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王世财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精神疾病[1]。因其病程较长,一些无意义、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却无法自控,因此对患者的身心、人际交往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2]。帕罗西汀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种常见药物,心理动力学治疗广泛用于临床的各种精神障碍,但联合应用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对帕罗西汀+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迫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选取对照组进行观察,具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精神科2018 年3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102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23~58 岁,平均年龄(42.7±6.6)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6.3±2.9)年;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25~59 岁,平均年龄(43.2±6.1)岁,病程2~14 年,平均病程(6.7±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战胜强迫症:治疗师指南[3]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经本院确诊与“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相符;②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存在过敏现象,可正常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③患者均知晓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存在认知障碍或他精神疾病者;③严重的心、肝、肾、脑等器官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均以口服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进行治疗,20 mg/d,7 d 后增至40 mg,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增量,最多不超过6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选取具有资质心理治疗师的医师,45 min/次,1 次/周,对患者实行心理动力学治疗。具体如下;①初始阶段,治疗师与患者共同选出侧重治疗的问题。让患者列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描述这些问题是怎么影响生活,自己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流露出的情感是什么样,治疗师多注重患者情绪。在谈话内容的设置方面,治疗师适当参与,给患者留有自由的空间,鼓励患者自由的交流,与患者建立较好的治疗关系。②治疗中期,治疗师采取积极的态度,明确治疗导向及治疗的目的,鼓励患者讲述致使其不良情绪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帮助患者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产生的,治疗的重点在于对患者言语不能表达的潜意识动机进行探索。③治疗后期,及时结束治疗是短期心理治疗的重点之一。治疗师要使患者意识到治疗是短期的,患者要学会自己独立面对,不对治疗师产生依赖,以此调动患者的求治动机,使患者积极配合,克服对新事物无助和恐惧感,学会积极面对,加以控制并战胜。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
1.3.1 临床疗效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的减分率进行评价。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Y-BOCS 减分率≥75%;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Y-BOCS 减分率为25%~74%;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Y-BOCS 减分率<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抑郁、焦虑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采用HAMD 量表,由两名评定者对患者进行判断,共有17 个项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焦虑评分采用HAMA 量表,共有14 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
1.3.3 认知功能 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其中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记忆力测试:从韦氏记忆量表选择中等难度故事3 min 阅读完成记忆,进行测试即时记忆,30 min 后再进行延迟记忆测试,每次测试为10 个要点,每个1 分,满分共10 分。注意力采用两个连线测验:①将数字1~30 散乱分布,患者按顺序链接;②数字与字母交叉连接,1-A-2-B 依次进行链接。分别记录两个测验完成所用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HAMD、HAM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即刻记忆评分、延迟记忆评分、连线测验1、连线测验2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即刻记忆评分高于对照组,连线测验1 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强迫症病因暂不明了,目前多认为和心理因素、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紊乱[4]。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可分为强迫情绪、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如反复怀疑碰到脏东西是否会得病、反复怀疑门窗有没有关紧等。强迫行为是患者为减少强迫思维造成的焦虑、明知行为不合理却不得不做的行动,如怀疑门窗有无关紧就会反复检查。一些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常重复一些动作,因此形成程序,如洗手一定从指尖连续到手腕,如被打断或顺序错了,就重新开始,消耗大量时间,对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5]。
目前临床所用的抗强迫症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可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以此起到改善强迫症状效果。帕罗西汀就是其中之一,其可阻断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延长和增加5-羟色胺的作用,以此达到抗抑郁的效果。且半衰期较长,疗效持久,口服后吸收效果好,因此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6]。帕罗西汀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但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是一大问题。
心理动力学中指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特点在于治疗以解决焦点心理冲突为主。治疗的分期有助于治疗师确定患者的特殊情感,前期给患者留有自由的空间,让患者自由联想,不局限于某一个问题。如何侧重问题或解决又是一个关键,治疗师要学会把握分寸。治疗中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反抗,这是治疗师与其讨论过去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时,患者主要使用的心理防御方式。治疗后期,治疗的重点即移情问题,使患者将冲突作为过去和现实经历中的一种存在接纳,改善以往不良认知思维方式,让患者明白结束治疗是为了生活更健康、独立,要减少对治疗师的依赖,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为探讨帕罗西汀+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观察组51例患者进行观察,并以帕罗西汀做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3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帕罗西汀+短程心理动力学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4.9±2.3)、(5.2±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2±3.1)、(7.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即刻记忆评分高于对照组,连线测验1 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应用短程心理动力学可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障碍,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空间记忆等,主要与大脑颞叶、额叶及顶叶相关。本研究所用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以症状为焦点,根据需要使用情绪聚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重复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行为,促使患者认知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迫症患者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