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音乐的耳朵

2021-09-30 00:58张治华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音乐教学

张治华

摘  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是音乐学科的重要特点。新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而学生审美感知素养则是实现美育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只有从音乐知识、教材内容、情境创设和情感体验等多个角度入手,先让学生爱听、会听,唤醒学生音乐的耳朵,才能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学; 审美感知 ;培养路径

一、审美感知的内涵

所谓审美感知,即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感觉和解读。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善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一语道出了审美感知的重要性。具体到音乐教育而言其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爱听。即学生愿意亲近音乐,聆听音乐,创造音乐;其次是会听,即学生可以从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并由此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审美感知排在了三项核心素养之首,其基础性、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审美感知素养有所欠缺,整个音乐教育和美育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二、当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感知素养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具体到审美感知的培养来说,还存在两点不足。首先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审美感知的价值和意义。审美感知是音乐教学和美育的开端和基础,但是很多教师却直接跳过了这个环节,在学生缺少最基本的了解和体验的情况下,便直接进行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活动,其效果和质量可想而知。其次是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方法不得当。审美感知作为个性化的审美创造活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很多教师却直接将自己的审美感知强加给了学生,使主动的审美建构变成了被动的知识灌输。只有真正认识到审美感知素养的重要性,并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质量,实现核心素养培养和美育的目标。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掌握音乐知识

“虽然连续两次的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都强调要以审美为核心,淡化知识和技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和技能可有可无。”1相反,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越丰富,审美感知才越强烈,否则就会对美妙的音乐充耳不闻。从小学生的年纪和心理特点来看,单纯的讲述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要求教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如科尔文手势、柯达伊律动等,都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的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建构。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对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强弱、和声的色彩、节奏的变化等更加敏感,生成聆听的欲望。以欣赏课《糖果仙子》教学为例这节课中,音色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教师可以先播放引子部分,向学生提问这段音乐给自己的感觉,学生则回答道是美丽而神秘的,但是又有一个尖尖的声音,给人以奇特之感。学生也掌握了一种重要的音乐感知方法。尽管学生的这种感知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这种初步感知,正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出发点和基础所在。

(二)丰富教材内容

审美感知是以对内容感兴趣为基础的。如果内容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音量再大、时间再长,学生也是充耳不闻。这也是很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根本原因。对此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扩展和丰富,将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起学生主动聆听的兴趣。以流行音乐为例,多数小学生都能哼唱出多首流行歌曲,《蜗牛》、《真心英雄》、《最初的梦想》等歌曲列为了中小学生推荐学习曲目,流行音乐进入基础音乐课堂已经成为了共识。对此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让学生掌握审美感知的规律和方法。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些音乐会让自己感兴趣,为什么可以唤醒自己的耳朵。并不是学生的耳朵麻木,而是没有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将一些新内容以突兀的方式呈现,对此还是要通过引导和过渡,让学生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审美感知。

(三)创设切题情景

一方面,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依托于一定的背景而存在的;另一方面,正所谓“触景生情,听歌应景”,如果在一个切题的情境中,审美感知就会越主动、越强烈,审美体验也越深刻。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或利用多媒体,或实地采风等,创设出真实的情景,给学生以感同身受之感,此情此景下的学生,审美感知则一定是敏锐而丰富的。比如对国歌欣赏和学习。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我们的国歌是什么,多在什么场合播放和演唱?”。很多学生都回答道:“在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演唱”,“运动员们获得金牌的时候演奏”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之所在。所以教师要认识到情境对感知的重要性,通过切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得到丰富和深化。

(四)丰富情感体验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一个人之所以喜欢音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从音乐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2但是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水平尚浅,难以准确、深入的体验音乐中的情感,这种要求教师通过引导,拨弦学生的心弦拉近他们和音乐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欣赏者内心节律与音乐作品的节奏相合或相近时,就会感到愉快舒适;反之,则会感到紧张压抑。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比如自己是否有類似的情感体验,是否在影视或文学作品中见到过此情此景?当学生可以准确、深刻和细致的体验作品情感,并将主体情感与作品情感相融合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其审美感知素养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历来都是美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其所具有的情感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可以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美的陶冶和润泽,继而达到内化于人,外化于心的效果。所以要将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基础和关键所在,这不仅关乎到音乐教学质量,更对学生终身喜欢音乐有着决定性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 孟斐.  北方音乐. 2017(21)

[2]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J]. 王倩倩.  黄河之声. 2019(07)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音乐教学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