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丽,杨 茜,杨 萱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不仅会伤及患者大脑功能,也因长期营养不良和情绪低落导致其并发感染、低蛋白血症、心脏病的可能性升高[1-2]。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与社会隔离,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社会功能缺陷、产生负性情绪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是临床医学中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分析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和预防性方案制订、实施,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护理[4-6]。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我们对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7];②患者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③患者在此次研究前1个月并非接受其他护理治疗;④家属自愿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已存在感染,肺、心脏等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②患者对治疗精神分裂药物存在严重过敏反应;③患者具有药物、酒精依赖史;④合并有恶性肿瘤、严重贫血、免疫系统疾病者;⑤随访失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17例、女22例,年龄20~55(36.64±7.00)岁;病程3~7(5.08±1.10)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中专13例,高中及大专20例,本科及以上6例;生活状态:自理者29例,自理困难者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3例,年龄20~60(37.00±6.80)岁;病程3~7.2(5.10±1.02)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中专14例,高中及大专18例,本科及以上7例;生活状态:自理者28例,自理困难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生活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保证患者病房的干净整洁,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检查、正确饮食、运动,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和休息。
1.2.2 观察组 采用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由科室中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及4名护师组成护理小组,聘请1名熟知HFMEA护理方法的心理专家指导此次研究,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HFMEA相关知识培训,神经内科医生及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治疗和护理培训。②精神分裂症失效模式调查及风险评估:a.研究开始前,护士长组织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神经内科医生、心理专家根据以往病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传统护理缺陷及改进方法。b.入院时,对患者生理、心理、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并从家属中得到关于患者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信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导致不良情绪的诱因。③制订、改进预防措施:a.饮食、作息管理。根据患者喜好,为其制订营养套餐,保证蛋白质、脂肪每日的正常摄入;指导患者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定点进食。b.行为训练。护理过程中不能完全替代患者,要训练患者自行进食、整理、清洁,护理人员在指导过程中要有耐心和信心,并对患者进行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日进行20 min活动(如散步、爬楼、健身操等),增强其身体素质;及时纠正患者吐痰、随地大小便、喧哗等不良行为,对取得进步的患者及时给予表扬。c.社交能力训练。为患者设计多种文娱活动、团体小游戏等,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主动表达自己;对存在社交障碍的患者,则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引导其逐步参与到团体社交活动中;鼓励病情好转、有社交欲望的患者多分享自己的经验,鼓励其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参与团体活动。d.每日定时对病房情况进行巡查,评估安全性、行动态管理,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④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士长和护师主导,每周进行1次50 min的“精神分裂症护理、并发症相关知识”培训,主题根据科室患者情况或其他护理人员反馈决定;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见解、分享收获,以整体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1.3 评价指标 ①记录两组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出走、自残倾向、自杀企图、攻击行为不良事件例数,并计算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出走例数+自残倾向例数+自杀企图例数+攻击行为例数)/总例数×100%。②护理前后,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评测量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估,本研究所采用量表为研究者自制。该量表主要从饮食、活动、用药、智力训练4个项目进行调查,每项均为10分,每项得分取平均值;最终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配合度越高。③护理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Roche,德国)结合比色法检测两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④护理后第1、3、5、8周,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8],该量表分值范围为0~100分,最终得分与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呈正相关。⑤对两组进行自住院起为期1年的随访跟踪调查,记录两组抑郁症、脂肪肝、心力衰竭、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1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配合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治疗配合度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后不同时间ADL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后不同时间ADL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随访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随访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易反复发作性疾病,能逐渐损伤大脑功能,患者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可能性高[9]。因临床中精神分裂药物存在毒副作用、疗效差异大,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较差,所以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10];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仍旧可能发生自伤、攻击等行为,依从性低,同时因护理人员的全方位照顾,甚至可能会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预后情况不佳[11]。HFMEA是一种预防失效的分析方法,通过前瞻性分析改进护理流程以降低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且能改善预后。
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结果表明,观察组出现出走、自残倾向、攻击等行为的可能性低于对照组(P<0.05)。经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分析发现,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神经功能受损,易出现过激行为,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中每日定时查看病房、评估安全性,实施动态全面管理,加强了看护,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孤僻少动、生活退缩,所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此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通过开展社交能力训练等活动,以调动患者的表达、交流欲望,以避免或减少其过激行为。
因精神分裂症患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长期热量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ALB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抵抗力差,机体抗应激能力弱,易并发感染、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也会导致低蛋白症状。Hb是红细胞中运输养分的蛋白质,其浓度和生理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各组织器官氧气、营养物质供应情况,营养不良者的Hb浓度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ALB、H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在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中,针对性调查和制订预防计划,在保证每日基础营养摄入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偏好,可有效防止患者的厌食症状;配合日常运动训练和规律的作息,逐步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气血亏虚、贫血症状,可防止患者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症知识、预防措施的学习,整体提高专业水平,也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饮食、活动、用药、智力训练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ADL评分逐渐提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更容易被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主生理能力,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水平。这是因为在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中,通过失效模式调查和风险评估,针对性对患者采取饮食、运动、智力训练,能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清洁、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训练,每日的智力锻炼及社交功能训练也能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生活能力的进一步退化,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HFMEA的预见性风险管理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治疗配合度,降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