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健
[摘 要]《智能手机创意编程》课程在统整理念的指导下,融合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核心,通过 “设计与智造”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与动手制作能力,促进其计算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结合,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程设计;计算思维;手机编程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7-0040-03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相比之前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的概念。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必修课程《数据与计算》中提到,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高效率。《智能手机创意编程》是一门校本选修课程,秉承“独立、协作、创造”的校训,在统整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核心,通过开展 “设计与智造”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与动手制作能力,促进其计算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就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设计理念
设计《智能手机创意编程》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学习移动应用的开发技术,将手机移动应用的开发与多种智能传感器技术相结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方法领悟、工具掌握、问题解决和创新发展。
对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程序设计一直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首选。程序设计教学在计算思维概念提出之前就一直进行着,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不同,开展过Basic、Pascal、C、C++、VB等语言的教学,现在又开始流行Python等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语言教学,它们对于学生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程序语言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本课程使用的App Inventor软件是一种可视化、积木式的编程软件,它的对象基于动作事件的特点更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有效降低了学习程序设计的门槛,让编程学习更简单、更有趣、更有意义,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上。
二、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智能手机创意编程》课程统整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因此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术意识、计算思维和工程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体验基于移动端的日常应用,结合移动应用的典型事例,认识到移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了解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的编程原则,掌握基于图形化开发工具进行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功能,其数据采集方式,能在移动运用设计中使用多种数据输入方式;经历项目作品的设计与开发,运用计算思维和工程思维方法来界定问题、抽象特征,领悟信息、数据、计算、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等技术方法并加以运用,熟悉编程的一般过程;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如设计流程、制作界面、搭建程序等,合理使用手机的各种编程对象,在最终形成项目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匠精神,达成技术学科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整合了2017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选修模块《移动应用设计》、必修模块《数据与计算》和选择性必修《人工智能初步》《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模块,以及高中通用技术的有关模块内容,具体设置见表1。
四、课程实施策略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由来自高一各班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组成,教师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时间跨度是高一两个学期。课程遵循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先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开始,介绍App Inventor软件的界面和一般流程,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基础项目快速掌握操作方法,领会其图形化编程的特点,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学生通过两个游戏项目的制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最后,利用手机与外部硬件、网络数据库的连接实例进行拓展实验,期待学生对于之前的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创意项目,有效地在设计活动中掌握技术知识、应用技术原理、体悟设计过程、积累成技术学习经验,并逐步形成和发展计算思维、工程思维,理解技术文化,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五、课程大纲
六、课程评价与成果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选修班的学生合作完成了创意作品的设计与制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项目学习手册》,其中反映了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的讨论、评估的方案、绘制的草图、拍摄的作品实物照片,作品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最后是学生的反思。
总结性评价依据最后完成的作品,每个小组都定好一个主题大框架,主要有小车类、灯光类和音乐类,每个小组根据大框架确定自己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最后,每个小组基本完成了当初的设计目标,不过在完成质量和创意设计方面还存在差异。优秀小组的作品,既能较好地体现功能,又能考虑到美观性、实用性。有的小组的作品,只能体现部分功能,而且从学习手册上看,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作品主要是由个别学生完成的。表3展示部分小组的优秀作品。
回顾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在统整思想的指导下,计算思维的培养是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的,而通过项目化的学习可以使各学科有效地融合。项目中涉及手机软件设计与开发,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范畴,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而图样设计、模型搭建则属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范畴,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通用技术核心素养。智能手机创意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是基于现实生活以及真实问题情境的,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计算思维以及工程思维等素养。
综上所述,由于课时的限制,有的学生对于手机开发的基本技术的学习还是不够的,因此在讲解开发制作的具体案例时,有的学生表现出没有自己的想法、创新力不够等,这也提醒着教师,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己的项目,而不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做,这是值得继续好好研究的方面。
[ 参 考 文 献 ]
[1] 任友群,黃荣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顾建军,吴铁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黄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