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这些都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基本因素,主要以知识点、习题训练等方式进行呈现,遵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布在各个单元当中。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并且将其作为切入点,从个体性、整体性、层递性三个方面出发,探究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
[关键词]复习策略;把握要素;个体性;整体性;层递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57-02
复习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有效复习,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归纳和总结,从而达成深化理解、促进吸收、强化运用的目标。对于这一艰巨的任务,小学生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对此,教师就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复习中,从而对学过的知识形成更加透彻、深刻的理解。具体来说,若小学语文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能够将语文要素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就可以优化复习结构,并进一步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一、语文要素概述
所谓语文要素,并非单纯的新字、新词,而是字词句段篇当中所蕴藏的知识、听说读写等能力指向、品悟思辨等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等,它主要指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统编教材就十分重视语文要素,通过双线组织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借助广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置章节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必须掌握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也被渗透到对应的知识或训练当中,将循序渐进这一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巧妙地融入各个章节之中。
二、小学语文复习教学策略探讨
(一)把握个体性,优化单篇复习
就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充分体现了语文要素的个体性特征。对此,在实际的复习课堂中,教师应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细致地研读,对文章中所体现的语文要素形成一定的把握,然后再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可以明确的是,统编教材在各个章节都列出了语文要素,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划分,分别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课本的各个角落,如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等,教师要找出这些语文要素,将其有机地融入复习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例如,在复习《青蛙写诗》这一课时,课后习题中提到:(1)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2)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3)读一读。从习题中可以得知,习题(1)中的朗读课文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训练,而“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则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个时候,本节课的语文要素就变得清晰可见了,即“朗读文本”“提取信息”。而在习题(2)中要求学生圈出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和句号,习题(3)则要求学生读一读,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一句话表达一个意思,意思没表达完时的停顿用逗号,意思表达完了就用句号。在区分逗号、句号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步形成句子的概念,这也正是本节课所要达成的语文要素,而且这些语文要素中又渗透了相应的学习方法。通过细致地研读和整理,本节课的复习要素就十分明了了,教师可以从这几个要素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请大家认真朗读文本内容,将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出来,把握句子的概念,并逐步将其内化。”
单篇文章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语文要素的个体性,教师以此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复习目标,并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展开教学,能够避免传统复习教学无重点的问题,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整体性,优化章节复习
从统编教材的编排可以得知,编者对于语文要素的排列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在具体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整体观念,将同一章节中的相关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将其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并快速消化这些知识。这样,学生复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例如,在复习“汉语拼音”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以往学习过的声母、韵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等内容,随后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呈现出对应的图式,在图式中完整地呈现出汉语拼音,以此作为辅助展开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样一来,将原本分散的知识变成一个整体,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就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几篇写景类文章,《黄山奇石》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得活灵活现,充分体现了黄山石头的奇和趣;《日月潭》主要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理念;《葡萄沟》则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情境,体现了葡萄沟的好与妙。对此,在正式复习时,教师就可以从写景类文章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试着分析这些文章的特点。如:“找出三篇文章中采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写景类文章的特点,明确何为比喻手法,并学会正确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这样的操作能够切实增強学生自主复习、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及阅历相对缺乏,对于事物的认知尚停留在表面,对于知识的把握也缺少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借助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桥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通过对语文要素的整体性把握,使学生逐步形成整体意识,从而在脑海中出现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这样,学生就会对复习课教学的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消化课堂所学。
(三)把握层递性,优化归类复习
虽然语文要素通常都是以分散的形式在文章、章节中出现,但是依旧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语文要素具有较强的层递性。如果教师能够从其中一个元素出发,从另外一个角度研读教材,紧扣某个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归纳,明确各个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同一语文要素在不同文章、不同章节中的体现原则,就能够对某个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展开相应的梳理和提炼,从而就能实现扁平向递增转变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统编教材中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元素,即“小泡泡”,而这些“小泡泡”通常都出现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大多是以学习方法的形式呈现出来。对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小泡泡”的提示语梳理和归纳出掌握生字词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查阅字典进行理解以及通过反义词进行理解等。随后,教师再采取同样的方法,对教材中和理解语句方法有关的“小泡泡”进行梳理和归纳,使学生从中掌握感悟语句的方法,如把握重点词汇、充分发挥想象、联系现实生活等。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小泡泡”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复习旧知。
再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中要求学生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青蛙写诗》中要求教师要重视逗号、句号,适当渗透句子的概念;而《雨点儿》中则指出了分角色朗读并把握句子的停顿的重要性。对此,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明确字的读音,再把握逗号、句号的应用规则,使学生对句子的概念形成基本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在明确句子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样就能够保证朗读的流畅,就能够不断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这一教学流程也充分体现了从把握读音到停顿,再到朗读的梯度变化,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复习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当对同类文章进行整合后可以发现,语文要素是逐步细化在各个细节中的,且是逐步递进的。当教师明确这一点后,就可以切实延伸文章利用的深度,从而进一步优化复习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语文要素的层递性把握,遵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复习,有效避免了由于复习层次不明晰导致复习效果不佳的现象的出现,从而在提升学生复习质量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复习真正落到实处。把握语文要素,创新复习教学的方法,精心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这些都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复习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婷. 精巧設问 以点带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五种策略[J]. 语文建设, 2019(10).
[2] 周喜学.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 (05).
[3] 梁斌. 苦觅真经难入解 共得神坛尽开颜:关于学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语文教学之友, 2015(07).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