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明,林 辉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提高了整体能源消费水平,工业化特征是高耗能产业的迅速发展[1],导致国内能源生产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能源需求。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从1978 年的62 770 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7 年的247 279 万吨标准煤,再升至2012 年的331 848 万吨标准煤。同时,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978 年的57 144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 年的280 508 万吨标准煤,再增至2012 年的361 732 万吨标准煤。同样作为供求差额,1978 年的5 626 万吨标准煤是供过于求的额度,而2007年和2012 年的33 229 和29 884 万吨标准煤却是供不应求的缺口①数据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表明中国已经成为能源进口大国并将可能长期保持这一趋势。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高耗能弊端早已被理论界所注意,中央政府也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就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使中国开始具备转变增长方式的制度基础。21 世纪以来,我国更是把节能作为中心,通过推进节能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并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这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能源使用的现实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之间的矛盾不禁让人发问:中国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展是否缓慢? 如果是,那么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必须着重控制哪些领域的短期风险?
若要对如上问题给出有力的回答,需考虑到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节能抓手,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一个可操作的视角。各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纵向和横向差异,构成了判断转变增长方式进展及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应特别关注哪些领域的重要视角。相比于过去作为能源出口国,中国当前能源需求通过国内和国外共同供给满足并且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3-4],意味着能源价格的波动性会比过去更大。能源价格波动直接导致严重依赖能源的行业生产成本发生波动,间接导致使用这些行业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其他行业生产成本波动,最终影响各行业价格水平[5]。本质上,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纵向变化能从定量意义上对增长方式转变进展给出客观判断。如果能源价格同方向、同幅度的波动给一个行业带来的影响随时间而增加,该行业生产方式转变进展缓慢;如果几乎所有行业受影响的时序特征均如此,说明增长方式转变进展整体不乐观。另外,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横向差异能从定量层面上捕捉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给哪些行业带来更大的短期风险。如果能源价格同方向、同幅度的波动给不同行业带来异质化影响,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必然会在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时面临更大风险,受影响较小的行业风险更小[15-16]。为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的横向差异? 一个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是否呈现明显的纵向差别?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准确了解各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纵向变化和横向差异,进而从定量意义上间接洞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展,借鉴和吸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洞悉加快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重点控制那些受影响程度较大行业的短期风险,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关于能源价格波动的经济影响,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的探讨,如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不对称影响[6-8]、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9-10]以及检验石油价格与经济波动间关系弱化的可能性[8]。相比于国外研究,国内对于能源价格波动的经济影响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现代经济发展无法回避能源供应不确定性问题,能源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侧重于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运用的模型大致可分为四类:CGE 模型、协整或SVAR模型、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以及其他模型。首先,魏涛远[11]基于宏观数据,应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世界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发现世界油价上涨会损害我国经济增长,不同的政策使这种损害有所增强或减弱。林伯强和牟敦国[12]运用CGE 方法分析煤炭和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发现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有紧缩作用,相同比例的煤炭和石油价格上涨,后者紧缩作用是前者的2 至3 倍,这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吻合。其次,Huang 和Guo[13]使用四变量SVAR 模型考察1990—2005 年油价波动对中国实际汇率的影响,发现油价波动导致长期实际汇率的小幅升值;林伯强和王锋[14]利用2002 年和2005 年投入产出表模拟能源价格上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并用递归SVAR 模型检验传导滞后期,发现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涨幅较小,且存在滞后。再次,基于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于渤等[15]用1992 年和1997 年投入产出表经调整后的数据分析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发现受影响较大的是石油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刘起运和任泽平[16]对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从模型技术、模型结果和数据基础进行技术评估;任泽平等[17]基于2002 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原油价格变动对物价水平和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并分析传导机制;任泽平[18]运用2007 年投入产出表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潜在和实际影响,发现对上游的影响大于下游,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大于消费领域,对企业的影响大于居民。最后,运用供需影响模型,林伯强[19]利用2003 年6 省实地工业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电价变动对不同工业的影响,发现电价上涨使所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但只有传递到消费者才会转为通胀压力;运用DSGE 模型,柳明和宋潇[20]利用1999 年至2011 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石油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发现石油价格上涨冲击对产出的负向作用更大,导致货币当局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冲击。
