打翻饮水机,并不是一件小事,我想你也知道错了,为了弥补,你必须做三件好事。”没有受到老师劈头盖脸的一顿责骂,男生长舒了一口气,赶忙问老师要自己做什么。 “教室里的垃圾桶脏了,你去把它洗干净,其他两件好事自己动脑筋去做。”听了班主任的话,他连忙去洗了。面对他的好表现,班主任在班级里表扬了他。经过了这次事件之后,这个男生日常的行为举止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越来越管得住自己,也愿意帮助老师和同学了。
我们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向学生流露出对他们的美好期盼,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批评是为他们好,这样学生会乐于接受批评,从内心感恩教师。
(四)提升批评语言的艺术性
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各样的小错。其实,学生面对犯下的错误,都表现出害怕、紧张的情绪,这是源自于他们内心对于惩罚的恐惧。如果教师再施以严厉的批评、惩罚,会加重学生的恐惧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去撒谎。因此在日常的批评教育中,教师要提升批评语言的艺术性,用温情的谈话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错误,接受教师的批评。下面以某班主任的案例来说明这点。
某校注重打造校园的阅读氛围,因此每个班都会成立图书角,学生会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放在图书角和同学分享,班级也有人专门管理图书。某次放学后,图书管理员发现图书角里的书少了几本。为此,班主任在课后进行调查,从一个学生那儿了解到,是一位女生趁体育课的时候偷偷溜回来拿走的。知道了这个情况后,班主任先是嘱咐知情者不要到处说这个事情,免得其他同学对这名女生产生偏见。同时,老师还考虑到,当面指责这位女生偷拿图书,可能会伤害她的自尊心。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班主任找到了该名同学,十分温和地和她谈起:“前几天你在图书角借阅的书看完了吗?看完别忘了还回图书角哦。”听了老师的话,她没说什么,只是认真地点了点头,第二天就把图书还回了图书角。看到图书后,班主任微笑着对她说:“老师知道你非常喜欢看书,以后把图书借回家看时应先打个招呼,不然我们会担心的。”她听了点点头,高兴地走了。从此,班主任再也没有发现这位女同学随便拿过班里的图书。
案例中的教师是一名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小学低年级学生是非观还没有完全被建立起来,如何批评他们的错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内心,这要求教师特别要把握批评语言的“度”,該名教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三、结论与总结
拥有批评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教育中重拾批评。批评是一门艺术,是心灵间的沟通、思想上的交流和传递,是教师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对孩子的真爱和责任。良好地开展批评教育,才能让学生坦然面对错误,理智接受批评,从而正视自身缺点,了解自己的不足,批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从而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爱兵.论学校教育中批评权的归属及行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1):33-36.
[2]张子春.班主任应采取怎样的“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9(2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