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媒体的移动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探析
——以墨尔本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10-08 10:21郭劲赤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术社交图书馆

朱 涵,郭劲赤(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1]。社交媒体也愈发渗入公众生活,微信用户已经超过十亿人[2],渗透率维持在97%[3]。有研究调查了95个国家3,500名科学家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发现近一半受访者每天至少访问一次学术社交媒体[4]。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学术信息的类型和获取利用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开展基于社交媒体的移动信息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墨尔本大学图书馆鼓励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获取学术资源,对多种学术社交媒体及主要社交媒体的使用进行讲解,内容丰富且涵盖整个学术产出流程。本研究对其官方网站进行调研,分析其基于社交媒体开展的移动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开展基于社交媒体的移动信息素养教育有所助益。

1 社交媒体与移动信息素养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允许个人彼此联系以进行沟通、合作、和分享内容的在线平台[5],具有交互性强、信息传播广、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获取的特点。李枫林等发现,社交媒体较多应用于知识管理领域和教育相关领域[6];Terry Anderson肯定了社交媒体对教育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担忧社交媒体带来的弊端,如数据(隐私)没有得到保护[7];万虹育等认为,学术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是双向的,其优势在于学术信息内容丰富、前沿学术信息传播效率高、学术信息获取成本低[8]。

“信息素养”概念最早产生于1974年,指具备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学者Peter Godwin在首届国际移动图书馆大会上提出通过移动设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观点[9];美国学者David Parry将移动信息素养定义为快速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和识别信息可信度的能力[10]。本研究认为,“移动信息素养”顺应移动互联网络发展需要应运而生,是指在移动端进行安全规范的信息行为,包括移动端信息的获取、鉴别、管理利用、交流成果,并促进学习研究的一组综合能力。

Karine等指出,社交媒体被许多学生用于寻求学术信息[11]。Tyson等在坎特伯雷大学图书馆Facebook页面上发布信息素养相关内容,发现学生参与度要高于其他话题,这表明Facebook是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渠道[12]。徐春等对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调研发现,信息推送内容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如新生教育、微课程等[13]。

2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基于社交媒体的移动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澳大利亚互联网活动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有1,470万互联网用户,其中使用移动无线网络用户人数达653.1万[14]。2020年《澳大利亚社交媒体数据统计报告》认为,澳大利亚社交媒体用户是全球用户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以Facebook为例,全国超过60%的人口是其活跃用户、超过50%的人口每天都要登录一次Facebook[15]。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素养教育较为全面,涉及多个学术社交媒体网站和主要社交媒体,如ResearchGat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内容贯穿学术活动全流程。

2.1 教育内容

2.1.1 学术信息源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资源”栏目中发布“图书馆指南”[16],指出可以利用Google Scholar来获取学术信息,并在Google Scholar平台创建“图书馆链接”,墨尔本大学师生绑定图书馆账号后,可以查阅墨尔本大学通过订阅获得的学术资源全文。图书馆还为科研人员专门设置“Researcher@Library”专栏,在“信息获取”栏目发布指南,为用户提供利用社交媒体与所关注专业领域的学者建立联系的具体方法,并列举了学术资源较丰富的社交媒体账号[17]。

2.1.2 学术评价

Altmetrics,即“替代计量学”[18],是评价学术成果在社交媒体上所产生影响力的方法,其量化指标包括浏览、收藏、下载、转发、点赞、评价等[19]。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对Altmetrics基本工具进行了分类介绍(见表1)[20],并将其自建机构库“Minerva Access”列入其中,机构库收录了墨尔本大学师生的学术成果,每条记录下面都有“显示统计数据”链接,可以查看该记录的浏览量、下载量、哪些国家的用户使用了该记录等。

表1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Altmetrics基本工具

2.1.3 学术影响力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以ResearchGate、Academica.edu、Mendeley和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为例,详细讲解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升个人学术影响力[23]:①即时分享学术成果,如已公开出版的成果、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片段和感悟;②关注和自身研究领域相同的学者,寻求潜在合作者;③Google Scholar为发布在这四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全文公开出版物建立索引。图书馆还对如何利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这三大社交媒体提高学术影响力给出了具有实操性的技巧指南[21]。如,利用Facebook Live直播功能,与用户实时互动,为不同阶段的研究人员提供互动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社交媒体平台是营利性商业机构,如Academica.edu。因此,在使用社交媒体共享学术成果之前,需要了解各个平台的用户协议,并考虑平台的安全性、私密性及数据版权等。同时,科研人员应该了解期刊出版机构对于其出版物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共享政策,即可以使用哪个版本、在哪个平台发布,如Elsevier分别针对预印本(Preprint)、接受稿件(Accepted Manuscript)、已发表文章(Published Journal Article)制定了不同的共享政策。

