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导向

2021-09-29 11:48周华章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谢道韫咏雪文言

周华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地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标志着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已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颁行之前的“双基”和颁行之后的“三维目标”转向学科核心素养。鉴于不少语文教师还致力于让学生在教师“串讲”基础上熟记词汇解释、文言译文和教参结论的不良倾向,本文拟以《咏雪》为例,阐述根据选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以就教于方家。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疏通文意:融会贯通

1.在反思中积累理解文言的经验

文言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明显有别于现代汉语。一些教师习惯于“逐字逐句,字字落实”地讲授,甚至让学生熟读、记诵译文,以此扫除文言阅读障碍。对此,王荣生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翻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翻译加深对文言和文言文的理解。”[1]作为初中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疏通《咏雪》文意应重在指导学生读懂文意,积累文言学习的方法与经验。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可以采用由感性到理性的训练思路——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查阅文言词典、勾连小学学过的文言文、联系成语和古诗词、与同学讨论等方法初通大意;然后,在质疑问难和重点语句剖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留”“替”“调”“补”“删”五字诀的含义,进而在之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学以致用;最后,在学生感性认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理性反思理解文言语句的方法,在彼此勾连、古今联系的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

2.在复述中锻炼理解文意的方法

将选文的内容复述出来,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对文意理解的程度。復述一般有简单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简单复述要求长文短读,将选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出来即可。详细复述要求学生抓住事件六要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创造性复述则要求以选文为基础,加上复述者的创造,可以根据合理的想象在空白处添加合宜的细节,可以采用与选文不同的记叙顺序,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讲述故事——如改《咏雪》的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从谢安、胡儿或谢道韫等角度叙事……总之,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展现其对选文理解的起始水平,为进一步的指导奠定基础。

(二)语言品析:咬文嚼字

黄厚江主张“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2],倡导在阅读教学中尽量避免用图片、视频、实物干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笔者认为,咬文嚼字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应当属于黄老师所谓的“语文的方法”。

《咏雪》一文虽然仅有89字,但值得玩味再三的语句却不少。

可以深挖关键语句的内涵。如第一句中的“寒雪日”言简意赅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自然环境,也为下午谢道韫答案之妙埋下伏笔;“讲论文义”则点明了故事的交际语境,不是“形而下”的庸俗话题,而是贵族之家“形而上”的高雅论题,也为下文二人对答的优劣高下限定了背景。再如第二句中“欣然”足见施教者谢太傅乐此不疲的教育态度,与下文“大笑乐”遥相呼应,暗示了谢太傅对二人答案的评定立场。

可以在“增删调换”中比较优劣。如“白雪纷纷何所似”若换为“雪何所似”,则索然无味,失去了“讲论文义”的韵味;若改为“雪似盐乎”“雪是否似盐”“雪似盐,抑或柳絮”——类似的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恰恰是一线教师习以为常的提问方式——则禁锢了受教者的思维;以“何”字特指设问就可以实现思考空间的开放性,同时“白雪纷纷”是以情境设喻,非常贴合“文义”的需要。

王荣生教授认为:“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3]对文言文中精彩的“炼字炼句”处的含英咀华,能帮助学生“举三反一”,逐渐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些教师或出于对教学效率的误解,或习惯“立足于教”,往往偏重于文本解读的结论而忽视文本解读的过程与方法,采取“告知”的方式强调教学参考书上的“专家结论”,甚至让学生笔录下来熟读成诵。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牢固快捷,其实教学效果堪忧。

绘本《鱼就是鱼》里有这么一个发人深思的情节:一条鱼与一只蝌蚪从小生活在一个狭小闭塞的池塘里,蝌蚪长成青蛙,历经千山万水后回到池塘,向从未离开过的鱼讲述自己的见闻。结果随着青蛙的描述,鱼的头脑中呈现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形象。所谓“鸟”,是一条鱼长出了羽毛、翅膀和尖嘴,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地捉蝴蝶;所谓“奶牛”,是一条大鱼长出了巨角、丰乳和蹄子;所谓“老人小孩”,不过是拄着拐杖的大鱼牵着小鱼直立行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青蛙所描述的形象,对青蛙而言全是直接经验,对鱼而言却都成了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越少的人,对世界的理解越有可能是歪曲、错误的。因此,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亲自深入文本,获得直接经验,之后再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授予间接经验,从“专家结论”追溯探析背后的“专家方法”和“专家思维”,在“举三反一”“闻十知一”的训练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变得越来越“内行”。

