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玉洁 曾立
[摘要]在百年革命、建设、改革的接续奋斗中,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国防科工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也形成了宝贵的军工文化。“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军工文化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时代性和强大的感召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军工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汲取历史经验,突出人民性、彰显价值性、把握时代性。
[关键词]军工文化;历史演进;逻辑理路;实践镜鉴
[作者简介]易玉洁(1997-),湖南省湘潭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立(1962-),湖南省怀化人,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经济动员。
[中图分类号] D25,E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9-0055-02
2021年6月25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重温党的历史和军工峥嵘岁月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深切感受到建立新中国的艰辛与不易,激励青年人矢志军工、献身国防。
一、历程:军工文化发展的历史演进
军工文化根植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等伟大实践中,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彰显着人民群众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救国大业:追求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红色军工时期(1931—1949年)。军工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工事业长期发展的历程中孕育而成的。1931年10月开始建立的兴国官田中央兵工厂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兵工厂,被誉为“人民军工发祥地”。①它见证了老一代兵工人“不忘初心,牢记强军首责”,勇于斗争、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铸就了“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为指导思想,军工战线的先辈们竭诚奉献,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军工文化的灵魂。黄崖洞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军工文化的鲜明体现。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黎城县境内太行山中部的黄崖洞,开办了兵工厂。由于规模大、生产能力强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工事业的一面旗帜,朱德曾将其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黄崖洞兵工厂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不仅制造了大量武器装备,而且锤炼出了一支优秀人民军工队伍,铸就了弥足珍贵的黄崖洞精神。主要表现为:以国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自觉奉献精神,以民族图强为特质的艰苦奋斗精神,以集成攻关为实践的科技创新精神。②以其为基础,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伟大的人民军工精神。③
(二)兴国大业:实现人民安康、政权巩固的新中国时期(1949—1978年)。在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中,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军工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并有了新的发展和提升。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英明决策,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钱学森等科学家前仆后继,在物质技术基础不足、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与美、苏国际关系一度极为紧张。此时党中央认为“三线建设要抓紧”,各省市积极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筚路蓝缕,创业军工。
(三)富国大业:全面建设小康、强大国防的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稳定国际国内局势,提升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中国开始进军航空航天领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航,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几十年的航天历史,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孕育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⑤改革开放以来,“银河”团队在多年科技攻关中凝聚和诠释了“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2006年,有着浓厚军工背景的申威在国家“核高基”专项基金的支持下,总参第56研究所成功研制出申威第一代产品SW1,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中,起到关键作用。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一共搭载40960块“申威26010”高性能处理器,成为世界首台运算超过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时至今日仍傲视世界。
(四)强国大业: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又不断取得骄人成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功,也孕育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⑥新时代军工行业建设步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深刻地体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二、动因:军工文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国防科工事业建设的历程成为国家发展建设的一个缩影,深刻认识军工文化的战略意义是加强军工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做好军工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将其投射到新时代的历史坐标。
首先,是落实文化强国战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发挥军工文化作为激励和凝聚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的纽带作用,有利于培养人们爱国热情、吃苦耐劳以及创新的能力,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⑦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新型举国体制进行科技创新,是突围西方国家战略遏制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的优越性。
最后,是推动建设更高水平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军工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军工事业的进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军工文化建设在近年来与军工行业的发展、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文化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新人培育目标还不相适应。丰富的军工文化应当被更好地挖掘与利用,发挥出军工文化育人典型应有的示范作用,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三、启示:加强军工文化建设的实践镜鉴
以史为鉴是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军工文化建設的曲折道路给人们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应该充分汲取经验教训,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首先,要突出人民性,坚持军工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⑧党的事业,关键在人,人民性是军工文化最耀眼的底色,始终镌刻在军工人灵魂的最深处。发展军工的目的就在于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军工文化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军工战线创造的先进文化⑨,在未来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带领人民共同为中国梦奋斗,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彰显价值性。军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与积淀,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要在挖掘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充分利用,讲好红色故事,发挥军工文化应有的价值。在统筹国家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制度文化建设,以最持久和深层次的力量增强富国强军事业的整体力量,这既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国防科工事业发展,引领中国迈向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然之举。
最后,要把握时代性,把弘扬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军工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军工文化建设要结合当前实际环境与条件,结合军事战争方略、世界军事变革,武器装备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军工文化内容发展进行传承与创新。要弘扬好科技创新精神,在新时代更好地应对国家安全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国防需求的技术与产业,促进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科技军工建设。充分展示军工人的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激励新一代青年铭记军工历史,投身报国事业。
[注释]
①廖春梅.中央红军兵工厂:人民兵工的始祖与国防工业的摇篮一纪念人民军工创建八十周年[J].云南档案,2011(12).
②刘银才.黄崖洞精神永放光芒[J].前进.2005(12).
③申窦飞.华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军工工人群体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2018(16):216+215.
④司德鹏.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自主创新勇攀高峰[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⑤张增敏.中国梦视阈下载人航天精神研究[D].湘潭大学,2018.
⑥王经国.军民融合发展:富国强军必由之路[J].晚霞,2016(8):37-37.
⑦谢富胜,潘忆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5):156-166+204.
⑧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⑨刘存福,李赫亚,孙利.军工文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黄宏.载人航天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司德鹏.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自主创新勇攀高峰[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4]刘银才.黄崖洞精神永放光芒[J].前进,2005(12).
[5]方忆平,侯媛媛,郑兴祥.新时代军工文化建设的分析与探讨[J].军工文化,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