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汪旭 姜苹
摘 要:已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重视健康教育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并着重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文章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健康教育论述的重点为背景,联系中学生凸显的健康认知问题和健康状态,剖析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有关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寻求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健康教育;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健康素养
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教育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健康教育需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突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健康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08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2]。这些都说明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落实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中学生健康问题凸显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如果没有接受充分的健康教育,就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出现各种健康問题。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学生健康认知,另一方面是健康状态。
(一)中学生健康认知薄弱
中学生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群体,在中学生物学习中偏向于注重自身生物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应对考学升学,而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缺少健康认知。中学生常见的健康认知薄弱体现在食品健康意识方面。垃圾食品大多利用新颖的广告宣传和色香味的浓郁来吸引中学生,而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少对食品安全健康的认知,未培养成饮食健康思维与健康饮食习惯。另外,现实生活中部分中学生因缺少健康认知和自控能力,还存在日常熬夜沉迷网游的现象。
(二)中学生健康状态不佳
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中学生出现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成人感”加强、考学压力大、性意识萌芽等心理状态现象,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在生活中,部分中学生因在生理上产生的成人感,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健康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形成了吸烟、酗酒等不益于身体健康的习惯。在学习上,随着考试要求的提高,升学竞争加大,再加上父母的过高期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高期待,中学生学业压力过大,心理表现异常。这类情感问题如若得不到积极健康的引导,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不可逆转的负面身体健康问题。
二、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未有效践行健康教育的原因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缺乏落实健康教育的理念
生物学属于中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一门自然学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升学、择业、就业方向,而且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当前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学侧重于应对升学考试,从社会,家庭到学校对中学生物学的学习关注点主要都是从学生学习成绩的角度出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应对考试而忽略生物教材中隐含的生命健康观念,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缺失受健康教育的途径,最终不利于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落实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不断强调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倡导在各学科中渗透健康教育,但是在当前“考试成绩最大”的教育环境下,各中学对健康教育的实施仍不充分,使得健康教育的践行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中学生物教师都把主要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放在提升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上,较少在生物学教学中联系生物教材知识点渗透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导致健康教育在生物课堂上的位置被挤占。
三、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培育各中学生物老师践行健康教育的理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4章有关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提出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1]。因此各中学理应积极组织生物教师有效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健康教育的精神,并组织教师有序发表学习汇报,以此加强生物教师将健康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的意识。
(二)行之有效地在生物学教学中践行健康教育
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要的健康教育精神,中学生物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之前的形式化健康教育,从学生成长成才出发,以学生为本,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落实健康教育。
1.教学中通过联系生物知识与跨学科知识落实健康教育。中学生物属于自然科学教育学科,将健康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生物教材中的健康知识内容并联系跨学科知识,对于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与延伸,找到生物与健康教育之间的实际联系。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教学中表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典型免疫缺陷病是艾滋病,因此,在“免疫与计划免疫”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医学知识并结合生物教材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真正了解艾滋病,有效引导中学生形成避免感染艾滋病的健康观念。
2.教学中通过日常的健康问题与学生交流落实健康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变化快,可塑性强,因此,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针对中学生关注的健康问题进行具体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的健康认知,培育学生健康思维与健康习惯,以完善健康教育。
3.教学中通过合理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落实健康教育。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该技术现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已成为人们高效工作与生活的得力助手。近年来,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健康教育在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将更加丰富更加多面的健康素养传递给学生。例如,在高中生物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应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育种工作者进行育种工作的视频,并结合视频资料赞扬育种工作者吃苦耐劳、承受挫折、永不气馁的心理素质,使得中学生通过视频学习体悟生命的坚韧,最终促使学生在面对人生挫折时形成积极的心理健康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展开了中国大健康时代进程,大健康时代的推进对人们的健康素养提出新要求。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素养影响着全社会的健康与文明。未来切实将健康教育渗透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丰富生物学教学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素养以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健康素养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