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丽洁,黄沛娃,何远欢
(清远市中医院 广东清远511500)
医院感染是在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内患各类传染疾病患者可能将致病菌带入医院环境中,加之患者因疾病本身或各种侵入性操作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易被致病菌入侵,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增加患者痛苦、病死率,造成较大经济负担[1]。既往常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虽可一定程度降低感染率,但存在管理滞后、规章制度不完善、卫生监督力度不足等缺陷。风险性管理是一类在工作中将将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含了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变策略,有利于在工作中做出正确决策[2]。为评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次研究对本院感染管理科开展风险性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我院共12个重点科室、183名医护人员,其中男78名、女105名,年龄23~48(36.57±7.24)岁;工作年限1~12(6.54±2.13)年。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开展风险性管理前收治的患者26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1日~2020年5月1日开展风险性管理后收治的患者281例作为研究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障碍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研究组男147例、女134例,年龄23~76(47.52±9.32)岁;对照组男139例、女124例,年龄21~75(46.73±9.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每周对重点科室进行1次院感检查,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相关培训等。研究组给予风险性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调查统计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重点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科室、部位、侵入性操作等信息,记录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病原菌,从医院感染传播的角度,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并参照《医院感染学》[3]《医院感染管理学》[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5],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下发至各科室。②针对各科室布局、工作流程等实际情况,给予相应改进建议,确保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开,防止交叉感染。③将七步洗手法操作流程张贴于科室各洗手池上,于病房门口、护士站及医生办公室放置洗手液,并定期进行手卫生检查。④确保病房空气流通,保持清洁,每日进行通风换气,患者使用后的床单被套等物品及时消毒并定期更换,患者出院后及时给予终末消毒。⑤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致病菌、耐药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并向各科室通报,参照抗生素应用原则及配伍禁忌,进行临床用药合理性指导。⑥每月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参考《现代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材》[6]《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手册》[7]制定培训内容,并进行医院感染相关专业知识与规范化操作考核,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责任心。⑦每季度进行1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会,对既往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报告及反思,并制定下季度工作计划、改进方案。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①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科室为单位对各科室管理制度良好率、空气质量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消毒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进行评价[8]。②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参照《医院感染管理与质量考评》[9]制定院感考卷,内容包括消毒灭菌、隔离预防、感染监测、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方面,每项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院感相关知识水平越高。③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者体温≥38 ℃且>2 d,合并咳嗽、痰多、咽痛等症状,肺部听诊可有湿啰音,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检查示肺部炎性浸润[10]。
2.1 管理前后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比较 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比较[个(%)]
2.2 管理前后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比较(分,
2.3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感染3例,感染率为1.07%;对照组发生感染10例,感染率为3.80%。两组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37)。
2.4 两组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研究组气管插管2例、占66.67%,Ⅲ类手术1例、占33.33%,血液透析0例、占0.00%,免疫抑制剂0例、占0.00%;对照组气管插管6例、占60.00%,Ⅲ类手术2例、20.00%,血液透析1例、占10.00%,免疫抑制剂1例、占10.00%。
医院感染不仅加重患者病情危害患者健康,易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严格管理、积极落实预防措施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风险性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措施可有效识别风险并降低损失,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11]。既往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管理滞后、规章制度不完善、卫生监督力度不足、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意识较差、院感相关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医院保洁不及时等缺陷,导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较差[12]。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各科室管理制度良好率、空气质量合格率均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得分高于管理前(P<0.01),说明风险性管理可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分析原因认为,风险性管理通过参照相关资料重新制订、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下发至各科室,从而提高了科室管理制度良好率;风险性管理要求科室确保病房空气流通,保持清洁,每日进行通风换气,从而提高了科室空气质量。通过将七步洗手法操作流程张贴于科室各洗手池上,于病房门口、护士站及医生办公室放置洗手液,并定期进行手卫生检查等方式,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风险性管理还通过对各科室实际情况,针对性制订改进计划,保证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开,从而提高消毒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且本研究还对既往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医院感染常见科室、部位、因素及病原菌,针对本院具体情况予以风险管理,并每月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及医院感染相关专业知识与规范化操作考核,在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责任心的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13]。
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护意识不足、无菌技术不规范、医院感染规章制度不完善、监测力度较低等是引起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亦是促发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风险性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原因认为,风险性管理通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及考核、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等方式,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主观因素风险[16]。风险性管理通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升各科室空气质量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及无菌操作合格率,减少致病菌入侵患者的风险,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7]。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医院感染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气管插管占比最高,与近年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气管插管作为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科室常见有创性操作,可造成患者气道纤毛正常功能破坏,引起气道清除病原菌能力下降,增加医院感染风险;气管插管还可造成咽喉部及器官壁机械性损伤,口腔分泌物及病原菌易侵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感染。因此,对需气管插管者,应注意侵入操作前先清洁口腔及周围皮肤,气管插管后也应完善管道维护,减少气管插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风险性管理可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及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