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奥博
摘 要:隨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扬弃,站在数学教育哲学观的视角下,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上。本文通过分析数学教学中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以及在数学教育哲学观视角下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提出构建具备核心素养数学课堂的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教育哲学观;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引言: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大数学教师要将这一点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制定出合理有效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对于提升在学习中的热情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站在数学教育哲学观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
一、在数学教学中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单一,欠缺灵活性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有部分数学教师只会按部就班的讲解数学课本上的内容,数学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由于数学本来就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接受起来不容易,就很难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够专注,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逃避学习数学的心理,这就会导致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另外,沉闷的课堂气氛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1]。
(二)课堂任务重,学生缺少消化时间
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有部分数学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往往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进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没有透彻,就被过多的作业和考试难住。学生缺少自己消化知识的时间,往往导致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没能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出来
现在的教学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但是,就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数学教师常常采用的是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兴趣去学习,从而影响到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在教学上没能正确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空间,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数学教育哲学观视角下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性
哲学属于所有学科之首,是方法论的集大成者。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旦缺乏相应的哲学知识,就不能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直观地想想,学生也就不能形成理性思维。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来说,直观想象力与抽象思维都是其核心。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就需要数学教师以哲学观的视角去设计教学方案,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要立足于现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的能力;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之后更好地适应社会[2]。
三、落实好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哲学观认为,在事物与事物的联系之中,要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获得数学知识,在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那么,数学课堂的主体就应该是学生。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教学的主导,学生为辅。有部分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这种教学观念,改变这种课堂结构,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的教学结构,才能充分地调动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到《一次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准备的时间,引导学生做出课件,然后让学生准备好之后站在讲台上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预习中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也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3]。
(二)借助学生的“数学抽象”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哲学观认为,理性思维的重点是遵照事实,要具备求知态度,要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都缺失理性思维,这是因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往往缺乏对学生的逻辑训练。现阶段,有很多的大学教师感叹很多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论文都写不出来,即使是写出来的论文也缺乏逻辑,着就是缺乏理性思维培养造成的恶果[4]。
有很多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往往将数学的推理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培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要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5]。
1.对课堂进行分层
哲学观认为,矛盾存在特殊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分层,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对课堂进行分层。比如: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教师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预习,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的提出来,这样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抓住知识重点,更能构建良好的师生情谊。在下节课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再进行分层教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主动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其找出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上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开展学习,有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并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6]。
2.开展个性化教育
哲学观认为,唯物论中的物质决定意识,一切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学生情况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国从古至今都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没能具体地贯彻落实,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7]。比如: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教学的方法,在数学教师教学到“圆”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可以这样设置教学方案,對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不仅掌握住“圆’的基本知识,还可以给学生拓展更多地课外知识;对于普通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好基本知识即可,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思考,掌握课本上的课后题。这样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8]。
结束语
从数学哲学观的视角出发,重新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之后将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在数学课堂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直观想象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仅学到数学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这一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文宏.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讨论[J].学周刊,2020,(4):2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024.
[2]辛鸿枫、顾伏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亚太教育,2020,(4):25.DOI:10.12240/j.2095-9214.2020.04.020.
[3]裴满怀.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亚太教育,2020,(4):21.DOI:10.12240/j.2095-9214.2020.04.016.
[4]连子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探析[J].亚太教育,2020,(1):94.DOI:10.12240/j.2095-9214.2020.01.080.
[5]罗素华.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亚太教育,2020,(4):20.DOI:10.12240/j.2095-9214.2020.04.015.
[6]魏存金.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思维方法与能力培养探究[J].亚太教育,2020,(1):151.DOI:10.12240/j.2095-9214.2020.01.128.
[7]许世谦.浅谈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与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0,(3):153.DOI:10.12240/j.2095-9214.2020.03.132.
[8]张冬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20,(2):50.DOI:10.12240/j.2095-9214.2020.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