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等待,让思维多飞一会儿

2021-09-29 12:32彭建国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

彭建国

【关键词】课堂等待 数学思维 知识衔接

笔者很荣幸参加了江苏省2020年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千人计划(小学数学)高级研修班,在张齐华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学员一共聆听了10场专家报告,观摩了9节展示课。在此次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课堂等待…‘数学思维”。本文将结合这几天的观摩课,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时等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一、新旧衔接处等待,让思维活跃起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一节新课的内容都有它的“前世”和“未来”,只有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储存,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如鱼得水。因此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要留给学生一个空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强大的认知需求就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这种探究意识就将变成课堂上的“催化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丁爱平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然后轻轻拉动,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继续拉动,学生齐声说“变矮了”“更矮了”。这时,她停止拉动,问道:“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们猜面积变没变?”一开始听到这里,笔者表示怀疑,想到这个问题是书上的一道练习题,很多學生在做题时都理解不了,甚至到了期末复习的时候,学生还是不理解,如果现在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是否有点心急。后来,转念一想,原来丁老师巧妙地将新知和旧识串联在了一起,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利用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抛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了吗?”引人深思,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探索欲望,自然衍生出以下疑惑:

(1)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有没有变化?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知道,那么平行四边形是否也有面积公式呢?

(3)能够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

二、合作探究处等待。让思维传递起来

狼是一种群体动物,一头狼不敢攻击比它威猛的狮子,但是一群狼就能发起这样的攻击,并且获得胜利,其实人类亦是如此。人类由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每一项进步无一不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合作学习是当今的主流学习形式之一,几乎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都能看到合作探究的影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的思维传递起来。

例如,在观摩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徐妍老师执教的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公开课时,为了让学生建立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概念,徐老师首先跟着学生一起认识了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学生带着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课桌面、讲台面、窗户面的面积。学生兴趣高涨,没过两分钟就测量好了。这时,徐老师又提出一个要求:“看样子大家都比较厉害,那么接下来你能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一下我们教室的面积吗?”学生异口同声:“能!”于是大家热火朝天地开始测量,徐老师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大家,等待大家的结果。几分钟后,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大一点的东西?”于是,徐老师问:“能说说你们想要什么吗?”这时,另一个声音出现了,“老师,我们以前还学过长度单位——米,今天又认识了平方分米,会不会有平方米这样的单位?”徐老师不紧不慢地说:“我还真有一个叫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你们看,像这样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学生如获至宝,带着这个新的面积单位重新去测量教室的面积,没过几分钟就测量出了教室的面积。

三、交流汇报处等待。让思维飞舞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都是常态,无论是哪一种交流,都是一种思维上的碰撞,因为学生在听了其他学生的发言之后,也会跟着积极思考,会把别人的回答与自己所思考的相比较。如果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马上评价,那么其他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等待,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忠实听众,真正做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与学习,使其可以在独立思考后总结知识,积累经验,并且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观摩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李静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一课时,李老师出示题目: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有多少个班?(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吗?试着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学习后,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有个学生列式为:24×李老师追问道:算的是什么?”这时学生说话的声音变低了,支支吾吾一直说不清楚,此时可“急坏了”班上大部分同学。多数教师此时肯定会说,××还没有想好,谁来帮帮他?但是今天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另一种处理方案,那就是:

师:××,不要急,慢慢想,我相信你肯定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生挠挠头,涨红了脸)

师:你可以先想一想÷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把去年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的班级数多了其中的1份。

生:也就是……增加了去年的÷……

生(顿时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这一步算的是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此时在场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自发地鼓起了掌,笔者相信正是有了李老师的课堂等待,这个学生的思维才得以飞舞起来,才会赢得这满场掌声。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李老师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只是单方面地照顾教学进度,那么课堂很有可能变成老师和优秀学生“秀恩爱”的场所。

四、一题多解处等待,让思维灵动起来

俗话说“懒教师教出勤快学生,勤快教师教出懒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尝试做一个“懒”教师,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等待,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种等待的设计并不是对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等待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越是到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越强,对某一实际问题可能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此时,就更应该多一些等待,多一些“懒惰”,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的赵天华老师在执教六年级的“折扣问题”一课中,教学“一件商品,用优惠卡可以打八折,可以便宜8.8元,求商品原价是多少元?”这一问题时,赵老师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思考后纷纷在练习本上写下了以下几种方法:

在全班交流时,赵老师故意只投影了前3种解法,这时就有部分学生举起了手。但赵老师假装没看见,想给全班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同学们,这题除了三种我们常用的解题方法外,还有两种解题方法也非常巧妙,你们看,已经有人急着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你們是想先自己想呢,还是请他们说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自己想。”时间不长,又有好几名学生举手了。赵老师看等待的时间差不多了,就指名某学生来说说算式,并带着大家一起思考:“你能看懂这两个算式吗?”短暂的思考与交流后,学生都为之兴奋起来。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又都是不均衡的,所以,教师要适当地等待,给学生一个各抒己见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对知识都有一个自身吸收、消化、提升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灵动起来。

五、回顾总结处等待。让思维清晰起来

回顾总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知识的生长过程,还能起到沟通、联结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从而有利于他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观摩南京市逸仙小学的吴卓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交换律”一课时,吴老师十分注重回顾总结,比如在新授知识结束时,注意到吴老师通过“回顾一下,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在哪儿见过乘法交换律?”这一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与今天新知识的联系。

生1: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的表内乘法口诀里有乘法交换律,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二五一十”这句乘法口诀想到两个乘法算式:2×5=10,5×2=10。

生2:我们在二年级学乘法验算的时候也见过乘法交换律,比如在计算23×3时,我们在验算的时候就可以用3×23来验算计算是不是正确。

生3:我们在三年级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时候,也见过乘法交换律,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在计算它的面积的时候,可以用3×2=6(平方厘米),也可以用2×3=6(平方厘米)。

每一次的回顾都是一次温习,每一次的总结都是一次重构,每一次这样的经历都是对旧知的重整,对新知的融合。因此在回顾总结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像吴老师这样,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
浅探“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有序思考地引导”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教学中数学思维法则及发散思维的建立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