如《咏雪》中,胡儿的答案为什么不如谢道韫的对答?不宜直接告知,而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耐心地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李海林教授在《“搞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中指出,教的目标主要不在“懂”而在“会”,“教”的内容也就不应该是“认知”,而应该是“体验”。[4]

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最后应当通过梳理、补充,让学生明确其中的道理。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回答,至少反映了三点不足:一是极不自信,从“差”可见;二是不符合“讲论文义”的交际语境,因为“柴米油盐”乃是底层百姓关心的话题;三是“撒盐空中”暴露了胡儿不恤劳动成果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存在缺憾。反观谢道韫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优胜处至少有三点:一是自信满满,从“未若”不难看出;二是“柳絮因风起”富有诗情画意,契合“讲论文义”的交际情境;三是“柳絮”是暖春特有景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以春景比喻“寒雪日”景象,体现了少女特有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要引导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比较和反思中感受文字背后的思维空间,从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法国大雕刻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同样适用于《咏雪》一文,我们认为此文至少有如下审美因素值得发掘:

(一)语言美。选文言简义丰,可谓“增一字则嫌多,减一字则嫌少”,确实不愧为传世经典。如以“内集”概写把家里人聚集一堂,以“骤”字形容屋外寒雪又大又急,以“大笑乐”蕴褒贬于无形之中。“兄子”仅以2字明示为“胡儿”,“兄女”却先讲答案,后不吝笔墨以17字补笔交代其父家与夫家。篇幅用墨其实暗含着作者的态度。

(二)人物美。选文语言虽简短,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各具风韵。谢安的循循善诱、雍容大度、宽厚爽朗;胡儿的单纯憨直、谦逊有礼;谢道韫的自信乐观、机智优雅,都在寥寥数笔中活灵活现,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三)意境美。选文中值得称道的意境至少有三重:一为眼前实景,“寒雪”诉诸触觉,“雪骤”状其频率,“白雪纷飞”绘其情态,给人立体的直观感受;二为联想虚景,“撒盐空中”重在形似,强调雪之“白”、雪之“骤”,“柳絮因风起”重在形神兼具,突出“文义”范;三为教育场景,谢安原本“讲论文义”,却因时制宜地进行了情境教学,提问的表情和问法都极富激励性,对待两个“儿女”的回答也不置可否,仅以“大笑乐”暗示,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让读者不禁对晋代特有的宽松开明的社会风尚心驰神往。

四、文化传统与理解

《咏雪》虽短,相关的文化信息却极为丰富,值得拓展探究。

文化史中“咏絮之才”流芳百世。《三字经》中“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曹雪芹《红楼梦》中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都提及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北宋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在《客中初夏》“更无柳絮因风起”显然也化用了谢道韫的咏絮名句。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岑参的经典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极有可能受到谢道韫的“咏絮”佳句启发,同样以温暖春景比喻纷纷寒雪。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正史中竟然也能找到关于谢道韫的传记。《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中,有对谢道韫一生重要事迹的记录,如“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韞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除了“咏雪”的故事之外,还记录了智对《毛诗》、自请解围、嫌怨夫婿、折服乱兵、折服太守等事迹,字里行间充满了钦佩欣赏。后人因此盛传谢道韫才识可比李清照,胆识不输花木兰。

此外,谢安“东山再起”的传奇人生与淝水之战的盖世奇功、谢太傅高明的家庭教育艺术、王谢两大家族门当户对的联姻方式、言尽而意无穷的文末补笔……都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气息,令人流连忘返。

综上所述,正如驾驶员的驾车素养不能仅仅依赖驾校教练的讲解活动,而只能靠驾驶员亲自驾车逐渐养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不能仅靠教师讲授就可以一蹴而就,必须靠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亲自参与各种语文学习实践,全方位地逐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这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选文中的语文素养训练资源,让学生拾级而上,不断增强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3]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10.

[2]黄厚江.语文的原点[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1-95.

[4]王荣,李海林.“搞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J].中学语文教学,2009(5):35-38.

猜你喜欢
谢道韫咏雪文言
汗不敢出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才女谢道韫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咏雪》说课稿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三字经
《咏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