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2021-10-08 08:15:04李银蕊马华静
大理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脉异质性注射液

李银蕊,马华静,彭 芳*

(1.大理大学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是心功能失去代偿能力的一种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所需〔1〕。现阶段CHF的治疗主要以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西药为主,但近年来中药以其多机制、多靶点、副作用小等特点在CHF治疗方面展示出独特优势。

心脉隆注射液是从美洲大蠊中提取的复合多肽注射剂,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二类中药新药,是CHF治疗的辅助药。大量动物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有促进心肌钙离子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2-3〕。一些临床研究〔4-5〕肯定了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的疗效。也有文献〔6-7〕报道患者使用心脉隆注射液后出现心悸、胸闷、皮肤瘙痒等不良症状,但以个案为主,样本量有限。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本研究对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做一系统性评价。

本文采用Meta分析研究各常用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20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系统评价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循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1.1 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对象为CHF患者,符合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8〕中CHF诊断标准,原发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9〕分级标准,分为Ⅱ~Ⅳ级;患者国籍、种族、年龄和性别不限。

1.1.2 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符合现代CHF治疗指南的西药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硝酸酯类等药物。心脉隆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排除联合用药。

1.1.3 结局评价指标 ①临床总有效率;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③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④6 min 步行距离(6 MWD);⑤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⑥脑钠肽(BNP);⑦不良反应发生率。

1.1.4 文献类型 各常用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20日在国内外杂志、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的中英文RCT。

1.2 排除标准①以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为主要研究对象;②研究对象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③动物实验文献;④个案报告、综述;⑤实验设计不严谨、不符合随机设计原理、文献证据质量偏低。

1.3 文献检索与筛选

1.3.1 检索策略 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 PubMed 及 Cochrane 图书馆。检索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心脉隆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英文检索词:Xinmailong、heart failure。检索时限:建库至2020年1月20日。

1.3.2 文献筛选 筛选过程分别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阅读文题及摘要、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资料的选择,意见不一致时征求第三人意见。EndNote X7自动去重结合人工去重、筛选。

1.4 文献质量评价与统计学分析

1.4.1 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来评价RCT的偏倚风险,采用改良版Jadad量表〔10〕来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总评分7分,1~3分为低质量,4~7分为高质量。

1.4.2 数据分析与偏倚性评估 采用Cochrane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若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 0.10,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对研究结果做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的对称性评估纳入文献数量≥10的指标的Meta分析发表偏倚情况。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初步检索出文献433篇,通过EndNote X7软件自带文献去重功能及手动剔重排除重复文献292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后得到文献59篇,进一步阅读剩余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5篇文献〔11-25〕,共计1 996例CHF患者。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2.1 基本情况 (1) 研究对象: 15个RCT共纳入1 996例CHF患者,其中心脉隆组1 026例,对照组970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Ⅱ~Ⅳ级。(2) 干预措施: 15个RCT均采用了心脉隆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疗程≥5 d。 (3) 评价指标: ①包括BNP、NT-proBNP、心脏超声指标、LVEF、LVEDD、6 MWD等计量资料;②临床总有效率:显效,心功能达到Ⅰ级或提高2级;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未达到Ⅰ级; 无效,心功能分级无变化; 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 安全性评价指标,如心电图、肝肾功能、头晕、心悸等。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续表1

2.2.2 质量评价、偏倚风险评估 本文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1篇。15篇均采用随机分组法分组,但仅有5篇阐述了具体随机方法,其中4 篇文献为随机数字表法,1篇为区组随机化法,其余研究随机方法不够详尽;仅有1篇文献〔25〕提及盲法,4篇文献〔19,23-25〕论述了失访和退出,所有文献均未对隐藏方案进行描述,故大部分研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判断其他偏倚来源。具体文章质量评价见表2,偏倚性评价见图2~3。

表2 文献质量评价

续表2

图3 文献风险评估结果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临床总有效率 总有效率共纳入12个RCT,共计1 433例,其中心脉隆组711例,对照组722例。分析显示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显 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 3.26,95%CI(2.45,4.34),P< 0. 000 01),即心脉隆组较对照组能提高临床疗效。见图4。

图4 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森林图

敏感性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P值和I2值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脉隆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OR= 3.05,95%CI( 2.31,4.03) ),结果基本一致。12项研究中薛金贵2015所占权重最大,达34.0%,剔除该项研究重新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剩余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82,95%CI(2.71,5.40),P< 0. 000 01),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CHF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发表偏倚分析:“倒漏斗图”的对称情况提示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见图5。

图5 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漏斗图

2.3.2 LVEF LVEF 共纳入14个RCT,共计1 863例患者,其中心脉隆组959例,对照组904例。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 0. 000 1,I2= 68% ),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83,95%CI(4.73,6.93),P< 0.000 01),即与对照组比较,心脉隆组能显著增加患者LVEF。见图6。

图6 LVEF Meta分析森林图

敏感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 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P值和I2值一致,心脉隆组治疗后LVEF增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00,95%CI(5.44,6.56),P<0.000 01 ),结果基本一致。14项研究中Liu Yan 2014所占权重最大,达10.5%,剔除该项研究重新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剩余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3,I2=6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LVEF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MD= 5.90,95%CI(4.67,7.13),P< 0. 000 01),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CHF能显著增加LVEF。

