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行为主体的低碳博弈与激励机制

2021-10-04 03:21仲云云
生产力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碳行为主体常态

仲云云

(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一、引言

新常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低碳经济的转型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新常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首先,新常态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由注重经济增长外在数量向追求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转变。逐步改变原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结构,不考虑资源环境的经济增长不是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原来只注重经济增长不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说包括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对能源结构的优化方面,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碳排放量不断增高的能源结构模式,转而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模式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为主的高碳产业结构模式向低碳产业模式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后,经济新常态下,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进行科技创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的转型必须要进行低碳技术的升级创新,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低碳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提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

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即: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域碳排放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研究。Kim(2002)[1]认为居民对强排放消费品的需求,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Elisabeth M.Hamin 和Nicole Gurran(2009)[2]提出在各个层面都要有应对这些气候风险的政策,从可持续城市形态到可替代能源生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王锋等(2010)[3]、杜运伟等(2015)[4]、陈诗一(2012)[5]、肖潇(2010)[6]、吴玉萍(2017)[7]从宏微观多角度研究低碳发展政策,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发挥低碳行为主体的协同作用,才能更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现有研究从经济新常态下低碳行为主体这一微观视角研究的比较少,代表性的文献有:付丽苹(2012)[8]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下,对于低碳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机制。这篇文献比较完整地把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应用于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为主体的分析。但是经济新常态的外部环境改变决定了行为主体的角色作用、价值追求、博弈策略以及激励机制都应有相应改变。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契机,也是对既有研究的改善和补充。将研究新常态背景下低碳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机制,通过分析行为主体的低碳行为,为从微观视角制定低碳经济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二、经济新常态下行为主体的低碳博弈分析

在低碳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政府、居民、企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三大行为主体。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行为主体的努力。但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是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负责制定低碳政策。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和关键,负责低碳产品的创新与生产,担负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者的作用,是低碳产品的供给端。居民作为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负责低碳产品的消费,低碳生活的践行。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大行为主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政府要求企业节能减排,但高能耗产业依然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政府提倡居民低碳生活,但铺张浪费的高碳生活方式比比皆是,甚至政府自身也并未做到低碳办公。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行为主体的利益选择也势必对低碳发展产生影响。李玉洁(2015)[9]、仇泸毅等(2014)[10]研究表明,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而作为低碳产品的消费端,居民如何去做出选择,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如何去发展和生产。

(一)企业与企业的低碳博弈分析

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设者。企业群体复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竞争关系与利益比较。如果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就会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进行高碳生产。

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假设企业A与企业B都是理性的行为主体。

(2)企业A和B均有高碳生产和低碳生产两种策略选择。

(3)假设两个企业的产量都为Q,价格为P,成本为C,则高碳生产时两个企业的收益均是QP-C。

(4)在一个高碳生产,一个低碳生产时,低碳生产的企业另外要付出成本C'进行碳减排,所以这时低碳生产企业的收益为QP-C-C';高碳生产企业的收益是QP-C。

(5)低碳生产时两个企业的收益均是QP-C-C'。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构建下面的收益矩阵。

表1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博弈矩阵

根据以上矩阵,在企业A选择高碳生产时,企业B选择高碳生产;企业A选择低碳生产时,企业B选择高碳生产;在企业B选择高碳生产时,企业A选择高碳生产;企业B选择低碳生产时,企业A选择高碳生产。根据划线法,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企业A和B都选择高碳生产。

(二)企业与政府的低碳博弈分析

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假设政府与企业都是理性的行为主体。

(2)企业有高碳生产和低碳生产两种策略选择;政府有监管和不监管两种策略选择。

(3)政府监管的成本为Cg,当企业低碳生产时给予补贴及税收优惠T,当企业高碳生产时给予罚款W。

(4)政府不监管时企业选择低碳生产政府将获得正向的社会效用U,政府不监管时企业选择高碳生产政府将获得负向的社会效用-U。此时企业高碳生产的收益是QP-C,企业选择低碳生产的收益是QP-C-C'。

(5)政府监管、企业低碳生产时,政府的收益是U-Cg-T,企业的收益是QP-C-C'+T;政府监管、企业高碳生产时,政府的收益是-U-Cg+W,企业的收益是QP-C-W。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构建下面的收益矩阵。

表2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矩阵

在这个假设下,不存在纯策略战略纳什均衡。可以求解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用θ代表政府的监管概率,γ代表企业高碳生产的概率。给定γ,政府选择监管时的期望收益是(-U-Cg+W)γ+(U-Cg-T)(1-γ),不监管的期望收益(-U)γ+U(1-γ),令两种情况下期望收益相等,得到γ*=(Cg+T)/(W+T)。即:如果企业高碳生产的概率小于(Cg+T)/(W+T),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如果企业高碳生产的概率大于(Cg+T)/(W+T),政府的最优选择是监管。

