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xomed Tergumed系统康复训练在椎间孔镜术后康复的运用效果

2021-10-09 08:35张胜华崔力扬赵飞
颈腰痛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康复训练

张胜华,崔力扬,赵飞

(1.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外科,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郑州 450000)

椎间孔镜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但有学者认为,患者除了神经压迫外,还存在肌肉功能损伤、肌肉萎缩等,虽然手术解除了神经根压迫,但改善肌肉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也应作为椎间孔镜术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1]。传统燕飞运动、平板支撑等腰背肌功能锻炼在早期运用时动作不易控制,动作过大可能引发疼痛,且康复动作相对枯燥,不易长期坚持[2]。近年来,德国Loima & Sinotrust GmbH公司推出Proxomed Tergumed(PT)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将生物反馈理论与运动疗法相结合,通过测试脊柱生物力学得出精确功能评估报告,通过电脑软件指导完成康复训练[3]。本院近年引进该项技术用于脊柱外科领域的康复训练,现纳入90例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探讨PT系统的康复训练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2月~2020年6月本院开展椎间孔镜手术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Proxomed Tergumed 系统康复训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检查结果相符合;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年龄18~60岁;患者对康复治疗手段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多节段患病;有腰椎骨折史、创伤史或有内固定物;合并严重的心脏、神经、肝、肾等疾病;合并脊柱肿瘤、结核等;合并膝、髋关节疾病,影响运动功能。

1.3 训练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术后1~3 d,在被动直腿抬高的基础上选择性进行单桥桥式运动;根据耐受情况,在上阶段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平卧拱身运动、仰卧抱膝运动;增加腰椎活动范围,增加俯卧上肢支撑运动;术后4周后增加坐位体前屈;腰椎功能逐渐恢复后,增加改良燕飞运动、骨盆交替旋前运动、蜥蜴爬行运动等。保持训练耐受,循序渐进。

观察组采用PT系统康复训练。PT系统包含硬件和BioMC软件两部分,硬件有背伸、前屈、旋转、侧弯、颈部等5个工作站;BioMC软件交互界面能够实现运动疗法和生物反馈理论结合,通过局域网络支持5个工作站共享患者的测试结果、评估报告和训练信息。PT系统见图1。训练前,系统对各患者进行脊柱功能测试,将其具体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包括多裂肌肌力、脊柱活动度等,根据数据进行相个性化腰背肌功能训练。在术后1周内开始,指导患者在佩戴腰围的前提下使用Tergumed系统进行各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功能锻炼。具体方法:术后3~5 d保持直立,固定髋部,两侧手臂自然下垂,脚踏足板,根据5个工作站进行腰椎的前屈、后伸、左右方向的等长收缩训练,系统设置训练幅度,自小到大,逐步增加,以感受到轻微疼痛为度,持续2~3周。术后第4周开始,以前一周等长收缩20%的力量为标准,指导患者在TP系统上完成等张训练。整个训练中,保持正确姿势以及稳定节律。每次等长收缩或等张训练时间为5 s,每组重复3次,5组为一个循环,每天完成3~5个训练,共训练8周。

图1 PT系统以及5个工作站训练示意图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康复训练后,评价VAS评分[4]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5],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症状以及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术后康复训练前、训练后,采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腰椎两侧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MG VALUES,IEMG)、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 values,MF),取均值[6]。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多裂肌sEMG中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MG values,IEMG)、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 values,MF)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腰椎多裂肌表面肌电分析

3 讨论

目前,椎间孔镜手术在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价值已获得了广泛认可,但部分患者术后仍会遗留腰痛,一般认为,主要是长期神经根受压、局部肌肉萎缩、术中神经根刺激、术后软组织水肿压迫局部神经根等原因所致[7]。有报道认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前已存在腰背部竖脊肌、多裂肌等多个肌群的不同程度萎缩,且以症状侧为主,其原因主要与肌肉失神经支配、营养供应不足等因素有关[8]。因此,术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腰背肌肉训练改善肌肉功能,尽快恢复其肌力及肌耐力,发挥脊柱稳定作用[9]。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提示椎间孔镜术后配合传统腰背肌肉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多裂肌sEMG中的IEMG、RMS、MF指标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TP系统康复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椎间孔镜术后肌肉功能,提升脊柱稳定性,进一步降低疼痛症状以及腰椎功能障碍。TP系统的发明是建立在生物反馈理论基础上,能够在训练环节中形成个性化的训练模式,它强调患者主动训练后通过传感器将患者脊柱功能测试结果传递给BioMC软件分析处理,并通过显示屏反馈以指导患者进行背伸、前屈、旋转、侧弯等五个工作站的康复训练,提升训练效果[10-11]。笔者总结TP系统康复训练的优势,具有以下方面[12-14]:①运动设备的介入能够提升训练依从性以及趣味性,明确目标,减少康复训练中的枯燥;②由于设备的限制作用,初期锻炼中,患者脊柱能够保持静止,避免各种牵扯痛;③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自身特点,将生物学反馈与医学目标相结合,根据训练前测量的数据制定个性化腰背肌训练计划,确保安全性及锻炼有效性;④TP系统能够指导患者在保护措施下最大限度地进行腰背肌肉锻炼,并协调萎缩肌肉建立新的平衡,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⑤硬件系统能够从背伸、旋转、前屈、侧弯、颈部等5个方面协调主动肌/拮抗肌比例,提升本体感觉以及脊柱整体获得的协调性。

综上所述,PT系统康复训练能提升椎间孔镜术后康复效果,改善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运动异常,降低疼痛症状,提升多裂肌肌力以及抗疲劳能力。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