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注重实效

2021-09-29 00:41张红娜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张红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现象讨论 合理运用 注重实效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各行各业,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重要伙伴。

就教育领域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下载有效的学习资源;教师通过互联网搜寻富有参考价值的教学素材,在借鉴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或者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影像资料,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其二,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有力工具。在数学学习中,计算器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繁杂的计算,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计算中蕴含的规律;数学软件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绘制图表,展示函数图像、几何图形的运动,利用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等等。

其三,能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性工具,信息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或者正在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极大的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线上教学”挺身而出,完成了“停课不停学”的特殊历史任务,凸显了网络教学强大的功能和优越性。开展网络评卷,让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科学合理,使教学评价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等等。

其实,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远远不止上述这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深有体会和感触,本文不再过多举例赘述。

当然,凡事有利就一定有弊。在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其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一些现象,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以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角色定位,探讨如何在合理、灵活的运用中发挥其积极的教学价值。

【现象讨论一】“屏幕”能取代“黑板”吗?

随着远程教育的普及,电子白板等在城乡中小学已经普及使用。笔者特别留意过一些学校教室黑板和屏幕的安装情况,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长方形的大黑板被分成了可以推拉的三部分,而电子屏幕就居于整个黑板正中间的二分之一处。如果上课,中间两块小黑板就要推拉到屏幕的两边,使得板书内容左右分离,很难形成一个整体(如图1)。笔者还在农村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里发现:大大的白色投屏基本上遮盖了墙面上全部的黑板,教师教学时,要么不板书全依靠屏幕展示,要么就在两边窄窄的预留黑板上稍稍地進行板书(如图2)。

面对上述现象,我们会很自然地产生一些担忧:屏幕真的能取代黑板吗?诚然,借助屏幕的展示,的确能减轻教师大量板书的负担,是对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进行的有益改变和完善。但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到:有效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一节课完成后,屏幕展示的内容一页页过去,而现场生成的板书则完整地表达了本节课整体的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在“回头看”中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领悟到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相比上述两种现象,我们还是觉得黑板和屏幕左右并列设计安装(如图3)更为合理和科学。

【现象讨论二】“课件”能取代“备课”吗?

笔者和年轻教师讨论课堂教学时,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他们不是从教材和学情的解读人手展示自己备课的思考,而是很自然地先打开教材配发的或自行下载的“课件包”,对照着需要的“课件”进行说课或讲课。“课件包”已经成了教师特别依赖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师离开这些资源几乎无法上课,即使上课,也是对已有课件的一个流程式的展示,基本没有自己的思考。

本来,这些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学。“用或不用”“如何选用”都应在教师的独立“备课”中体现。教学过程是教师能力“个性化”展示和发挥的过程,教师的价值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此,好的教学一定要有教师个性的思考和表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要让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教学理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让教师在简单地盲从和依赖别人的教学资源中变得懒惰和固步自封。

【现象讨论三】“多媒体演示”能取代“实际操作”吗?

在一位教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上,笔者看到了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利用几何画板,快速且准确地测量出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让学生通过屏幕显示的结果看到内角之和为180°。接下来,又借助提前做好的课件,动画进行演示:分别将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旋转后拼在一起,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这两个环节都借助多媒体进行了演示,课件制作很精美,学生观察得也很认真,现代化手段的演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也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可谓是省时又高效。

站在教师的角度,通过这样的“演示”应该算是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分明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学生缺乏真实学习过程的体验,缺少对真实学情的认知和思考。在第一个“测算验证”的环节中,学生应该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计算,从“内角和与180°差距较大”的现象中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自我纠正,在“内角和与180°很接近”的学情中对“误差”的存在有真实、正确的认知。在接下来“剪拼验证”的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亲身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积累真实的学习活动经验,这样的学习体验应该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这两个环节的教学都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演示,应该加强学生真实的操作体验。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而定,不能认为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就一定不是与时俱进的好课。

【现象讨论四】“线上教学”能取代“线下教学”吗?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上教学”的功能得到了凸显。于是,有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将来,“线上教学”有可能会取代“线下教学”了!

大量实施“线上教学”,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尤其是在疫情严重时期,线上教学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这也让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但作为教师,我们在发挥线上教学优势的同时,也时时能感受到其“劣势”的存在:教师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而不是鲜活的生命;教师更多的是单一的知识传授,缺少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课堂成了教师个人唱的“独角戏”,缺少师生共同的精彩对话和演绎;教学成了规定时间内任务的完成,缺少对学生真实学情的掌控和评价……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线下教学”就其“面对面交流”的优势而言,永远不会被“线上教学”所取代。教学中,怎样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现象讨论五】“网络评卷”能取代“书面评卷”吗?

在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中,很多小学也实行了“网络评卷”。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在答题卡上答题,然后通过扫描答题卡,组织教师进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时教师看不到学生的个人信息,也看不到学生的整体答题情况,每位教师只能根据所分任务进行单一试题的批阅,在计算机上给出本题的相应分数就算完成了阅卷任务。

利用网络阅卷,首先能节约教师翻阅大量试卷的时间,实现快速批阅,最重要的是,后续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极其方便且科学合理。这是教学评价的一个好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好趋势。但在小学阶段,这种阅卷方式还是弊大于利的。首先,学生年龄小,对于书面答题往往习惯在一张试卷上审题后再在相应地方自然答题,如果再把答案写在专门的答题卡上,大部分学生会因为“顾不过来”而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反馈。其次,答题卡的使用是有规范要求的:用什么样的笔,怎么涂写,写在哪些区域等。这些额外的要求都会增加学生的答题负担。再者,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网络评卷结束后,我们只能通过计算机看到每个学生的分数,而看不到学生真实的卷面得失分的具体情况,也就很难有针对性地分析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也很难真正得以发挥。而传统的书面评卷则很好地避免了这样的问题,它对教师整体分析学情和针对性地指导都具有很好的作用。每次教师面对面进行书面评卷的过程,也是开展集体教研的绝好契机,大家共同面對学生试卷中的各种反馈,集体讨论,集中会诊,从中研读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积极改进,这样的评价效果是网络评卷所达不到的。

总之,对上述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其实是想达成这样的共识:我们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注重实效,科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正如新课标中所强调的:“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数学学科的教学应如此,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如此。

猜你喜欢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之我见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