上述研究对于我们深入分析能源价格波动对各行业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仍存在如下局限性:(1)就研究对象而言,已有研究主要讨论能源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影响,对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涉及较少。加总数据会掩盖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异质性,行业数据才可以挖掘宏观总体数据无法发现的重要信息,进而尽量避免“归并偏差”;而且考察行业影响,不仅对于行业企业至关重要,也能为宏观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定量基础。(2)就研究内容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的能源是石油,对电力、煤炭等其他能源涉及较少,也未充分考虑能源价格波动行业影响的纵向和横向差异是否会因为能源的改变而显著不同,以验证结论的稳健性。(3)就研究方法而言,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需要更复杂数据的CGE 模型和主要应用于宏观数据时序分析的SVAR 模型,能用但效果不佳。而针对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和良好效果。(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已有研究都没有基于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的横纵向差异,来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展情况和风险控制领域加以客观判断,而已有的判断转变进展的方法多是定性分析,缺乏严谨性。通过定量分析评估和多维比较各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是更严谨更具操作性的视角。因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根据中国2002 年、2007 年及2012 年42 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对原油、煤炭、电力、成品油4 种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估、排序和多维比较,从定量意义上探究中国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展是否缓慢,也为粗放型增长是否已得到根本性改变提供来自行业微观层面的判断依据,并发掘出我国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需重点控制哪些行业的短期风险,从而为我国政府加快推进并有效控制短期风险提供有定量依据的决策参考。
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涉及的产业链很长。能源价格波动对下游行业将产生普遍影响,既有作为原材料对生产链各环节的影响,又有作为燃料动力对各行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18]。分析能源价格波动对不同行业成本的影响,需了解能源成本占不同行业总成本的比例。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提供了每种最终产品消耗的中间产品的比例,因此,可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能源价格波动对各行业成本的影响。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主要是从产品生产和供应角度研究价格影响的数量程度,传导机制是通过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关系实现,可定量测算一种或多种产品价格的改变对其他产品价格的影响,并能对这种影响做出完整描述[16]。为此,本文遵循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框架,系统分析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15,17]。该模型建立在三个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第一,不考虑企业可能采取的降低物耗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第二,不考虑由工资、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折旧变化对价格带来的影响;第三,不考虑市场需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14]。模型形式设定如下:
从价格的角度看,n种中间投入品生产出的第j种最终产品的平衡方程为:
其中,a1j,a2j,…,anj表示生产第j种产品的中间投入的直接消耗系数,vj表示第j种产品的增加值,pj表示第j种产品的价格。为获得n种产品在第j种产品中所占的成本,在平衡方程(1)左右两端减去产品增加值vj,得到如下方程:
该方程被称为成本平衡方程。令第n种产品为能源产品,能源价格变化Δpn后,其他所有(n-1)种产品成本随之变化,因此某种产品价格的变动是由与该产品有直接和间接生产联系的其他产品价格连锁变动而引起,这些产品的成本平衡方程用矩阵重新表示为:
通过变化可将其他产品价格表示为第n种产品价格的函数形式:
进而可计算价格/成本弹性ξ来衡量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在其他行业间的传导程度:
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输出结果为价格变化相对幅度,体现能源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也反映能源价格波动的间接影响,这是其他分析方法不具备的[16]。
本文使用的指标是直接消耗系数,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部门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考虑如下情形:一个行业生产时需使用能源,随时间推移,如果该行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展很快,该行业对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数将明显下降,受该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必将显著下降。为此,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纵向变化能从定量意义上对增长方式转变进展情况加以识别。若一个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随时间而迅速下降,该行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进展很快,反之,若该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随时间而不变甚至上升,该行业生产方式转变进展缓慢;若一国几乎所有行业受影响程度时序特征大抵如此,说明增长方式转变进展整体上不容乐观。为更直观地进行纵向比较,本文构建一个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程度变化率指标,公式为:
面对严重的山洪灾害,江西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转移山洪灾害威胁区群众,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其中,ξ1为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最终值,ξ0为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初始值。如果绝大多数行业的影响变化率为非负,说明增长方式转变的整体进展缓慢。
