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职生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正迁移的实践探索

2021-10-02 02:24胡娟霞滕道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迁移养成教育中职生

胡娟霞 滕道明

摘要: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反应,更是人的内在精神与品质,它关乎个人的人格与素养。通过探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共同因素,使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实现中职生从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的正迁移。

关键词: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迁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36-05

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与动力。实践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水平不足以支持课程的学习,而是因为他们普遍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及主动探索、反思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对学习非常漠然[1]。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由来已久,要想直接改变,非常困难。然而,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对容易,通过改变生活习惯继而迁移到学习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习惯是中职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环境、新事物、新媒体不断影响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中职生表现出诚信意识增强、法律意识较好、团队意识牢固等积极品质,这是新的环境赋予中职生积极的一面。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大部分中职生是因为中考“失利”而未能顺利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容易因为学业成绩不佳而引发自卑、敏感、脆弱、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

大量研究发现,中职生学业成绩不佳并不是因为智力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学习习惯不良造成的。如张军调查了江苏省1599名中职生发现,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并且整体差异明显,呈现出两极化的差异。中职生很少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不良学习习惯亟需改正[2]。向玲的研究发现,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学习困难的青少年的主动性控制能力的缺陷更为明显[3]。国外学者Kavale、Forness也指出,学习困难是指在口语、阅读、写作、数学以及其他科目上的落后、障碍和发展迟滞,这可能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或感情、行为的失调导致,而不是智力落后、感觉剥夺或者文化教育因素的结果[4]。由此可见,中职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并不是智商的问题,更多的是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自控力、专注度等的影响。

中职生在生活习惯方面也表现出较多问题。以对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2018级新生入学调查结果为例,63%的新生表示没有人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培养;79%的新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是不良的;76%的新生表示不会整理内务;77%的新生表示不太清楚乘坐电梯、上下楼梯的基本规则等。中职生的生活习惯处于学生自己不知如何改进、家长漠不关心、教师顾及不暇的境地。

由上可见,中职生不管是在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上都表现出较多问题,直接影响了中职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正迁移的可行性分析

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迁移既是一种学习现象,也是一种学习过程。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5]。本文所探讨的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起到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在中职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这是由生活习惯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一)生活习惯的特点具有可迁移性

生活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具体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整理习惯、文明习惯等。生活习惯与其他习惯相比具有以下可迁移性特点。

1.外显性。生活习惯相对其他习惯具有可直接观察的外显性的特征。如在饮食习惯上,学生是否按时吃饭、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有无暴饮暴食行为、有无吃零食行为、有无浪费行为都是可观察、可监督、可记录的。外显性也使生活习惯具备可指导、可对比、可评价的特点。

2.行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推行知行合一、知行并进,但是对中职生习惯的养成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尤其是对学习习惯有一定问题的学困生来说,空洞的说教和大道理的“灌输”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厌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在中职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行知合一”,让学生先行后知,在行动的过程中感悟道理、领会道理,在做中学。

3.速成性。日本作家古川武士在其所著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中,将习惯分为三类,分别是生活习惯、身体习惯、思维习惯。其中生活习惯是指只需变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就能养成的简单习惯,通常一个月左右就能养成;身体习惯是指健身、跑步等,这样的习惯需要牵动整个身体的力量的习惯,需要3个月才能养成;思维习惯指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能力等,这样的习惯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养成,通常以年为单位。可见,生活习惯相对于其他习惯具有见效快的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具有相同因素

桑代克在研究迁移理论时提出“共同因素说”,即认为两种学习之间实现迁移的条件是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因素。白晋荣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相同因素确实是产生迁移最为重要的条件[6]。下面就从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之间存在的相同因素进行分析。

1.意志力。由于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都是在现有发展水平之上的,所以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习惯的养成就是一种学习过程。新习惯的养成涉及旧习惯的改变,改变习惯就是否定自己以前的偏好,这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痛苦,所以习惯养成的过程需要巨大的意志力来支撑。不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付出意志力,意志力对习惯的养成起着维持的作用,是习惯养成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恰恰是缺少良好习惯素养的中职生所缺少的。

2.合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礎能力。合作能力包括个体参与、达成共识、汇集意见、得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都需要具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尤其是寄宿制的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需要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以整理宿舍内务为例,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把牙刷排成一条线,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以宿舍为单位的团体合作,要发挥集体荣誉感的作用。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释疑、相互提升的合作能力。

猜你喜欢
迁移养成教育中职生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