发表偏倚分析:“倒漏斗图”的对称情况提示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见图7。

图7 LVEF Meta分析漏斗图

2.3.3 BNP BNP共纳入8个RCT,共计1 244例患者,其中心脉隆组648例,对照组596例。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0.000 01,I2= 97%)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治疗后BNP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125.31,95%CI(-162.05,-88.56),P< 0.000 01)。见图8。

图8 BNP Meta分析森林图

敏感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P值和I2值一致,心脉隆组治疗后BNP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4.42,95%CI(-130.56,-118.28),P< 0.000 01),结果基本一致。8项研究中司献军2017和赵志勇2010所占权重最大,达13.0%,剔除该2项研究重新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剩余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00 01,I2=9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29.7,95%CI(-173.62,-85.78),P< 0. 000 01),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CHF能显著降低患者BNP水平。由于该指标纳入文献数量小于10篇,故不做偏倚性分析。

2.3.4 NT-proBNP NT-proBNP共纳入5个RCT,共计457例患者,其中心脉隆组233例,对照组224例。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 0.02,I2= 6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治疗后NT-proBNP降低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97.43,95%CI(-710.00,-284.86),P< 0.000 01)。见图9。

图9 NT-proBNP Meta分析森林图

敏感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P值和I2值一致,心脉隆组治疗后NT-proBNP降低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02.16,95%CI(-473.12,-331.20),P< 0.000 01 ),结果基本一致。5项研究中杨悦2018占比最大(39.5%),王亚旭2017占比最小(0.9%),剔除该2项研究重新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剩余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02,I2=7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 -596.36,95%CI( -1 020.08,-172.63),P=0.006),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CHF能显著降低患者NT-proBNP水平。由于该指标纳入文献数量小于10篇,故不做偏倚性分析。

2.3.5 6MWD 6MWD共纳入5个RCT,共计601例患者,其中心脉隆组297例,对照组304例。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P= 0. 15,I2= 40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治疗前后6MWD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0.76,95%CI(34.60,66.92),P< 0.000 01)。见图10。

图10 6MWD Meta分析森林图

敏感性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P值和I2值一致,心脉隆组治疗后6MWD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4.25,95%CI(30.65,77.85),P< 0.000 01 ),结果基本一致。5项研究中杨悦2018占比最大(54.3%),剔除该项研究重新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剩余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0,I2=5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6MW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7.32,95%CI(33.43,81.20) ,P=0.006),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CHF能显著增加患者6 MWD。由于该指标纳入文献数量小于10篇,故不做偏倚性分析。

2.3.6 LVEDD LVEDD共纳入3个RCT,共计444例患者,其中心脉隆组241例,对照组203例。分析结果显示各项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P=0.26,I2= 25% ),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治疗后LVEDD减小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56,95%CI(-5.52,-3.60),P< 0.000 01)。见图11。敏感性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P值和I2值一致,心脉隆组治疗后LVEDD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50,95%CI(-5.63,-3.38),P< 0.000 01 ),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该指标纳入文献数量小于10篇,故不做偏倚性分析。

图11 LVEDD Meta分析森林图

2.3.7 不良反应发生率 共9个RCT提及不良反应,其中2篇未提及具体不良反应,7篇阐述具体不良反应,其中6篇为输液过程中产生的不适症状〔11-13,15,22,25〕,如头晕、头疼、心悸、室性早搏、皮肤发红、瘙痒等,调整输液速度后或结束输液后自行好转;2篇涉及血象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白细胞增加〔25〕,心脉隆组1例血小板减少〔19〕。共计1 040例患者,其中心脉隆组549例,对照组491例。对出现不良反应的7项研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项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P=0.60,I2=0%),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CI(0.40,1.98),P=0.78)。见图12。

图12 不良反应发生率 Meta分析森林图

敏感性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P值和I2值一致,心脉隆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CI(0.43,2.69),P=0.89),结果基本一致。7项研究中骆金中2018所占权重最大,达42.6%,剔除该项研究重新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剩余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1.5,95%CI( 0.59,3.83),P=0.40),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于该指标纳入文献数量小于10篇,故不做偏倚性分析。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本研究对心脉隆注射液治疗CHF进行系统评价,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患者BNP、LVEDD、NT-proBNP水平,增加LVEF、6MWD等重要结局指标,从而改善CHF症状。其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组与对照组治疗CHF关于主要指标临床总有效率的结果为(87.62 %vs.70.08 %),森林图显示,心脉隆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 3.26,95%CI(2.45,4.34),P< 0. 000 01),且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提示CHF常规治疗辅以心脉隆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总有效率,提升临床疗效。心脉隆组与对照组治疗CHF关于主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为(2.00 %vs.2.24 %),森林图显示,心脉隆组较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0.89,95%CI(0.40,1.98),P=0.78),各项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P=0.60,I2=0%);且纳入RCT涉及不良反应较轻。提示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CHF所致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安全性高。

3.2 局限性分析(1)某些结局指标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可能原因是纳入研究的用药方案不同(剂量、疗程等),也可能是患者病情及心功能分级不一致所致。(2) 大部分研究未提及分配隐藏及盲法,可能造成选择性偏倚。(3)部分文献纳入患者的疾病状态等资料未做明确的评判,对于最终的疗效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影响。(4)大部分研究未描述远期预后结果,用药安全性还有待考察。

综上所述,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CHF可不同程度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属患者可接受范围;但本文具有一定局限性,还需大量相关RCT及更长的研究时间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心脉异质性注射液
碘帕醇注射液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0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5期)2018-06-06 03:12:17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2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1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二参降香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