能源价格波动会在短期内给各行业带来异质性的风险,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必将承受较大的风险。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横向差异能从定量层面上识别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会给哪些行业带来更大的短期风险。延续上述分析,考虑如下的情形:各行业生产会不同程度使用某种能源,越粗放的行业对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进而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也越大。由此,所有年份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各自最大10 个行业的交集行业就是本文所考虑42 个行业中最粗放的行业,这些行业在加快转变过程中必然面临更大的短期风险,也即通过检验各行业受能源价格影响的横向比较结果稳健性,可以发现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行业,进而有针对性地建议政府应重点控制风险的行业范畴。
所有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2002 年、2007 年和2012 年的投入产出表,2002 年的投入产出表包括42 和122 个部门的两个子表,2007 年的投入产出表包括42 和135 个部门的两个子表,2012 年的投入产出表包括42 和139 个部门的两个子表。出于部门分类的可比性考虑,本文采取42 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并运用Excel 进行具体运算。虽然2007 年的直接消耗系数表可直接获取,但2002 年42 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却无法直接获取,因此,我们采用2002 年投入产出的基本流量表间接计算出42 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另外,原油的生产部门其实是石油开采业,但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中,石油开采业和天然气开采业混合在一起,因此,原油价格影响的最终计算结果中可能存在高估的问题;但由于中国的天然气生产量相对于石油来讲比例极低,故其影响可忽略不计。同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主要生产成品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要生产电力。
基于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利用2002 年、2007 年和2012 年的42 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在4 种能源价格各自波动10%前提下,测度的各行业受影响程度及其排序情况见表1。以煤炭价格波动为例,2002 年,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最大行业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表现为当煤炭价格波动10%时,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品价格波动2.7514%。在每一个格子中,第1 个(第2 个、第3 个)数字为2002 年(2007 年、2012 年)各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程度,第1 个(第2 个、第3 个)圆括号内的数字为2002 年(2007 年、2012 年)该行业影响的排序。表1 中42 个行业的所有价格弹性均为非负值,说明4 种能源价格波动引起其他行业的成本同方向波动,也反映出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确实存在行业间的传导。更重要的发现是,在同一时期,一种能源价格波动给各行业带来的影响迥然不同,不同能源价格波动给同一行业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不同时期,同一能源价格波动给同一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同,意味着行业影响具有时变性。
表1 2002 年、2007 年和2012 年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排序)(单位:%)
续表1
续表1
通过纵向比较各行业2002 年、2007 年和2012 年受每种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测度结果发现,影响程度和排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一,每个行业受每种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都随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第二,一些行业受某种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排序随时间演变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如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的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的化学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受电力价格波动影响的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受成品油价格波动影响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第三,大多数行业受某种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排序随时间而变动,如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的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随时间推移,即使能源价格发生同方向同幅度的波动,各行业的受影响程度也往往有所不同,这背后凸显的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展状况。事实上,我们更关注的是,从2002 年至2007 年,再到2012 年,各行业对能源的相对依赖程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便于进行纵向比较,基于公式(6)计算得到能源价格波动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变动率①限于篇幅,变动率的具体结果没有在正文中呈现,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向作者索取。,可以发现2002—2007 年存在如下特征:首先,原油价格波动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变化率均为正,表明在原油价格同方向同幅度变动情况下,所有行业的受影响程度都随时间而增加,凸显了各行业对原油的依赖程度皆有增无减。其次,除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之外的其余所有行业受成品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变化率都为正,说明几乎所有行业对成品油的依赖程度皆递增。再次,受电力和煤炭各自价格波动影响程度变化率为正的行业数依次是33 个和29 个,意味着绝大多数行业对煤炭和电力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进一步,2007 年至2012 年,绝大多数行业受各种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程度变化率为负,说明几乎所有行业对能源依赖程度均降低。这10 年,各行业受能源价格影响程度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阶段变化。总体而言,各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几乎皆表现为2012 年大于2002 年,说明几乎所有行业生产的粗放程度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为此,纵向比较分析的总体结论是:中国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迄今不容乐观,目前依然延续粗放型增长方式。