2.1.4 信息安全和学术规范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围绕社交媒体开展的信息安全和学术规范教育体现在发布社交媒体使用条款和开展版权教育两个方面。

(1)使用条款。墨尔本大学图书馆鼓励学者积极使用社交媒体,并捍卫学者在其专业领域提供知情观点和意见的权利,但需要遵守以下发布规则[22]。①因未成年人也可以访问图书馆社交媒体平台账号,故发布内容需要适合所有年龄的用户浏览;②发布内容不得涉及辱骂、威胁、欺诈、误导等内容,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违反法律法规;③不得发布具有商业性质的内容;④禁止发布任何鼓励学术不端的内容。

社交媒体平台通常会搜集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为了消除用户疑虑,墨尔本大学图书馆解释其搜集数据行为会根据《隐私和数据保护法2014(维多利亚州)》等法律合理地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23]。①设有“隐私和数据保护官”职务,负责回应关于潜在隐私泄露或个人数据保护违规的投诉;②在任何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如果涉及披露用户个人数据时,必须进行“隐私影响评估”;③要向用户发布“通用隐私搜集声明”;④当向用户个人搜集信息时,必须提供用于特定项目或活动的数据搜集说明;⑤不论是“通用”或是“特殊”隐私搜集声明,都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所搜集的个人信息类型、搜集信息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搜集信息的目的、搜集的个人信息如何使用以及披露给谁、根据法律说明个人信息的搜集是可选的还是强制的等。

(2)版权教育。墨尔本大学图书馆设有“版权办公室”,负责提供版权教育课程,强调将社交媒体平台内容运用于教学或学术用途时应使用规范的学术引用格式[24]。

如,以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第7版新增的Socila Media&Mobile Apps类别为例,对如何规范引用其内容进行讲解[24]。

(1)Facebook、Instagram and Twitter参考文献格式:用户名(年,月日).引用文献前20个字.[Tweet]或[Facebook status update]或[Photograph].网站名称.网址

例:Julia Gillard(2011,July 4).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starts with the science.[Facebookstatusupdate].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uliagillard/post/187438061311334

注意:当知道发布者的真实姓名时,在参考文献中使用真实姓名,将用户名写在后面的“[]”中,例:Gillard J.[Julia Gillard](2011,July 4)……

②在线论坛(Online Forum)

参考文献格式:作者(年,月日).讨论主题题名[Online forum comment].网站名称.网址

例:Mr.Creosote(2011,July 12).Re:Why the NBN needs to happen[Online forum comment].Whirlpool.http://forums.whirlpool.net.au/archive/1736 055

③Mobile Apps参考文献格式:作者或团体名称.(日期).题名[Mobile app].发行者.网址

例:Onemda VicHealth Koori Health Unit&Murrup Barak.(2017).Billibellary’s Walk[Mobileapp].Ap Store.https://apps.apple.com/au/app/billibellaryswalk/id967331790

2.2 教育特点

(1)丰富的学术信息源。学术资源数量庞大是社交媒体的一大特点[25],其学术传播主体主要为学者、学术出版机构和学术服务机构[8]。学术内容除研究成果外,也包括学者科研过程动态呈现,这是对传统学术出版物仅发表最终学术成果的补充。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学术资源丰富的社交媒体账号同时,也鼓励用户通过学者发布的片段和感悟来获取科研方法、科研数据、科研心得等传统学术出版无法涵盖的内容,提升自己的学术科研素养。

(2)突出学术过程中的“社交”属性。社交媒体平台交互性强、信息传播广泛,且允许用户沟通、合作和分享成果,这些“社交”属性使其学术信息内容丰富、学术评价直观、学术信息传播高效。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围绕社交媒体特点,鼓励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关注相关研究领域学者账号、获取学术信息并与学者进行互动,同时还提供适用于社交媒体学术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工具,鼓励用户利用社交媒体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

