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晨,尉喜燕,杜鸿雁,郭连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济南2500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加上医疗模式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对ICU患者而言,因其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或麻醉后尚未完全清醒,伴随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症状,所以更容易导致焦虑、抑郁、躁狂、谵妄等,为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确保临床护理顺利进行,则需要对患者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预防治疗期间出现的危险事件,如坠床、意外拔管等[1]。人性化护理是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使其身心舒适度得到充分满足。保护性约束一方面可以对患者自身伤害进行预防,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对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造成伤害,使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降低意外因素的影响。2018年4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们对40例ICU患者应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ICU同期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可正常沟通及交流,无精神性疾病者,家属和患者知晓本研究内容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妊娠及哺乳期等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5(60.89±10.4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8例;疾病类型:心搏骤停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5例,脑出血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有机磷中毒2例,重症颅脑损伤14例;合并症:高血压3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6~76(60.76±10.5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7例;疾病类型:心搏骤停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6例,脑出血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有机磷中毒1例,重症颅脑损伤14例;合并症:高血压4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对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1.2.2 研究组 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评估: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并结合其配合度、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状况等,给予患者综合性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并根据实际情况为需要约束保护的患者选择适合的约束材料。②健康教育:在保护性约束实施前,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保护性约束相关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并重点说明其必要性、重要性,这不仅能确保临床医护工作顺利开展,还能保障患者自身安全。同时对保护性约束所涉及到的器具使用方法、技巧进行讲解,并重点说明相关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保护性约束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术前或在进入ICU前需要将患者佩戴的金属饰品取下,如手链、手表、戒指等,并交由家属保管,防止表面刮伤。在患者尚未清醒前,需要对导管给予妥善固定处理,并强化巡回护理。③约束器具的正确应用:约束性保护所用的器具不仅要确保具备较高的舒适度,还要求具备较高的透气性,因此,应选择透气、柔软、舒适的器具,使器具应用更加有效且安全,尽可能让患者在舒适状态下进行约束。床栏、约束带等均为常用约束用具,其中约束带又包括很多种,如肩带式、手套式等,在约束器具选择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配合度。另外,如果患者伴随肢体偏瘫及活动障碍等症状,则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减少使用数量。在治疗期间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约束器具应放置在患者功能位,使其远离导管,以可以放入一根手指为准控制松紧程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其稳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血液流通不畅等问题的出现。在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前,需要先去除保护器具,并仔细观察约束保护部位皮肤状态,确保其血液处于流通状态。④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病房环境,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定期清洁、消毒病房环境、医疗用品、器械等,使病房保持干净、整洁状态,另外对患者应用的各项仪器设备需要注意调控其操作及报警的声音,避免对患者休息和睡眠产生影响。在患者意识清醒时,通过与其主动沟通和交流,对其病情进行告知,并对约束用具使用情况进行耐心解释说明,并对患者疑问予以耐心解答,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保护性约束会影响患者行动,所以需要对患者生理需求予以更多关注,以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SAS评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焦虑。②舒适度:采用自制舒适度问卷进行调查,从生理和心理2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50分,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舒适度越好[2]。③护理满意度: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基础操作、人文关怀4个方面予以评估,每项25分,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创口感染、坠床、意外拔管、药物污染。⑤依从性:按照患者对医护人员操作的配合程度、遵医嘱情况进行分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⑥健康知识知晓度:从约束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评估,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知晓度越高。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及舒适度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及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依从性比较
2.5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比较 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为(96.33±2.13)分,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为(82.10±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患者病情相对复杂,一些患者通常会因药物产生幻觉,或伴随意识模糊、躁动等症状,故易出现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配合度低,容易出现拔管、管道意外脱落、抓伤等意外事件,同时因体位变化而出现压迫和弯折管道现象,这也将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因患者在病床上剧烈活动,还可能会出现坠床等现象。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活动,同时也能保障患者的安全。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是对患者予以尊重与保护,为其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适当使用约束用具,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可以缓解患者心理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人性化保护性约束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约束性保护的目的和方法,提高其配合度,同时也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可以使ICU患者得到更好的保护,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中,护理人员从整体上评估患者病情,据此制订约束计划,确保约束保护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这也是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5]。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主要约束的是患者的肢体,患者因长时间ICU治疗易出现害怕、紧张等情绪,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患者因不良心理情绪影响而出现摔伤、坠床、抓伤等意外事件。此种护理模式基于常规护理发展而来,在护理管理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患者感受,为其提供更加舒适和全面的护理服务[6-7]。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具有鲜明的护理特点,融合了人性化护理理念,使保护性约束质量及效果得到保障,避免单纯实施保护性约束而导致患者出现抵抗情绪和生理不适,可以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提高其依从性[8-9]。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可以使患者心理压力减轻,因为在ICU住院期间患者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悲观情绪,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命体征,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通过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心理耐受程度和护理依从性,进而提升整体护理管理水平及质量[10-12]。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护理要点:①强化人性化护理培训。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将患者身心健康摆在首要位置,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需要做到换位思考,以更好地理解患者,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3-14]。②持续优化护理结构。以ICU实际情况为准,合理优化护理人员的配备,通过一带一模式,使临床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学习。如果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在紧急处理期间可能会导致差错,或未引起充分重视,将容易导致不良事件,因此,需要在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进行约束保护操作,避免单独操作[15-16]。③约束器具的谨慎应用。尽管保护性约束可以有效预防不良事件,使患者配合度提高,但使用不当也会导致不良影响,如皮肤压迫、肢体压迫,使皮肤状况受到影响,影响血液循环[17-20]。所以在临床中,如果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操作,则应尽可能避免约束器具的应用,同时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需要与患者配合度相结合酌情应用,以尽量减轻约束用具的不良影响[21-22]。④强化病房环境舒适度。由于ICU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均在隔离状态下进行,所以病房应保证干净、卫生,对温湿度进行调控,从而减轻外界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