这一结论显然与Krugman[21]和Young[22]这两篇文献是一致的,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支持。比如,唐颖和赵文军[23]认为,中国增长方式转变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却远未实现本质性改变,甚至近些年粗放型增长问题还愈加凸显。对于这一稳健的结论,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是产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增加。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在城市化进程中往往呈现工业化特征。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国家一样,以工业化和能源需求刚性为重要特征。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生产和运输需消耗更多能源,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建设及运输过程比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消耗更多能源,与城市化相关的工业化发展将推动居民能源消费[24]。能源消耗强度1978—2001 年以每年5%速度下降,但2002 年后止降反升,这与产业结构变化基本同步,能耗强度动态反弹趋势反映了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的上升[25]。其二是节能技术进步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总体取得了技术进步,但对工业全行业生产率提高做出主要贡献的是以计算机、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以高耗能的重化工业行业尽管总体上也取得技术进步,但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工业整体生产率进步的拖累[26]。其三是地方政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行为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之,能源价格波动情况下,所有行业受影响程度几乎都随时间而增加[27],说明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效果不理想,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为此,进一步加快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当前中国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表1 中各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比例体现了能源价格各自上涨10%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当某种能源价格发生波动时,受影响排序前10 位的行业相比于非前10 位的行业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同时受两种能源价格波动影响排序前10 位的行业相比于仅受一种能源价格波动影响排序前10 位的行业应得到更多关注;以此类推,同时受四种能源价格波动影响排序前10 位的行业应得到最多关注。为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根据表1 结果整理和提炼出2002 年、2007 年和2012 年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排名前10 位的行业,如表2 所示。
1.横向比较:2002 年
表1 显示,当原油价格波动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承受的影响最大,影响程度高达6.027 3%,意味着原油价格上涨10%将导致该行业产品价格上涨6%,这是非常大的影响。受煤炭、电力和成品油价格各自波动影响最大的依次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具体的影响程度表明,三种能源价格各自上涨10%将分别导致受影响最大的对应三个行业产品价格各自上涨2.75%、2.10%和1.56%。受每一种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排序位列第2 位至第10 位的行业明细见表2。
表2 2002、2007 和2012 年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排序前10 位行业
2002 年,受所有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始终位于前10 位的行业有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5 个行业。各种能源价格波动情况下,受影响最大的前10 个行业都属于第二产业,表明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促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进一步还能发现,这些行业几乎都属于第二产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行业,说明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并非无懈可击,生产的粗放程度仍很高。有研究表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工业化推动方式呈现粗放型特点,工业结构出现重化工业化趋势[28]。赵文军和于津平[29]认为,中国工业增长方式的粗放型特征不仅不存在弱化趋向,反而强化。Wu[30]认为,国家主导、由强势政府推动的工业化必然被锁定在高速度和低效率的路径上。
2.横向比较:2007 年
据表2,2007 年原油价格波动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受到的影响仍然最大,高达6.150 6%,说明原油价格上升10%会导致该行业产品价格上涨超过6%。受煤炭、电力和成品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确切的影响程度表明,三种能源价格上涨10%会依次导致受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产品价格各自上涨1.79%、2.28%和2.20%。此外,当4 种能源中任何一种能源价格波动时,化学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4 个行业受到的影响都排名前10 位,表明这4 个行业对4 种能源价格的波动更敏感,是政府需在能源价格波动时给予关注的行业,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时要攻坚的行业。
3.横向比较:2012 年
表2 显示,当原油价格波动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受到的影响依然还是最大的,影响程度为5.500 3%,表明原油价格上涨10%将导致该行业产品价格上涨近6%。受煤炭、电力和成品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的仍旧依次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明确的影响程度意味着三种能源价格上涨10%将分别造成受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产品价格各自上涨2.81%、1.85%和1.94%。与2007 年完全一致。2012 年受4 种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程度皆排名前10 位的行业有4 个行业,分别是化学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4.横向比较的稳健性结论与分析
2002 年、2007 年和2012 年各自横向比较的稳健性结果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这些第二产业中的重化工业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更大,表明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仍具有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这与国内学者普遍认为21 世纪以来工业再次重型化的观点相符。陈诗一[31]指出,2003 年后以高耗能为特点的重化工业化趋势再次显现,房地产和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机电和化工等产品出口份额提高,推动了采掘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和金属加工业、化工和机械设备制造等重化工业行业的膨胀。事实上,中国工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具体到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上,即是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化,进而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转变[32]。21世纪以来,工业结构再次进入重型化阶段固然有其必要性,是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阶段[33]。然而,再次发展重化工业绝不能延续老路,必须强调集约型的重化工业发展路径,依靠信息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创新,使重化工业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实现快速发展[34]。显然,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是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道路。为此,把握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时机,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升级,有利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35]。
