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芳 陈悦
现在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吃力,难以记忆与消化所学的语文知识。怎么办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了一种很有用的工具——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完成是建立在逻辑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环套一环,学生很容易在大脑中形成记忆。思维导图能够简单高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
思维导图图文结合,与单调的文字相比,思维导图具有这样的优势。一是可以让学习更加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对学习的材料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把平时学习中的分散的细碎的知识点从零散变成系统。二是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三是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四是可以加快信息的提取,由此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教师和学生应该怎么使用这一工具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和实践探索。
1.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只需要彩笔和白纸,所需工具很简单,也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心中有所想,就能立即动笔。“不过万事开头难”,教师在一开始推进思維导图的使用时,肯定会有很多困难。教师可以在刚接手学生时,就专门空出一节课来教授思维导图,并在后续的课堂作业中,培养学生的绘制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准备好A4或者8K纸,纸张不宜过小。其次,在最中心处标好主题。再次,由这个主题词发散,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概括,绘制出与这个主题词相关联的主要分支,不同的分支最好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绘制加以区分。然后主要分支再发散,形成次分支,以此类推。在绘制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色彩、图画形成自己的风格,也便于记忆。
2.授课时清晰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多个知识点中使用思维导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思维导图都是我们的好帮手。
例如以下方面:
(1)字词:多音字(着、处等)、同音字(骛、鹜等)、相似字(拔、拨等)、意思相似的词语(振聋发聩、震耳欲聋等)
(2)病句(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混乱、重复累赘、前后矛盾、指代不明、不合事理、归类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等,各种题型对应各种经典例题)
(3)文学常识(作者与作者相关联,作者与常识相关联)
(4)古诗(各种意象对应不同情感)
(5)古文(易考字词对应多种解释)
(6)阅读理解(各种题型方法归纳)
(7)名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关联)
(8)作文(整理不同类型的作文)
以九年级部编版课文《敬业与乐业》为例。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回忆起八年级学习过的议论文相关知识。最后还有一个提升目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敬业、乐业精神。
笔者在帮助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方法的指导)
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再运用幻灯片带领学生一层层列出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接着初步回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教师在帮助学生再读课文时,就可以在之前整理出的思维导图上加以补充。有具体的文章,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更有直观性,也更能有方向性。
首先,找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着,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第一层,引用儒家名言,举了百丈禅师的事例,论证了“有业之必要”,并提出如何对待现有职业的问题。第二层,论述对待职业应有的基本态度——敬业,并且强调何为敬、为何敬、怎么敬。第三层,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最后,用“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劝勉人们敬业乐业。这样不仅发挥了思维导图的优势,学生也学得轻松明白。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本文中的字词值得归纳学习,如旁骛(骛的本义是纵横驰骋,引申为追求,所以是马字底)和趋之若鹜(鹜是指鸭子,所以是鸟字底),咽的读音(咽作动词时,读yàn;作名词时,读yān;形容声音时,读yè),丧的两个读音(丧,跟去世的人有关的时候读sāng,其余时候读sàng),因此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这些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归纳能力。
3.布置作业时,结合学情,指导学生形成各种题型的思维导图(名著)
其实思维导图的制作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进行。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把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班级同学进行借鉴学习。下面笔者就以名著阅读为例,来说说如何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边读边画边整理,久而久之就可以加深记忆,避免读完就忘。
《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人公林冲是小说中极具矛盾色彩的人物。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情节和人物性格变化两方面进行归纳,形成思维导图。
沧州遇旧(善良安分)——听说陆谦到来(买刀寻敌)——三五日未见音信(心中松懈)——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亲闻陆谦阴谋(忍无可忍)——杀死陆谦(奋起反抗)
同时《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也可以进行整理,形成思维导图。
在酒的作用这一块,让学生通过阅读根据老师的范例自己来完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预习时利用工具书进行知识整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思维导图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学生在预习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基础的字词、作者、背景以及文章讲的大致内容整理在册。
例如在预习《水调歌头》时就可以从作者的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身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黄”(苏轼和黄庭坚)、“苏辛”(苏轼和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轼、苏辙)、主要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创作风格(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散文豪放自如)、创作背景、趣味故事等方面制作思维导图。跟着老师指导从基本信息、身份评价、作品、趣事等方面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绘制中就了解了苏轼,为学习《水调歌头》打下了基础。
2.记笔记时,有意识地把笔记细致化
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把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方便复习。因为有了方法的指导,在阅读记叙文时就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阅读。这样文章内容弄清了,以后再读就更有系统性了,那么对整本书都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3.课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错题归纳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整理自己做错的练习题目。字词、病句、文学常识、名著、古诗古文甚至阅读理解、作文,都可以进行整理,保证错过的题目不再错。
总而言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好思维导图,就一定能促进语文的学习,从而学得越来越轻松!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第九中学语文教师。