给定θ,企业选择高碳生产的期望收益是(QPC-W)θ+(QP-C)(1-θ),企业选择低碳生产的期望收益是(QP-C-C'+T)θ+(QP-C-C')(1-θ),令两种情况下期望收益相等,得到θ*=C'/(W+T)。当政府选择监管的概率小于C'/(W+T),企业的最优选择是高碳生产;如果政府选择监管的概率大于C'/(W+T),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低碳生产。因此,该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θ*=C'/(W+T),γ*=(Cg+T)/(W+T),即政府以C'/(W+T)的概率监管,企业以(Cg+T)/(W+T)选择高碳生产。也可以这样解释,经济中有许多企业,其中(Cg+T)/(W+T)比例的企业选择高碳生产,有1-(Cg+T)/(W+T)比例的企业选择低碳生产,政府随机地监管C'/(W+T)比例的企业是否进行低碳生产。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与企业的减排成本C'、政府监管的成Cg、税收优惠T以及罚款W有关系。减排成本越小,企业越愿意进行低碳生产;罚款和税收优惠越大,企业越愿意进行低碳生产;政府监管成本越高,企业高碳生产的概率就越大。因此企业在减排成本尽可能小、惩罚力度或者税收优惠足够大的时候,都会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

(三)居民与企业的低碳博弈分析

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假设居民与企业都是理性的行为主体。

(2)企业有高碳生产和低碳生产两种策略选择;居民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策略选择。

(3)居民监督的成本为Cp,当企业高碳生产时给予举报,企业会遭到罚款W,同时居民因为监督将获得政府的奖励R。如果居民不监督企业进行高碳生产政府不会对企业进行处罚。

(4)居民不监督时企业选择低碳生产,政府将获得正向的社会效用U',居民不监管时企业选择高碳生产,居民将获得负向的社会效用-U'。此时企业高碳生产的收益是QP-C,企业选择低碳生产的收益是QP-C-C'。

(5)居民监督、企业低碳生产时,居民的收益是U'-Cp,企业的收益是QP-C-C';居民监督、企业高碳生产时,居民的收益是-U'-Cg+R,企业的收益是QPC-W。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构建下面的收益矩阵。

表3 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博弈矩阵

根据以上矩阵,当企业低碳生产的时候居民不会去监督,而当企业高碳生产时,居民是否进行监督取决于监督的成本和获得的奖励,需要满足R-Cp>0,也就是获得的奖励要大于监督成本,居民才有动力去进行监督。当居民监督的时候,企业是否选择低碳生产,取决于减排成本以及罚款力度,满足条件C'<W 时,也就是当罚款额度大于企业的减排成本时,企业会放弃高碳生产方式而选择低碳生产。

三、新常态下低碳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机制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到非对称信息的交易。掌握信息多、拥有私人信息的称为代理人,反之称为委托人。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低碳行为主体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图1 的激励机制框架,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满足激励相容条件,也就是通过激励措施让代理人能够自觉自愿选择和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行动,防止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而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影响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委托—代理合同的签订必须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条件。

图1 政府、企业、居民的激励机制目标与相互关系

首先,实现新常态下对于地方政府低碳行为的监督激励。很长时间以来,GDP 成了考核地方政府成绩的唯一且核心指标。新常态下这一指标被打破。粗放式的高污染高排放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地方政府要树立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执政理念,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统一。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为了激励地方政府不偷懒,需要地方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中央政府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面,环境污染的一票否决制,督促地方政府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并且需要征询居民对于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见。居民作为地方政府的监督者,充分发挥纳税人的作用,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在治理环境和控制碳排放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者消极抵制要给予监督和纠正。

其次,实现新常态下对于企业低碳行为的政策激励。通过“大棒+胡萝卜”的政策激励企业的低碳行为。为了避免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并且防止企业利用私人信息优势,采取“别人减排而我不减排”搭便车的行为。地方政府要对企业进行新常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宣传,即企业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方面可以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补贴,比如对于企业的技术升级、低碳技术创新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于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负的外部性给予征收碳税等处罚,并且处罚力度要足以超过因为偷懒或不作为得到的收益,从而满足在均衡合同中的参与约束条件。同时让企业签订承诺书,鼓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减少后期生产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最后,实现新常态下对于居民低碳行为的引导激励。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比较多的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等现象,比如追求高排量汽车,仅仅为了面子购买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并且相互攀比,这与提倡的低碳行为是相背离的。政府需要进行政策和舆论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低碳消费和节能减排,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居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使用单车,少开汽车,特别是大排量的汽车,对于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减税和补贴。低碳经济的目标不是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端提供节能的高科技产品,企业要善于挖掘居民的需求特别是隐性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来研发高端的低碳产品,并且对低碳产品进行分类标识,以引导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

猜你喜欢
高碳行为主体常态
连续酸平产线生产高碳宽带钢的焊接技术研究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