综上,具有相当稳健性的横向比较结论是: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程度较大的行业基本上都是重化工业行业,诸如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这是由于重化工业行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明显更高所致。
改革没有回头路可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当前唯一的抉择。党的十九大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经济发展质量,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增长方式的攻关期。如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国经济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兼顾经济增长与能源节约,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也就此展开了大量研究,然而在中国增长方式转变进展情况如何以及加快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进程中重点控制哪些行业的短期风险这两个方面,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本文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在中国能源节约的速度已经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36]这一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从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纵向和横向比较视角出发理解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展及其短期风险。研究发现:一方面,对于纵向比较的稳健性结果,就阶段性变化而言,各行业受各种能源价格同向同幅波动的影响程度几乎都表现为2007 年的大于2002年和2012 年的,表明各行业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总体来讲,2012 年的大于2002 年的,说明各行业生产的粗放程度非但未显著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迄今为止还不够理想,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关于横向比较的稳健性结果,受各种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程度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化工业行业;能源价格波动对重化工业行业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能源价格波动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也就是政府致力于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在短期内将会给各行业带来的风险[37]。能源价格波动对各行业影响程度的横向比较结果,除了能够洞悉各行业受影响程度的差异性,还能够传达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即一系列措施在短期内将会给哪些行业带来更大的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建议政府部门应该重点控制短期风险的行业范畴。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是节能降耗。根据这一政策思路,能够厘清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短期风险控制的重点行业。具体而言,虽然第一和第三产业都存在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但第二产业中的问题最大,为此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在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内部的关联度高,由节能降耗等转变增长方式主要政策引起的不确定性极大,因而在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产业风险源是第二产业。而在第二产业中,又必须要重点控制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化工业行业,无论是正在实施的节能降耗,还是不久必然推出的能源及其他资源价格改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这四大行业。这四大行业都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提供基本条件,因此由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产业风险会通过这四个行业扩散到整个制造业,进而扩散到国民经济中的其他产业部门。控制好这四大行业在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的风险,就在相当大程度上控制住了宏观经济中的产业风险,这对于当下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尤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也为未来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本文的发现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纵向比较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展缓慢,其政策含义是应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直到最近,中央政府才确切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业影响纵向比较显示中国经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地方政府能否真正放弃保护有利于短期增长而在长期使社会总体上付出昂贵代价的粗放型企业仍需拭目以待。不容置疑,加快转变增长方式需合理控制短期风险。短期来讲,致力于快速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目标而采取的节能措施会造成能源价格波动,进而势必会损害一部分生产者的利益,为此需兼顾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对于那些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应予以重点关注。横向比较分析表明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程度较大的主要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四大重化工业行业,其政策含义是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基于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机协调的风险控制系统,重点控制这四大重化工业行业的短期风险,以降低各行业短期成本上升风险,进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的进程。具体的政策手段是:尽快建立一个基于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中央政府宏观经济风险控制系统,促进地方政府的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并加强中央与地方风险控制系统的协调,基于中央和地方有机协调的风险控制系统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38]。具体的政策抓手是:通过制定节能技术政策促进技术创新、税收政策提高能源与其他要素间相对价格、产业政策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依次发挥科学技术、要素替代和产业结构升级在节能中的重要作用,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时,一些高耗能产品的需求可通过进口满足。另外,根据各能源品种的相同波动幅度却对各行业影响显著差异的结论,我们可以对不同能源品种行业的价格波动、交易机制等采取适当的调节、改革方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