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
时值初夏,“青蒿牵衣细草长”,正是朵颐蚕豆、品味乡愁的大好时节。
宛如青衣卿的“立夏豆”,新鲜摘下,剥出翠綠的豆粒,连内皮用葱油生煸,或加些切碎的咸菜,或加些蒜苗,吃进口中,绿皮柔嫩,绿皮内的豆肉,糯软甘润,正所谓“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是江南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时令菜”。当代江南才子范烟桥《茶烟歇》云:“摘而剥之,小如薏苡,煮而食之,可忘肉味。”
蚕豆除葱油生煸外,吃法有N种。江南人家喜欢把蚕豆跟大米一起煮,称作“蚕豆饭”。这显然是把蚕豆当粮食看待了。过了节令,蚕豆不再青嫩,有些老了,江南人把豆粒上的一层绿皮剥掉,豆粒分开成豆瓣,人油锅翻炒后,加入腌荠(由晒干后芥菜、大头菜、雪里蕻、草头加盐腌溃而成),添水煮开,成就了一道风味独特的家常招牌菜——腌荠豆瓣汤。盛上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这豆瓣里的氨基酸分解游离出来,与腌荠融合,形成特有的自然之鲜,吃到嘴里咸丝丝、酸溜溜、鲜笃笃,一股热量从头到脚直透心脾。腌荠豆瓣汤咸中带鲜带酸的口味,也正适宜天气闷热、食欲不振的时节开胃佐餐,因而特别下饭。同时,腌荠中所含的盐分,对夏天流汗过多也恰好是适当的体能补充。好吃不贵的腌荠豆瓣汤,成就了流行江南的一句民谚:“三天弗吃腌荠汤,脚里酥汪汪。”其意为:假如三天没有吃到腌荠汤,一个人腿脚乏力,走路都没劲。
待豆树落而为箕,蚕豆渐渐转黑,已然变老,干脆晒干。晒干后的蚕豆,坚硬如铁,便于保存。把干蚕豆磨成粉,既可用作馒头、汤圆的豆沙馅,又可制作成豆腐、粉丝、粉皮、凉粉等。豆腐、粉丝、粉皮一般与腌荠配伍,煮了吃;切成方块的凉粉与酱油相拌,加些葱花、生姜丝,清凉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夏令美味。
其实,蚕豆的身份是多样化的。既是粮食,又是小菜;既是闲食,又是补品。作为休闲食品,最简单的吃法是用细沙炒熟了吃,当然得有个好牙口。在那艰苦的年代,香喷喷的炒蚕豆,给童年生活带来了沉甸甸的快乐。相对复杂、上些档次的吃法是,把干蚕豆用水浸泡,待其变软生芽,演变成“发芽豆”后,加盐和作料煮熟,江南人称之为“烂蚕豆”,是极佳的下酒菜。除了“烂蚕豆”,也可将浸泡后的蚕豆制作成五香豆、兰花豆、怪味豆、茴香豆等各类吃食。提及茴香豆,自然联想到鲁迅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孔乙己。他在咸亨酒店“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吃着,喝着,一句“多乎哉,不多也”的妙言,让孔乙己的穷酸相跃然纸上,让普通的蚕豆有了文化的味道。
现如今,虽老蚕豆难觅,但初夏时节,菜场、超市里的青蚕豆随处可见。即便过了尝鲜时节,超市货架上五香的、油炸的、酥皮的、干香的熟蚕豆也是琳琅满目。蚕豆,就是这颗蚕豆,沉默而无语,大美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