(3)重视学术信息传播。社交媒体特有的“点赞”“转发”“评论”等功能为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交流渠道,学术传播呈现出由“发布者”至“发布者好友”再至“好友之好友”的有序和定向传播路径[26],这种针对性的点对点式传播以及二次传播模式有效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墨尔本大学图书馆鼓励用户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科研过程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

(4)注重信息安全和学术规范。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发布社交媒体“使用条款”,在提倡学术自由、保障用户权利的同时,保证图书馆社交媒体账号的信息规范性。同时,墨尔本大学图书馆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用户隐私和数据所有权问题,依据图书馆所在州的相关隐私法律条款作出解释说明,为用户保护个人隐私提供指导。墨尔本大学图书馆还重视社交媒体信息的版权问题,要求对其进行规范学术引用。

3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社交媒体的移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

3.1 挖掘社交媒体学术信息源,加强学术信息鉴别教育

学者和学术机构对社交媒体的积极利用使社交媒体平台的学术资源类型几乎涵盖了学术活动全流程所需的各类学术资源,除了著作、论文等传统学术形态外,科研原始数据、科研互动信息等呈现学术动态的资源也占有一定比例[25]。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该根据移动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在介绍已有社交媒体学术资源的同时,以适合社交媒体平台呈现的形式重新组织图书馆的学术资源,让用户更为便捷地利用学术资源。同时,还应该引导用户使用适合社交媒体学术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工具,通过发布内容的浏览、下载、转发、评论等情况,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鉴别。

3.2 结合“社交”属性,构建移动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由志趣相投的学者组成,他们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推动学术进步[27]。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志同道合的学者围绕某一主题,互相讨论、协作、最终发表成果。相较于传统线下学术环境,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社交媒体信息具备共享便捷、获取即时、用户交互性强、易于追踪用户动态等特性,这些特性使社交媒体能够突破时空、地缘和组织的限制,成为促进学术共同体发展的有力平台。图书馆围绕社交媒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强调其“社交”属性,鼓励用户积极分享学术成果,通过“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社交媒体特有功能并结合Altmetrics指标,寻找相关学术领域的权威以及潜在合作者,建立学术社交关系。

3.3 把握社交媒体学术传播模式,扩大学术影响力

学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学术行为主要包括学术信息获取和学术信息分享,而活跃于社交媒体的学者通常会比其他学者阅读更多的学术内容[28]。有研究发现,发表于相同年份、相同期刊的论文,经Twitter转发比不经Twitter转发的被引次数平均高出30%[29]。图书馆应该从以下两方面鼓励用户利用社交媒体扩大学术影响力。①重视学术过程中“人性化”视角,展现学术研究中的个人特色。用户在发布学术专业性成果的同时要发布更多人性化视角内容片段,如,学术研究的“幕后”故事、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分享以及学术感悟等。②保持与其他用户对话。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学术互动,促进学者间开放的专业联系。

3.4 针对社交媒体安全隐患,强化信息安全和学术规范

社交媒体虽然为学术活动提供了良好平台,但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不足、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应用等,社交媒体平台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用户对自身数据的隐私担忧包括平台搜集利用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泄露两方面[30]。图书馆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保障社交媒体信息安全和学术规范。①从图书馆层面制定社交媒体使用条款。图书馆员无论是以图书馆立场或是以个人立场发表言论时,都应该以维护图书馆形象为前提,不发表有损图书馆声誉的不当言论。用户也应该遵守条款,不发布有违学术规范的内容。②建立搜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政策,设置专门处理个人隐私安全投诉的岗位,在搜集个人信息的同时向用户说明信息用途以及信息的存储方式等。③强化信息安全和学术规范,培养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在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版权,引用他人社交媒体发布内容时要规范标引等。

在移动环境下,社交媒体对学术信息的高效率传播及其即时的交互性,使得学者之间能够轻易建立起亲密的学术社交关系,并改变了学者信息获取和学术工作的方式[31]。因此,图书馆需要结合移动信息环境,根据用户信息行为的改变,围绕社交媒体学术活动全流程开展学术信息素养教育,以促进移动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社交图书馆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社交距离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